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战神朱祁镇 > 第22章 二百万两白银

第22章 二百万两白银(1 / 1)

上午乾清门批奏,朱祁镇发现金英这老家伙看见自己时,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话直说,给朕整这个表情干什么。”

金英递过一大叠的折子。

朱祁镇一看,原来全是这几日,翰林院编修们给自己代笔的罪己诏。

说到这个罪己诏,朱祁镇一肚子火,倒不是因为下罪己诏,而是代笔写罪己诏的翰林院才子们,写的不合朱祁镇的意思。

当初朱祁镇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答应了李见化这个小言官下罪己诏的要求,不过当时他只说了句让翰林院代笔,并没有指定某个翰林学士来代笔。

人人都有机会。

起先是翰林学士们执笔,不过很快这些罪己诏被退回,如此引的更多的翰林编修们,想搏一搏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翰林院是文学人才的聚集地,这几日的诏书中,不乏篇幅华美的。也有些投机取巧的,篇幅表为罪己,中有辩解,实为夸赞。

这样的诏书,朱祁镇是佩服的,损兵折将的一场败仗,愣是被写成了一曲悲歌。

朱祁镇记下了他的名字,翰林编修齐扬。

但朱祁镇还是不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呢,主要是齐扬写的诏书,中心思想是卖弄风骚文才,一点都不诚恳,真要向全国贴上这篇罪己诏,朱祁镇怕是会被喷的更惨。

其它的诏书呢,又全是千篇一律的罪己。洋洋洒洒的一大堆文字,全特么承认错误的。

朱祁镇是要承认错误,但是中心思想是,哥知道错了,哥会改,然后矛头要指向瓦剌,让朝臣军民同仇敌忾,一起把枪头对准瓦剌。

朱祁镇想要的是岳大帅写的那篇满江红的意境。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来人,宣翰林编修齐扬。”

翰林院在宫外,尚有些路程。朱祁镇利用空档时间,“帮”金英审阅折子。

这本来是他这个皇帝的活。

等齐扬来到乾清门下,朱祁镇宣他觐见。

“微臣翰林编修,齐扬,拜见陛下。”

朱祁镇了解过,这个齐扬是正统三年的科举榜上的一甲第二名,榜眼郎,祖籍是台州府。

这让朱祁镇不由的想起那个脑袋很大的御史言官李见化。

两人是同年进士,又是同乡,不知两人私交如何。

朱祁镇说道,“齐爱卿,朕素闻你的才学,你替朕写的那道诏书,朕还是很欣赏的。”

没等齐扬答谢,朱祁镇紧接着又道,“不过,其诏书的核心思想与朕心中所想稍有偏差。”

齐扬一听,心想,难道自己辩解赞美的力度不够?

见齐扬没有接话,朱祁镇又说道,“你是大才子,起笔自是远胜旁人,不过既是朕的罪己诏,朕想把想法与你说说。”

陛下对自己如此客气,齐扬赶紧拱手道,“陛下,臣乃翰林一小编修,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陛下想让微臣写什么,微臣就写什么。”

不错,没有文人的迂腐气,也不带才子的那种高傲自大,朱祁镇很满意。

“朕觉得,开头要有多诚恳就多诚恳,中段要对瓦剌有多气愤就多气愤,结尾有多提气就多提气,朕下的这道罪己诏,不单要向天下百姓承认错误,还要让天下百姓表明一个态度,失去的,朕一定会拿回来,还要加倍拿回来。”

齐扬原本不知帝王心思到底作何想,当下这么一听,顿时如同拨开云雾一般,心中了然。

“陛下,微臣已知晓,定不负陛下心中之所想。”

“有劳齐爱卿了。”

齐扬灵感上涌,当即告退,要回翰林院开始下笔了。

几样事情一办,已临近午间,早有御膳房的太监把吃食给送到了乾清门。

朱祁镇招呼值岗的井野,审阅折子的金英,盖章的张宝,坐下来一起吃。

御膳房送的东西,有很多讲究,皇帝吃之前,道道程序繁琐的很。

朱祁镇只留了一道菜前银针试毒,其它的全部省略掉。

金英、张宝不是第一次陪陛下用膳,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这是陛下对他们多大的恩宠啊,才会让他们与自己共坐一席。

“张宝,赶紧吃啊,这么拘束干嘛,再小口小口的啄,菜都被井野给吃完了”,朱祁镇打趣道,夹了块肉放到张宝的碗里。

张宝低着头,眼泪唰的流了下来。

张宝想起了年幼时在家中的画面,母亲会把碗里为数不多的菜,夹到他的碗里。

自幼年进宫后,再没有人给他夹过菜了。如今陛下竟然亲自给他这个无根之人夹菜,张宝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此生为陛下效死忠,又能如何。

朱祁镇倒是不知道小太监的心理波动,他只是看着张宝怯懦不敢夹菜的模样,顺手给他夹块肉而已。

用完膳,朱祁镇在乾清门溜达了一会消消化,然后午休睡上一觉。

下午,朱祁镇决定去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瞧瞧。

毕竟是投资了大价钱下去的,他这个老板得去视察下工作。

五军营是混合部队,有骑兵,也配置火器,当然兵力更多是以步兵为主。

五军营有一个重要职能,那就是训练新兵。京城周边军队的新兵,都是从五军营训练后出去的。

为了出行方便,朱祁镇让马肖给自己在锦衣卫档案里造了一个身份。姓叶名重,京城人士,宫中锦衣卫,职位总旗。

朱祁镇还给自己配了个御赐金牌,见令如见圣上。

五军营的大营坐落在京郊,尚有路程,朱祁镇带着井野,两人从宫中锦衣卫御马处,牵了两匹马。

皇宫之内,不能骑马,朱祁镇这个明面上的锦衣卫总旗,只能牵马走出皇宫。

出了皇宫,两人纵身上马,一路疾驰而去。

朱祁镇还未靠近军营,就先听见了此起彼伏的军号声。

这是一股熟悉的味道,向往而又回味。

到了军营大门,军事重地,朱祁镇两人被拦了下来。

看着朱祁镇身上的黑色飞鱼袍,腰间佩戴的绣春刀,值守的军士比较客气。

“上官来五军营所为何事?”

朱祁镇从怀里掏出金牌,“锦衣卫办差。”

门口军士一看这亮晃晃的金牌,顿时就拉开大门,放任朱祁镇两人而进。

两人跨着大马,在营地里闲逛着,此行没有目的性,主要就是瞅瞅看看。

只见成群结队的军士在校场上集合着,而后又是被点到名,再集合成另一块,被人上官给领走。

这是新兵员的集结与分配,现在五军营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补充兵员。

校场也随处可见驼物的骡车在来回的运载,上面放着的是各种武器辎重等,这些都是要分配下去的。

五军营的兵员来源,基本上都是从各地军营抽调而来的精锐兵士,这些人只需要做好军队编制,再整合训练一下,就能形成一股即战力。

这股兵力,是直接补充三大营的。

朱祁镇看到了五军营里面也有许多衣着花式各式各样的兵士,这些人是从军户家庭中挑选出来的新兵员,他们是随地方上的精锐老兵一同而来,再经过五军营的统一训练后,会派回地方军队,补充地方军队被抽调精锐兵员后的空缺。

他们这批人之中的佼佼者,在训练过程中,也有被留在三大营之内的机会。

诺大的校场里,大部分军士都在被整合与分配,因为开启重组三大营没有几天,这些军士也都刚从地方上赶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会有陆陆续续的部队赶来。

校场上也有在操练的五军营老兵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被朱祁镇从土木堡给带回来的。

如果他们也有上帝视角,会跪地感谢朱祁镇的救命之恩,因为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他们会全部阵亡在土木堡。

他们是三大营的根基,有他们在,重组的难度系数就能大大降低。

井野的目光,充满的向往,一股热血少年对沙场的向往。

朱祁镇笑着说道,“以后可有信心出将入相?”

井野认真回道,“入相不敢奢望,出将是小民奋斗的目标。”

“不错,也算有志气”,朱祁镇夸了一句身边的少年。

这时,只见一队别样于军士的骡马运输队,迎面出现在朱祁镇的眼前。车上装满了一箱箱厚实的木箱。

前后左右都有一排披甲持刀的军士护着车队。

为首之人是商贾打扮,目标方向是五军营的中军大营。

朱祁镇好奇的看着,两人方向相对,靠近之后,目光对视了一眼。

这商贾瘦瘦干干的,三、四十年纪,感觉跟宫里的大太监金英有几分相像。

这商贾打扮之人,内心则是对朱祁镇这个黑袍锦衣卫充满不屑与天然的反感。

不屑是小小黑袍锦衣卫,撑死也是从六品的小官。

反感是,这些锦衣卫的小官,正好又能管的着他名下的一些产业,老是从他嘴里撬走点吃的。

朱祁镇闲来无事,好奇的跟了上去。

只见这商贾打扮的领头人,在中军大营与守卫交谈了几句,就进入了这五军营的最高决策地。

朱祁镇把金牌往守卫眼前一放,“找你们都督。”

中军营帐的守卫明显比大门值守的守卫要严谨,为首的见了金牌后,还细细的问了朱祁镇两人的来历。

朱祁镇只回他一句,“锦衣卫办差,无可奉告。”

黑衣飞鱼袍的锦衣卫,不过一个从六正七上下的旗官,大帐前为首的守卫官,军职是正六品的营队官,完全可以不鸟黑衣锦衣卫。

但眼前明晃晃的金牌,他不能不鸟,那营队官也把握不住分寸,只能亲自陪同两人进入帐内。

朱祁镇进去一看,英国公这个镇京大都督也在,他正站在那商贾打扮之人的面前,老脸笑成一朵花。

英国公的身边,站着一排三大营的高级武将,有各营的都督,督指挥,把总,竟然悉数都在场。

这些人肯定不是在等自己这个皇帝大驾光临的。那么是谁这么有面子,让三大营的大佬们同时等着他。

“报……”

跟随朱祁镇进来的门口值守营队官,突然大喊了一声。

一众大佬的视线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先是看这个营队官,然后看向其身旁站着的锦衣卫。

这锦衣卫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

英国公老眼未昏花,定睛再一看,看出了朱祁镇的存在。

三大营的大佬们,大多也是跟随过朱祁镇亲征瓦剌的,他们也认出来了。

他们慌忙向前,单膝跪地向皇帝行礼。

帐中商贾打扮的那人,被整的愣住了,这一众武将老爷们,怎么向一个锦衣卫跪地行礼。

尤其是为首的老英国公,这天底下能让他下跪的,也就皇宫里的皇帝陛下了吧。

哎呀我去。

一想到这,那商贾打扮的人,顿时双膝跪地,俯首在地。

“都起来吧,朕这次微服私访,就是来看看咱们三大营的工作建设,没别的意思,你们忙你们的。对了,这位是?”

朱祁镇看向伏在地上的商贾。

英国公起身回道,“陛下,这不是你派的嘛”

“啊”朱祁镇不解,我什么时候派这人来五军营了,自己都不认识他啊。

英国公又说道,“送两百万两军资的啊!”

“哦,是的”朱祁镇反应过来了,这人是金英派来给三大营送钱的人啊。

“来,大家一起去帐外点点数。”

朱祁镇立马进入角色,招呼诸将去外面查验。他可是看到那人拉了好几次的大木箱。

“还不起来?帮我们点阅”朱祁镇看着那人还跪着。

“草民遵旨”。

一个木箱,四个壮汉才能勉强抬的动。

在军士的帮忙下,一个个的大木箱被抬了下来。

当一个个箱子被打开的瞬间,道道亮眼的银光闪了出来,那白花花的,成堆成堆整齐排列的银子,亮瞎了朱祁镇的眼。

这是朱祁镇来到这世上,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如此多的白银堆放在一起。

当得知金英自曝贪污五百多万两时,朱祁镇没觉得多惊讶。

当英国公开口要一千万两的时候,他也觉得只是数字而已。

上一世的电影、电视剧里,台词里动辄就是几百万两、几千万两的。

记得超级巨贪和大人,资产都是上亿。上亿的可不是rmb,而是白银。

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两百万现银,朱祁镇才直观感受到是如此之巨。

这个时期的银钱兑换比例是浮动的,不过朱祁镇大体还是知道,一两银子约十几钱,一钱能换百个上下的铜板,而几个铜板就能买上一斤稻米。

朱祁镇脑海粗略的用rmb一换算,这整整两百万白银,可谓是巨款。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小庄主 红警:杀敌过百万,我成战争之神 都市之绝顶战神 红楼玉阙 一梦越万年 狂兵龙王 我不是奸臣 混在南宋当皇帝 风起云来 汴京上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