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里,赵青禾把这件事告诉了陆海峰,事情已经按照赵青禾的预期想法解决了,陆海峰也就没做什么。
不然可不管她是不是女人,该动手的时候也毫不手软。
第二日,赵青禾就从广播里听到了两人的道歉,全校人在知道这事儿是两人传出来的谣言后,可没少对他俩指指点点。
自此之后两人见了赵青禾之后都是绕道走的。
有了这次教训,想必两人之后也不会再造自己的谣了,其他人也会引以为戒。
这边店铺里的人员充足,赵青禾和陆海峰就又将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业中。
春来秋去,迎来了在京市的第二个春节,改革开放也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一年京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摆地摊和开店做生意的人多了,一品火锅麻辣烫周围也陆续开了几家高仿店。
其中以赵青溪的冒菜店为代表,直接购买了县食品厂出品的火锅底料作为汤底加工食材。
但她不知道的是赵青禾有火锅底料的分红,赵青溪每花一分钱购买火锅底料,赵青禾这边都能分比一部分钱。
但同时由于这些高仿店的出现,在价格上故意比一品火锅麻辣烫低一点,给赵父赵母的店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但还是有老顾客在尝完这些高仿店的味道后,还是愿意多花钱到一品火锅麻辣烫吃麻辣烫、火锅。
再加上赵青禾给店里增加了好喝的奶茶又是吸引了大批女学生的青睐,所以一品火锅麻辣烫在周边的地位还是没人能动摇的。
也是从赵青溪故意将店开在一品火锅麻辣烫对面,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见面不说话的地步。
就是李亮经常在赵青禾来店铺时在她面前晃,真让人烦不胜烦,最终在陆海峰的一番警告下,李亮才没再出现。
关键赵青溪还当没看着!
这赵青溪不是爱李亮爱的要死要活吗?
赵青禾不知道的是,当初赵青溪在家里威胁李亮要撕掉录取通知书后,李亮虽然答应带她过来京市,但离婚的念头并没有消失。
来到京市后两人之间貌合神离,好比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但赵青溪依然不同意离婚,还带着孩子时常出现在李亮的学校。
偶然知道一品火锅麻辣烫是赵父赵母开的后,也不知道存着什么心思,答应了李亮的离婚,但也提出四年后再办手续和分一半钱的条件。
李亮为了摆脱她也是没反对,找人写了一份协议。
两人签字后,赵青禾就在对面开了家冒菜店。
赵青溪之所以能买到县食品厂生产的火锅底料也是因为在这一年半里县食品厂打通了各个省市的销路,火锅底料深受顾客喜欢。
不仅获得了x省领导的大力表扬,并且由于供货量的增大,县食品厂自身实力也大涨,在附近几个地方开了分厂,孙妍也成了其中一个分厂的厂长。
自然赵青禾从县食品厂获得的分红也是节节攀高。
杂志社那边倒是出了一点小问题,有一段时期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读者数量维持不变,谭斌就把电话打到了赵青禾这里
正值暑假,赵青禾也就亲自去了一趟沪市,在沪市足足待了整个假期,才和谭斌确定好杂志社的改革方向,也是为了她的设计的服装提前铺好路。
目前的杂志的读者之所以没有大幅度增加,也是因为杂志内容全面,但却缺少特色,之前能够瞬间占领市场也是因为没有对比,现如今改革的春风吹满大地,看到杂志有利可图的人不。
就当初和谭斌同在沪市报纸工作的几个同事也出来合伙创办了杂志社,这几个人刚好还是当初在他们和印刷厂谈好合作后出来使绊子的人。
这几个人以为谭斌不知道他们当初干的事儿,舔着脸来谭斌面前取经,却不知道印刷厂在看到谭斌办的杂志如此受欢迎,甚至隐隐有超过了沪市报纸的苗头,就主动找上门道歉,顺便买了个好,将几人做的事情告诉谭斌。
见他们上门,谭斌也没拆穿笑眯眯的同他们周旋后,最后用了同样的方法给他们杂志社一击。
可不像谭斌当初那么幸运,想着和印刷厂认识那么多年,肯定也不会坑他们,也就没事先联系小厂。
等回过神来,小厂已经如火如荼的忙已经预订好的订单,哪管的上他们,最终杂志的发行时间整整推迟一月。
竞争对象变多,市场就这么大,分的人多自然想要有大的突然很难,所以只能改革杂志内容。
在赵青禾的建议下,将现有杂志内容切割成两部分。
一部分延续之前的主要内容,以故事和投稿散文为主,人员配置也是那批老人。
另一部分,也就是杂志非文字的那部分新做成了一本时尚周刊,吸收了一批新鲜血液,每期邀请一个对时尚有独特见解的圈内人物进行专访,并推荐他喜欢的各种时尚单品。
因为创意新颖再加上有之前杂志的背书,也很快的被原有读者接受,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追逐潮流变化的爱美人士。
时尚周刊在这些人口口相传中水涨船高,想要在他们杂志上刊登自家产品的人多不胜数。
最令人意外的是赵大姑了,这发展速度让赵青禾都佩服。
赵大姑现在也不亲自卤肉了,在家里开了个小作坊,将卤料事先配好,在村里找了几个大婶帮忙。
村里的人看他们家过的如此红火,早就眼睛发红了,这下赵大姑主动提出给她们工资,让她们帮忙可把这些人高兴坏了,私底下也不再说杜家的坏话了。
小作坊不仅卤猪下水,还加了卤鸡,至于卤出来的肉也不用赵大姑亲自带去县城售卖,每天都有本村或者附近村里的人从赵大姑这里进货去县城或远一点儿的地方卖,赵大姑坐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也是因为在赵大姑的影响下,村里人养鸡的人不少,在不杀自家鸡的情况下,既保证货源充足,也给村里的人创收。
杜家在村里的地位也与日俱增,杜大姑父在身体好转的情况下,在上届大队长退休后被村里众人评选为新任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