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楠有些急迫地道:“彭月娇你还记得吗?”
彭月娇?
许秋先是回想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是谁。
正是昨天手术考核中被自己劝阻不要做手术的一号病人。
许秋顿生不妙的感觉,追问道:“彭月娇怎么了?”
戴楠脸色陈德仿佛要滴水,道:“昏迷了!从今天凌晨就开始,抢救了四个多小时,刚才才稳定下来一些……”
怎么会如此?
许秋昨天将彭月娇送回骨科之后,就安排了新的治疗方案。
以头孢曲松为主,协用左氧氟沙星等。
这是对抗嗜沫凝聚杆菌的有效方案。
按理说,病情应该得到快速控制,一两周的时间,感染就会压下去,病情也会逐渐趋于平稳。
到时候,身上的疼痛没有这么剧烈了,就可以撤去镇痛药,尝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保守治疗方案。
但眼下……居然会突发恶化!
不过许秋也没想这么多,他直接拔出了房卡,便朝着协和走去。
戴楠也快步跟上,脸色沉郁地补充道:“现在病人在icu。”
“这么严重了?虽说病人之前没有用对抗感染方案,但常规的抗生素也在用着,怎么会突然爆发。”许秋赶着路,心中有些纳闷。
虽说临床很难预料所有事情。
但,大多数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都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彭月娇无端恶化,那事情就麻烦了。
这意味着……病人的疾病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凶险,甚至有一个连许秋都没能揪出来的隐藏病灶!
不过听到这里,戴楠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无奈地叹气一声,她才道出实情,道:“昨天彭月娇转回病房之后,常微罹亲自否决了你的医嘱。
“因此昨天一整天,该给彭月娇上的‘抗嗜沫凝聚杆菌方案’根本就应用。”
话到一半,许秋的脚步突然顿住。
他立在原地,表情现出一丝迷茫。
院士,就能用人命证明自己才是权威吗?
许秋不知道答案。
但他明白一点。
如果自己对彭月娇放手不管,任由其死去。
那么……只要协和跟常微罹不动手脚,这必然是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
而这个事故,可能足以让常微罹被停职调查。
当然,想要借此掰倒一个院士是不可能的。
然而即便是给院士增添一个污点,这也同样惊人了。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许秋脑中划过而已,就立刻被否决了。
他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哪怕彭月娇的死真的能让常微罹锒铛入狱,他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
今日能为掰倒一个院士牺牲一人。
那么,从此人命就可以被衡量。
而这终有一天会打开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再者……
常微罹这个位置,还不值一条人命。
而这时,戴楠又提醒道:“这个病人,常微罹管不了,甩给神内和感染科了。目前病人的情况并不好,你介入的话,就脱不开身了。”
许秋却没有半点犹豫:“能救则救。”
听到这话,戴楠立马就明白了。
果然……
常微罹的那一堆帽子,即便是全部加起来,在许秋眼中也不如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重要。
……
协和icu。
许秋与戴楠一前一后地闯了进来。
icu这边的医务人员本来想阻拦。
毕竟不认识许秋。
但看到身旁的戴楠后,一个个都退到了一边。
“病历呢?”戴楠问道。
立马就有人送了过来。
戴楠用眼神示意给许秋。
这份病历便传递到了许秋手中。
同时,医务人员汇报道:“戴教授,今天早上常院士来了一趟,不过看了看就走了……”
这其实算是告状了。
病人本来没啥事。
现在,骨科那边按照常微罹的交代治疗,拖到如今的地步,现在反而成了协和接手这烂摊子。
戴楠听到这话,则是眼睛一眯,道:“我会处理,你们忙你们的去。”
icu的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许秋也终于将彭月娇的报告看了个大概。
此刻,他的脸色有些沉。
今早做的实验室检查示:病人白细胞16.33x10^9/l「正常值(4~10)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2%(正常值50%~70%),c反应蛋白33.53mg/l(正常值0~5mg/l),红细胞6.32x10^12/l「正常值(4.0~5.5)x10^12/l」,血红蛋白207g/l(正常值120~160g/l)……
跟之前的检查对比,如今病人的感染显然更加严重了。
而且,很有可能已经在失控的边缘,甚至于已经失控。
此外根据病历的记录,病人的发热情况更加严重,最高体温甚至达到了39.2摄氏度。
并且现在不只是腰痛、腹痛了,如今还伴随有剧烈的头痛。
而就在一个小时前,病人还刚刚出现了呕吐,而且还是极其典型的喷射性呕吐……
而这种呕吐,除开胃部压力过高之外,最常见的就是颅内高压了。
“到现在都还能闻到呕吐物的味道……病人的呕吐情况也很剧烈,而且估摸着胆汁都给吐出来了。”许秋嗅了嗅鼻子。
尽管空气中都是消毒水的气味,但还是能分辨出来自彭月娇身上的呕吐残留。
“脑脊液压力果然过高了!”许秋目光一凝。
彭月娇的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她的压力达到了300mmh2o。
而正常值,应该在100-180mmh2o左右。
病人几乎都要达到标准值的两倍了。
而且现在最棘手的还是……病人还处于意识模糊状态!
尽管性命已经无虞,但不苏醒就是最大的问题!
“戴教授,协和能做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吧?”许秋突然问道。
这项技术,可以非靶向地检测临床标本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核酸。
在中枢神经感染疾病上有着极其卓绝的诊断作用。
当然,由于该项技术流程非常复杂,而且养一个“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的团队代价很高,并不是每一家医院都启用了这一技术。
听到这话的戴楠笑了笑,道:“如果连协和都没有,那全国就不可能有地方有了。”
这便是全国第一院的豪横之处。
也许协和没有许秋这种天才。
但,各种昂贵设备、高新技术,协和就没有缺的!
不过这一刻,戴楠联想到“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的用法,却是瞳孔一凝,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