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三纲五常为圭臬的时代,杨凡的指责显然是极其严厉的,以至于老实人们明明很害怕,还是忍不住愤怒,纷纷抗议:
“你这狗官好生霸道,我们不过是骂了你两句,怎么就忘恩负义了?”
“不忠不孝?你说的是你自己吧?”
“简直是离谱,我们做了甚子天怒人怨的事,你这狗官要把我们往死里踩?”
“我们是不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不是你一个狗屁治中能说了算的?”
“别以为你当了个破官就了不起,这长安还轮不到你一手遮天。”
……
最开始还只是少数人在表达不满,很快就带动其他人一起纷纷发声,极力抗议杨凡对他们的指斥。
人都是这样,仗着人多气势就足。
这时候已经没人在乎杨凡的官身了,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发狠,不止一个人都在叫嚷要去衙门里状告杨凡。
若是其他的从六品小官,激起这么大的民愤早就吓坏了,因为一旦真有愤怒的民众集体去衙门里告状,他们丢官去职都是轻的,一个不好脑袋都没了。
可杨凡却巍然不动,一摆手,示意那几个鸣锣开道的衙差开始干活:
“铛~铛~铛~”
急促的锣声很快就将百姓们的声音压了下去,内心深处对于官府的畏惧也被顺带着唤醒。
街巷里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似乎除了杨凡那匹驽马偶尔的响鼻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样。
乘着这个当口,杨凡冷笑出声:
“说你们不忠不孝、忘恩负义,你们还不服气?”
“有人散步点谣言,你们就大惊小怪,好像你们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
“只是!”
“你们这些不忠不孝之徒,忘恩负义之辈,怎么无人想那么一想:从古至今,有哪个皇帝曾经给百姓无偿提供过义诊?”
“陛下节衣缩食,从内库中挤出六千贯给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愚民免费义诊,迄今为止,有没有哪怕一个人向陛下谢过恩?”
“有没有?!”
杨凡的神色越来越愤怒,声音越来越严厉。
最后一句灵魂拷问,更是直接从嗓子里吼出来的。
若是换个问题,这些百姓说不定还会不服气,狡辩与质疑都不会少。
可杨凡提及的角度,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紧接着全都变得惶恐不安起来,窃窃私语的声音也想春蚕吃桑叶一样沙沙作响:
“是啊,千百年来还真没有皇帝做过这等善事呢。”
“你们有给陛下磕过头、谢过恩吗?”
“好、好像……好像……没有……”
“你问他做什么,你自己呢?”
“我,我……唉,我也没有。”
“那,咱们岂不是……”
“忘恩负义啊!不忠不孝啊!”
……
百姓们的声音一下子就混乱了起来,有人羞愧无地,有人惊慌恐惧,还有人羞于见人难以启齿。
刚刚他们还在理直气壮的反驳杨凡,不肯接受杨凡的训斥。
可被杨凡一提醒,大家才惭愧无比的发现一个让所有人都极其难堪的真相:
杨治中并没有骂错人!
我们竟然真的是一群不知感恩、忘恩负义、不忠不孝的禽兽。
所以说这些人是老实人呢,被杨凡骂醒之后,这些人纷纷懊恼后悔,全都在深刻的自我检讨。
杨凡见状,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最少这些人还是可以挽救的。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总还有可以挽救的余地。
但杨凡不打算就此罢休,继续训斥道:
“被人一挑唆,就失去了判断,枉顾事实与律法。”
“本官再如何不堪,就算真是狗官,又是你们可以处置的?”
“衙差与坊丁再如何身份低下,也是奉皇命行事,你们质疑与否定他们,难道是想对抗皇命么?”
这指责就很厉害了,本就羞愧害怕的百姓们再承受不住,纷纷跪倒在地,诚心认错:
“杨治中恕罪,我等知道错了。”
“多亏有杨治中点醒,否则我竟不知道自己犯下大错。”
“什么也别说了,这事是我们做的差了,只希望现在弥补还来得及。”
“杨治中,你是好官,你就告诉我们该怎么向陛下谢恩吧。”
“是啊是啊杨治中,我们都指望你了。”
……
眼看着跪满一地的百姓,杨凡也很高兴,正好可以顺势将此事解决。
杨凡再次一招手,跟随而来的小衙役小豆丁马上捧着一个木盒,走上前来。
这木盒很大,有丈许长短,小豆丁捧着还有些吃力。
杨凡打开长木盒,从里面取出一根长长的木棍一样的东西。
只不过这木棍有些奇怪,周围还缠着一圈细长的小木棍。
百姓们满脸好奇,眼巴巴的张望着,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杨凡心里有些得意,这可是他准备了许久的大杀器——万民伞!
这东西大唐时期应该还没出现,最少杨凡还没听说过有这东西。
不过在后世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特别是我大清,简直是地方官们的标配,是个阿猫阿狗都能整出一把来。
哪个地方官员离任,若是没人来送万民伞,那简直是赤裸裸的向全世界宣告——这狗官当的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了。
比起那些自我贴金的狗官,杨凡觉得,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李世民都配得上一把万民伞。
或许李二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兄弟,也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
但,他无愧于一个好皇帝。
尤其是这一次的义诊,所有的钱虽然是出自杨凡的春联生意,可确确实实是在李世民的关照下,义诊才得以实施。
杨凡将巨大的万民伞竖起,在老瞎子的帮助下,用力将伞撑开。
此时,众人已经能从张开的伞骨上,分辨出这是一把伞。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杨凡高声说道:
“古往今来,明君贤君无数,但从未有吾皇陛下这等体恤民生疾苦的,此次义诊就是明证。”
“本官很清楚,方才我说你们是忘恩负义、不忠不孝时,有些人心底是不服气的。”
“百姓们想见陛下何等艰难,就算有心谢恩也遥不可及,毫无忌讳。”
“但是现在,本官已经把这个机会带到了大家的面前。”
“这是一把万民伞,什么是万民伞呢?”
“本官的想法是,大家都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再用那些纸来做伞面……”
还有这种操作?
不只是百姓们,就连那些衙差和坊丁们都越听眼睛越亮,心里也越来越激动:
这样一来,岂不是皇帝陛下也有机会看到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