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葛诸哈一直在逃跑,甚至不惜焚毁了延安府城,那他是谁给的勇气,在这么一个开阔的地方,准备和我军决战的?”
“是看我们人少吗?”
李定国丝毫不理会攻打黄土塬的清军,问向刚刚赶到的第二十六镇统制韩天赐。
韩天赐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黄土,脱口而出:
“要么他想找死,要么就是有埋伏呗。”
“陕北这地势,沟壑纵横,藏点人跟玩儿似的。只是,不会太多,过多的话,不会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李定国点点头,他刚才皱眉,也是在想这个,在他看来,葛诸哈已经让预备队都上了,那么,埋伏的人马也就该发动了。
第二十六镇刚到,战力受损严重,打的就是一个援军的气势。
至于掉队的那些,估计还得有一个时辰才能到。
“王辅臣呢,到哪里了?为何还没有最新消息?”
一个情报部的专员上前禀报:“最近的消息,王辅臣部向北迂回,遇到了绥德城过来的蒙古人,目前战况不明。”
“也就是说,他赶不过来了?第二十五镇,整整一个大镇,这是遇到了多少蒙古人?”
李定国有些不满意,王辅臣也是老将,要不是见机的快,投降了,这西安要想打下来,还得时间呢。
“根据情报,不过万人。”
韩天赐听了,扑哧一笑,叹了口气,跟着说道:“都统制,还是指望我们自己吧。这半日下来,王辅臣距离我们也就还有半日路程,怎么着都应该有个消息过来。”
韩天赐的意思很明显,王辅臣虽然是同僚,但是,他个人觉得不靠谱。
同时,他认为李定国可能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也不会任凭王辅臣向北迂回。
若是带在身边,出了幺蛾子,第一步就会崩了。
磨盘山大战不就是这样的嘛。
听了韩天赐的几句解释,李定国的脸色更黑了。
不管怎么说,第二十五镇不能尽快摆脱万余蒙古人的威胁,尽快到位加入战场,这无疑给杨家场大战增加了几分血腥。
王辅臣增援的快,葛诸哈败得就快,周军牺牲的战士会更少。
若是没有王辅臣回援,或者姗姗来迟,以等待战机为理由减慢回援速度,周军若想继续攻略陕甘,只能更加倚重全须全尾的王辅臣。
自从崇祯皇帝以来,从左良玉,到江北四镇,到南明各部军阀,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
“都统制,西面有情况。”
有参谋大喊。
李定国、韩天赐举起千里镜,看向杨家场西面。
大队清军源源不断地从一道沟壑中开出,列阵,看规模,约在万人左右。
看旗号,则是榆林总兵“董”。
战场中心,第二十五镇已经接应到了第十九镇,摆脱了清军围困厮杀,退回重新列阵。
骑兵更少了,更多的人变成了步兵,开始列空心火枪方阵。
清军却不愿周军列好阵势,一浪一浪扑过来。
西面的榆林清军,已经在总兵董无畏的率领下,撞向周军。
一时间,满场都是铁骑轰鸣声,厮杀声在沉寂了片刻之后,再次填满了杨家场。
周军骑兵汇聚在一起,撞向榆林援军,企图牺牲自己,冲破榆林清军阵列。
李定国紧皱眉头,手掌紧握成拳,放开,再次握紧,又放开。
“都统制,我也去吧!”
韩天赐见状,请命上阵。
此前二十五镇到时,根据旗帜传令,前线由李嗣兴、徐天佑等人指挥,韩天赐因为曾经在参谋部的经历,被李定国叫上了中军帐所在黄土塬。
黄土塬下,陆续赶到的第二十五镇掉队兵马,正在紧急休整,人数已经有千余人。
“再等等,再等等。千余人只是送死,再等等,等凑够三千,等清军冲锋势头减弱。”
“要相信我们的队伍,要一击致命。”
李定国早已不管王辅臣为何还没消息,不管葛诸哈究竟还有什么阴谋,当务之急,是自救,是尽可能打赢这一场。
既然榆林清军都来了,那就不要走了。
不求消灭,哪怕击溃,一直到塞外长城,都将是一片坦途。
李定国大笑数声,“帅旗留在这里,留一个营守护,其余人等,随韩统制,下塬准备,等候命令!”
韩天赐第一回当一镇统制,自然是希望首战得胜,此时也顾不上李定国说的其他话,连声应命,下去准备了。
此次长途奔袭,新建的第二十六镇表现并不好,光是掉队都达到了三分之一,虽然掉的不远,但比起第十九镇、第二十五镇,简直是糟糕透顶了。
韩天赐心里下定决心,此战一定要赢,不光要赢,之后的战事也要参加,非得将能够长途奔袭的精锐骑兵练出来不可。
王辅臣在哪里?
当榆林清军援军现身的时候,王辅臣距离杨家场战场不足二十里,以骑兵的速度,堪称近在咫尺。
只是,王辅臣部停了下来,以战前休整的名义。
之前,王辅臣向北迂回,确实撞见了绥德过来的蒙古人。
只有一身破烂盔甲的蒙古人,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王辅臣对手?
别的不说,兵力比他多二分之一,军械是最新的,道路也比临时调来的蒙古人熟悉,就连战斗意志,都要强得多。
蒙古人怎么打得赢?
一顿劈头盖脸,蒙古人迅速就崩溃了,直接向北逃去。
王辅臣没有派人追击,毕竟李定国的军令,是堵截葛诸哈的退路。
只是,近在咫尺的时候,前方的战场形势不断报来,王辅臣却停了下来。
不仅没有像第二十六镇的韩天赐部,宁可掉队三分之一,也要尽快赶到现场增援,反而遮蔽了信使。
不光是清军的,还有李定国的。
按照他的说法,反正已经出现在清军后路,怎么打这场都是赢的。
其实,内心有自己的小九九。
一名先前的部下从南面而来,给他带来了葛诸哈的善意。
“不求王辅臣不攻击,只求最晚加入战场。”
还有一个所谓的藏宝地点。
王辅臣已经派人验证,是真的。
他有些迟疑,他知道这时候听信葛诸哈的话,在大周这边,就是自寻死路,但是他又不想过分损耗实力,想全都要。
葛诸哈的善意,钱财,以及大周的战功。
在他看来,李定国堂堂名帅,加上两镇大军,对阵葛诸哈的三万人马,纵然葛诸哈耍了诡计,依旧是胜券在握。
他只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闪亮登场,力挽狂澜,李柘还能因为这样小小的战场休整,不顾大战得胜,斥责于他?
至于牺牲的兵员,王辅臣并不在意。
直到榆林援军杀出的消息传来,王辅臣终于知道了葛诸哈耍的什么把戏。
“原来如此。”
“统制,我们应该尽快加入战场!”
一名参谋部的专员,不顾阻拦,上前建议。
王辅臣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不太习惯这些从帅府派下来的各部专员,副职,在他眼中,第二十五镇就是他的,只不过换了个名头而已。
说一不二,才是他想要的。
只要打赢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成了救星,些许瑕疵算什么?
说不定,还能升两级,继续当提督。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