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泄面对自己父亲的询问没有回话。
因为政治上不存在‘如果’,毕竟姬泄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周建国认为姬泄肯定成功不了的原因非常简单,不单单是因为周建国看到西方未来无数失败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变革措施是在与人性对抗。
与人性对抗的东西就叫做逆天而为,就算获得一时的成功,在时间长河里,一时的成功毫无意义。
让既得利益者与新征服土地上的民众分享他们的利益,这怎么可能做到?
人性只会让他们奴役新征服土地上的民众,从而榨取更多的利益,这才是符合人性的。
所以天下大同这个价值观才显得多么具有前瞻性。
看着沉默的姬泄,周建国再次无奈的摇了摇头。
此时周建国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康熙大帝。
康熙年轻的时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灭准格尔,将清朝疆域扩大不少,那真是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所以康熙也被誉为,名为守成实为开拓之君。
毕竟康熙从他父亲手上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得意忘形的康熙后来公然嘲笑汉武帝,唐太宗。
康熙大帝觉得汉武帝,唐太宗虽然也是一代明君,文治武功。但是却竟然在接班人的事情上搞的一塌糊涂。
这二位都经历了废太子,儿子们夺权,将朝局搞的乌烟瘴气。
康熙认为自己如此文韬武略,将来绝对不会犯这样的小错误。
可是等康熙大帝到了晚年力不从心的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上演九子夺嫡的戏码。
他之前嘲笑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心态那是瞬间没有了。
因为他的儿子闹的比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儿子们还凶,而他已经行将就木无力阻止。
最后他儿子们的闹剧那是成了历史上的经典了。
所以康熙大帝在周建国的心中,完全就是打脸第一人。
此时的周建国突然想起康熙大帝这个趣事,就是因为看着姬泄那自信的神情。
周建国知道,自己给太子的最后机会,也算是彻底没有了。
周建国是绝对不会再让资本左右天下,周建国也不想后世再陷入各种对立。
周建国要的就是疆域上一统天下,观念上天下大同。
姬泄知道自己可能要被自己父亲废掉王权了,所以也不挣扎了,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再去伪装什么。
毕竟这两年多以来,他已经将自己的政策主张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片刻后,姬泄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对着自己父王询问道,
“父王这两年多以来身体还好吗?”
此时的姬泄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王权了,但是他在内心还是尊重自己父王的。
当初自己年幼时期被送到郑国去做人质的时候,自己父王也只是一个毫无作为的傀儡。
可是当他被绑架到乌托邦,经历了这么多年再次返回王都的时候。
自己的父亲已经吞并了曾国,丹国,更是连晋国与北部草原都给全部拿下了。
更是在自己回来的一年后要不是秦国搅局,他们就差点灭了齐国。
但是虽然没有灭了齐国,还是拿下了秦国。
虽然姬泄认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更好,但是他还是不得不佩服自己父亲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功绩。
如今在疆域控制上,周国已经在虎视天下了,在科技与经济上更是因为上次对齐国的经济狙击一举超越了齐国。
所以现在周国的疆域,科技,军事,商业都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姬泄以为自己是被丹原篡权的时候,自然是愤怒的。
但是此刻他明白,他是输给了自己的父亲,他没有什么抱怨的。
所以他很想以儿子的心态关心一下自己的父亲。
周建国被姬泄这么一问,也是顿时心头一颤,鼻子一酸。
毕竟他们父子二人都知道在权力的变化上会发生什么。
但是他们毕竟还是父子,更何况周建国对姬泄是有万分愧疚的。
周建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
“父王的身体很好,父王一统天下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周建国话里的意思就是,自己要废除姬泄的权力了。
姬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是孩儿让父王失望了,不过孩儿并不后悔。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
周建国点了点头,随后叹了口气说道,
“父王并不怪你,你有你的思想,你有的理念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父王营救回母后了吗?”姬泄询问道。
周建国点了点头说道,
“父王在西域击败了范黎,夺回你母后。你妹妹也出生了,一岁多了。等他们回来,我会让你见见你妹妹。”
姬泄点了点头,微笑着询问道,
“她叫什么名字?”
“姬雪,为了纪念我们在雪山那一边与范黎激战半年的岁月。也为了纪念战死在那里的勇士。”周建国平静的说道。
姬泄再次坦然一笑,完全抛开了此时的场景,像一个普通儿子对父亲询问道,
“父王果然不会让天下人失望。听闻范黎的大军有四五万人,父王只有五千人马而且还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击败范黎。无法想象父王是如何做到的。”
周建国也苦笑一声,随后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父王也没有想到能活着回来见到你们。熬过了第一个冬天父王以为会有援军的。但是竟然没有...”
周建国说完这句话就沉默了,他的内心在这件事上还是有点责怪姬泄的。
姬泄没有解释,而是直接说道,
“这件事的确是孩儿错了,孩儿以为父亲熬不过第一个冬天的。”
周建国则赶忙说道,
“你不派兵去西域也是对的,作为帝王要考虑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理智分析。寡人刚刚的抱怨并不是责怪,人嘛总是矛盾的,既希望对方理智的做出判断,又希望对方能够来救自己。”
姬泄听到自己父亲这么说,也是松了口气,随后对着自己父王再次行礼道,
“孩儿让父王失望了,但是孩儿并不打算认错。”
周建国点了点头,随后看着地板,眼神空洞的说道,
“你没做错什么,我们只是理念与认知不同而已。你在你的认知水平做出了你的判断与选择而已,这不是错。错的是为父,这个局面是为父造成的。”
周建国的自责自然是没有尽早将姬泄从郑国接回。
如果姬泄是在自己身边耳濡目染长大,也许会继承自己的志向与思想。
所以周建国觉得这是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