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元拿出来一看,确实稀有,晶莹剔透,通体乳白,中间还点缀着一个金色的圆点,就像太阳一样。
“娘亲没什么送你的,这个平安福是娘亲在城外的大佛寺给你求的。”
“谢谢母亲。”
左天元笑了笑,也收下了平安符。
“庄学究,这些日子麻烦你了。”
平宁郡主朝着一边看了一眼,她的贴身女使连忙端着一个木盘走了过来,上面还盖着一张红绸。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使不得!使不得!”
庄学究连忙摆手拒绝,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看在银钱的份上来到这齐国公府,但两年过去了,他早已把左天元当成了自己人。
“拿着吧,这些银钱对我齐国公府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以后还要麻烦庄学究,元若现下只是案首,后面还有省试和殿试呢。”
“这......”
看着庄学究还在犹豫,左天元也出口劝道:“庄学究,这是我娘亲的一番心意,今后还要麻烦你。”
“那......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多谢郡主娘娘。”
在女使的伺候下,庄学究和平宁郡主聊着左天元的学业问题。
左天元则安静的坐在一边喝茶,这个季节的茶叶,虽然不及春茶的清香,但别有一番风味。
算算时间,盛明兰最迟明年金秋,也要出生了。
国公府内,一片欣喜之色。
小厮和女使们,都知道了左天元考上秀才的事,还是案首。
他们不管有事没事,经常跑到渺书亭的外面。
一个个探头看着他们的小公爷,脸上露出崇拜的情绪。
要不是平日里平宁郡主娘娘管的严厉,他们早就上前问好。
左天元见怪不怪,也不制止,只是让不为守在门口,不要打扰就好。
这几日,齐国公府也来了不少客人,幸好有平宁郡主周旋,也就没打扰左天元。
毕竟只是个秀才,还引不起整个汴京城的注意。
果然没多久,殿试的放榜日子一到,大家的都关注新晋的进士去了。
左天元也省的清闲,每日品茶逗鸟、看书写字。
这一日。
宫里传来了消息,让平宁郡主带左天元去一趟后宫,拜见皇后。
在之前的时候,左天元也随平宁郡主去过几次皇宫,皇后还抱过他。
只是左天元能看出来,那曹太后对待平宁郡主也只是浮于表面,对他和平宁郡主其实没什么感情。
平宁郡主却是不知,亦或者知道也要维持关系。
她简单的收拾了一番之后,连忙带着左天元入了宫。
她虽然从小在宫里长大,但却也知道宫里妇人的手段,一路上不停的叮嘱着左天元。
到了这龙亭金銮殿,左天元时不时感慨一翻。
还没他在神话的皇宫大,甚至连一半都没有,这老皇帝赵祯也算是节俭了。
皇宫内禁止马车,左天元被平宁郡主拉着走,前面则是一个太监领路。
三人走过了几处大殿,才来到一处幽深的庭院。
“郡主娘娘、小公爷,仁明殿到了,皇后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谢谢这位公公。”
“郡主娘娘客气了。”
领路的太监恭敬无比,平宁郡主也是宫里的常客了,经常过来拜访皇后。
“郡主娘娘,这边请。”
三人走进了仁宁殿,在宫女的带领下,进入到殿内。
殿内也有几个宫女太监,正守在一个偏殿的门口。
进入偏殿,左天元就见一个中年女人穿着锦衣华服,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这边。
屋内的陈设看上去非常朴素,但仔细深究的话,却能看出非同凡响之处。
此时的曹皇后还比较年轻,还不是后来山穷水尽的曹太后。
“皇后娘娘,君主娘娘和小公爷来了。”
领路的太监禀报了一声,便站在曹皇后身旁的几个宫女身边,一同服侍起曹皇后。
“母后,平宁给您请安了。”
因为襄阳侯的关系,平宁郡主小时候一直被养在皇宫,还成了当今皇后的义女。
为了显得亲近,平宁郡主称呼一声“母后”,也是理所应当的。
“元若拜见皇后娘娘。”
其实真算起来,左天元倒是可以叫一声皇祖母,毕竟他母亲算是皇后养女。
平宁郡主两人见了礼,便站在了一边。
“快过来,快过来,元若,让我仔细看看。”
曹皇后满脸欣喜,看上去似乎非常喜爱左天元一样,她朝着左天元招了招手,将左天元拉到了怀里。
“当真是状元之才,小小年纪,居然拿了案首,张治世跟我说的时候,我还好一阵意外。”
“母后过奖了,元若就是读书有些天分,其他的还差得远了。”
有人夸奖左天元,这让平宁郡主脸上笑开了花,只是她心里也嘀咕。
往前她也带着左天元来过这后宫,可没有这待遇。
而且平宁郡主其实也知道,她就是个养女,比不得曹皇后的亲生女儿。
别看曹皇后只有一个幼子,但却有十多个女儿。
“好孩子,以后想做什么?”
左天元心里嘀咕了句‘太上皇’,倒是没说出来吓人。
“回皇后娘娘,元若想要成为宰相,将来辅佐太子。”
“哈哈哈哈——!好好好。”
曹皇后笑着摸了摸左天元的脸颊,心里高兴坏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门外突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众人连忙反应了过来,纷纷行礼。
“拜见皇上。”
“平宁见过皇上。”
穿着龙袍的宋仁宗赵祯带着平和的笑容走了进来。
他身后除了太监宫女,还跟着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宋仁宗也许没有开疆破土的勇略,也没用厉兵秣马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
但作为守成之主,他能够克己、勤俭、纳谏,所用之人也以中上水平居多,算得上让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