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扬曲声的指引下,蔡大勇夫妻二人一路上山。鹤鸣山的山路可不好爬,先前那些养尊处优的富商来走一趟直接累成狗。有道乐相伴、夫妻二人走在山路上却不觉得多劳累。他们的脚步甚至有些轻飘飘的,恍然间觉得自己是在仙人指引下通往天界。
他们走到石阶尽头终于看到了仙乐的由来,竟是一群手持乐器的道人在演奏。蔡大勇夫妻一眼就看到了众道人之间有一身着白色道袍、眼上蒙着轻纱、吹着竹笛的……仙君。
夫妻二人没读过书、无法形容出他们见到此人的感觉。但蔡大勇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陈三郎口中的小仙君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吧。
两人不自觉之间看痴了,或是感受到他们的视线,小仙君的视线竟透过轻纱落在了他们身上、而且还放下手中竹笛朝他们走来。
看到逐渐走近的“小仙君”,蔡大勇二人立刻有些不知所措、一时之间不知要将手脚往哪里摆。
这“小仙君”自然是白术。他看到眼前人的拘束,尽量用柔和的声音问道:“两位善信可是来参与庙会?请随我来。”
然而他的“尽量”收效甚微,蔡大勇夫妻脑子一片空白、呐呐地应是:“啊、啊,是的!”
实际上往山上来的不止蔡大勇二人,在他们后面也有想见识见识鹤鸣山的小贩。他们看到白术亲自为蔡大勇二人指引心底都不由地冒出微微的妒忌。
不过很快,山门中鱼跃而出一众小童走到他们跟前。这些小童小的看上去只有六七岁,大的有十三四岁,气质却与平常百姓家的小娃娃大相径庭。
他们乖巧有礼地朝上山百姓指引道:“善信可随我来。”
普通百姓哪里接受过这种待遇?他们立刻将那丝妒忌抛在脑后,跟随在道童身后、踩着优美的曲乐踏入了正一殿大门。
他们一进门就看到正一殿院中间有一颗大树,树旁摆着一套桌椅、坐着一道长。身边的小童体贴地为他们解释说:“善信请看,这是我们鹤鸣山的祈愿树。此树常青有灵,善信若心中有愿可在绢布之上写下,并将其系在树枝之上。”
这树本来就栽在院中、但原本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树而已。院中之树是“困”中之木还是有灵的祈愿树,横竖只是人的上下嘴皮子一碰,不过却有不少人吃这一套。
蔡大勇和妻子本就想上山祈愿,很乐意地买了一份绢布托树旁的道长写上“求子”二字和落款后将属于自己的绢布系在了树上。
看着那随风飘扬的绢布,蔡大勇和妻子相视一笑。写绢布的师兄见他们恩爱的小模样祝福说:“你们要是有了孩子可以给他做些我们鹤鸣山的玩具。”
“玩具?”蔡大勇好奇地问,他顺着师兄的目光看去,只见祈愿树对面放着一些奇奇怪怪、从未见过的木制品。
因为家中无人看顾,也有不少小孩会随着父母一起出摊,他们在鹤鸣山蒙馆弟子的示范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那些玩具。
不一会这些小孩就玩开了。蒙馆弟子们立刻与一旁的大人解释说:“诸位善信要是摆摊拜佛不便看顾孩子,可将他们放置于此处,我门弟子会为其看管。”
“诶呀,这可怎使得。”大人们立刻连连推辞,却很快口嫌体正直地让自家小孩乖乖呆在鹤鸣山不要惹事。
一旁的师兄听了露出爽朗的笑、颠了顛手里的剑,在鹤鸣山还有人敢惹事?
蔡大勇夫妻二人脸色复杂,还真是没孩子的想要孩子,有孩子的想扔孩子。
身边的白术则内心复杂,因为在接引善信的道童中,白逸赫然在列!别看他身量较小、以往成日粘着白术,此时指引起善信却落落大方、介绍起鹤鸣山头头是道。
还真是“我家有儿初长成”,白术放下心来,带着蔡大勇夫妻二人接着往殿里走。
鹤鸣山供奉的神仙可不比四方山万福寺少,每个神仙也自有自己的典故,这些典故倒不用白术介绍。每个神殿里都有安排一个师兄说书似地介绍该殿的典故。
师兄们口中的介绍词都是被五师兄仉清泽润色过的、五师兄还往里面杂糅了白术前世传统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经师兄们一说着实生动有趣,引得不少百姓驻足聆听,时不时还能激起一片叫好声。
可惜蔡大勇夫妻二人还要回山下摆摊、不便久留,听不到完整的故事。看着妻子遗憾的眼神,蔡大勇暗自决定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带她再来鹤鸣山一趟。
幸好殿里不止有“说书”、还有解卦,蔡大勇就带着妻子拜了神、卜了一卦,竟是算得一卦上上签,夫妻二人喜出望外。
白术领着欣喜的夫妻二人参观完各路神仙后就带着他们到了定心台。
定心台非要说的话其实是一个露天广场、正处于鹤鸣山正中心。蒙馆是外门弟子的地界,内门弟子平日里则是在定心台问道练剑。
在定心台的中间有一方高台,此时高台之上,四师叔正坐在上面与弟子们讲道论经。而高台之后五师兄正带着一个租来的戏班子在上妆做准备。
“怎奈两位善信无法久留,无法论经听戏,不过二位可以试试我们鹤鸣山的道食、或请一盏长明灯。”白术朝蔡大勇二人介绍说。
“道食与长明灯?”蔡大勇夫妻二人听着摇了摇头,他们刚刚解卦已经捐了一笔香火钱,不想再花多余的钱在“食之无味”的素斋上。
是的,一听“道食”二字,他们二人就想到了万福寺的“素斋”。大烨现在只有炖菜、万福寺的素菜便就是所谓的煮青菜,傻子才花钱特意买煮青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