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作品我采用的是横纵结合、纵横交错的技法。各位请看,画中房屋院子横向出现的比列分半,使得横向空间扩宽,庭院与庭院,宫内外之间是纵向画面,随着人物的活动把纵向空间的画面也拉大了。
有仕女卧于屋内阅读、弹琴,有的在院外闲谈,从屋内走到外面,从院内走到另一个院子,这就让纵向空间也随着人物的活动而拉开,更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一纵一横空间的扩大,画面感极大程度的丰富起来,再加上画面布置巧妙,人物或站或立,彼此呼应,有助于给整体布局增加节奏感。
然后是画中的人物及其动作细节。
就像我们进一个屋子,第一眼想看的是不是有人。
在这幅画中,我描绘了众多人物,而且分布于各个地方,有宫妃、宫娥、太监、画师等人,他们的衣着不一,光鲜亮丽,各司其职。
其次,看她们的细节,画中人确实是百人百态,神情各异。
她们有的在对镜、装扮、折枝、喂食、跳舞、弹唱、读书、观画、画师在画像、宫娥挥扇等,各个动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动作细节很细腻地从正面呈现了汉代后宫繁华又轻快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观察这些细节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汉宫浮华的生活是怎样的。
然后是颜色搭配,画中颜色以温暖的淡淡棕偏淡黄为主,以红色搭配,无论是仕女衣物搭配、头饰,宫墙、栏杆、窗、门贴,木椅等边沿都配上不同程度的一点红色,给人醒目亮丽的视觉。
加上青木,棕石,朱红色的房屋,所有颜色的搭配会更加显得融洽。
颜色的巧妙设置会使得整个画面显示着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状态,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一种暖意缓缓而出……”
展台上乐弦在侃侃而谈,底下的画家们一个个都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如痴如醉。
抱着反正已经阻止不了,倒不如仔细欣赏的心情,众多画家在乐弦的了解下深刻体会到了这幅《汉宫春晓图》的魅力。
这就是有人讲解和没人讲解的差别。
即使是世界级画家,在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级作品的时候也不可能完全看懂。
一群世界级画家都已经这样了,直播间的观众更是不用多说,光光《汉宫春晓图》的篇幅就足够他们震惊一整年了,更何况是后面不明觉厉的讲解。
虽然听不太懂乐弦在说什么,但是光光看一群世界级画家连连点头的样子就知道一定很有道理了。
此时的唐老爷子和冷梅奶奶心中别提有多美了。
原本还担心乐弦的作品评不上世界级,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不仅能评上世界级,而且还是两幅。
是的,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两幅都是世界级的作品。
两幅世界级作品一出,乐弦超过他们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也就意味着乐弦正式扛过了华夏绘画界的大旗,虽然有一丝失落,但也仅仅只是一瞬而已。
在众人的注视下,乐弦又口若悬河的讲了十分钟才停止了对这幅《汉宫春晓图》的介绍。
“我的介绍已经完毕,那么各位还有什么疑问需要我来解答吗?”
话毕,底下众人相互对视一眼,最后又是将目光放在了山条龙二等三人身上。
尤其是山条龙二,更是聚集了三分之二的目光。
“我没什么意见。”科尔·道奇率先摇头。
“我也没有什么好提问的。”奥沙佳文跟着摇头。
独独剩下一个山条龙二还在冥思苦想着这幅画的缺点。
又是三分钟过去,在众人的注视下山条龙二只感觉度日如年。
终于,山条龙二放弃了。
叹了口气微微摆了摆手,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多了几条。
“我也没意见。”
“行,既然大家都没意见的话……”
听到乐弦的话,众人心中一阵叹息,接下来就是散场了吧,看来这次交代下来的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那么对于这幅画的评定就告一段落,接下去是对下一幅画的评定。”
什么!
他们听到了什么!
他们不会是时光倒退了吧,这句话他们半个小时前才刚刚听过。
或许是听到了观众的心声,唐老爷子代替众人问出了他们心中的那个猜想。
“小乐弦,你的意思是,你这次要进行评定的不止刚刚两幅作品,还有第三幅?!”
“自然,我可从来没说过这次只有一幅作品。”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神经已经被乐弦训练的足够大条了。
一次画展评定两幅世界级作品都出现了。
不会再有任何事能够让他们吃惊。
结果他们错。
比一次画展出现两幅世界级作品评定更让人吃惊的事自然就是一次画展出现三幅世界级作品评定了。
网上,所有人都在猜测乐弦的下一幅作品还能不能被评上世界级。
“乐神就是乐神,岂是尔等凡人可以想象的。”
“你们说,这第三幅作品还能成功吗。”
“很难,这么跟你说吧,现在的世界第一科尔·道奇,他从出生到现在一共画了六幅世界级作品,最早一幅是在二十六年前,最近一幅作品是在六年前。”
“这么困难吗?我怎么觉得乐神画出一幅世界级作品也不是很难的样子。”
“所以他才是乐神啊,所以我才说是‘很难’而不是不可能。
换任何一个人,我给你的答案都是不可能,可既然你说的那个人是乐神,那么自然另当别论。”
“我乐神的面子就是大。”
“废话,妖孽一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我倒是越来越期待乐神的第三幅作品了,反正前两幅已经大获成功,这第三幅不管有没有评为世界级都没关系,我现在心态平和的很。”
“你们有没有想过,乐神可从来没有说过这第三幅作品就是最后一幅,有没有一个可能,乐神还有第四幅作品。”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立贴为证,如果乐神能拿出第四幅,我倒立洗头,事不过三你们没听说过吗。”
“很好,已经截图,我会盯着你的。”
……
画展现场
几个工作人员再次抬着一幅画走出来,和上次比,这次的人数又增加了,而且作品的长度也再次发生了变化。
上次是六个工作人员,而这次是八个。
看着小心翼翼的几个工作人员,直播间观众也是乐不可支,一个个都调侃了起来。
“这次画展的工作人员有点少啊,我怎么在里面看到了几个熟面孔。”
“对的,有一个小伙子我已经看到第三次了,每次抬画都有他。”
“你们说这些工作人员会不会是猜拳来决定谁来抬画。”
“小伙子:我真是服了这群老六,我就不信,他们能够连出三场剪刀。”
“小伙子:明明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我突然活比你们干的要多。”
“这幅画的长度竟然比上一幅还长,难不成这就是世界级作品的秘诀?大师,我悟了!”
“完了,疯了一个。”
……
随着这幅画被放上展台,观众们再次停下讨论,屏住呼吸,连直播间的弹幕都出现了一时的空档。
“各位,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千里江山图》,请大家评鉴。”
绿布揭开,作品的长度再次令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粗略一看,这幅作品的长度应该在二十米左右。
好家伙,又一次突破了他自己的记录。
这一次乐弦也不多嘴,随意的瞟了底下众人一眼,特别是山条龙二。
当看到他们没有什么发言的欲望时,直接开口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讲解。
其实这里应该还要让他们先自己观赏一番的,只不过乐弦赶时间,直接把这一步给省略了。
毕竟他后面还有五幅作品,如果每一幅作品都要让他们先欣赏一番,估计这时间会有些来不及。
“这幅《千里江山图》描绘的是我们华夏的锦绣河山。
画面细致入微,景物集南北山水于一体,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各种山水奇观数不胜数,所以只能以概括精炼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说完一段,乐弦稍稍停了一下,让自己的喉咙稍微休息一会,随后继续说道
“这幅画和以前的作品不同,大家仔细看。”
一边说,乐弦一边用手指着画上一个特别直观的地方。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包括摄像机都将镜头拉近了。
这样一看,众人立马明白了为什么乐弦说这幅画和以前的都不一样。
“这幅画的颜料有问题!”
“不是华夏国画的颜料,也不是西方油画的颜料,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是看不出来。”
“这……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像是一种矿物质?”
最后一人有些迟疑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地质学毕业的大学生,他差点怀疑起了自己的知识。
毕竟用矿物质做颜料,实在是闻所未闻。
然而,乐弦接下去的话直接就让这个闻所未闻的念头成为了现实。
“这幅画以矿物质为主要原料作画,。
画作是用矿物质粉末一层一层敷染上去的。
第一层用水墨作粉本;
第二层用赭石上色给后边的绿色作铺垫,形成冷暖对比,使其更加鲜亮;
第三层用石绿上色,石绿一般用珍贵的绿松石或孔雀石制成,它在画艺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正是石绿成就了青绿山水的层次分明和璀璨夺目;
第四层主要还是绿色,但又用其他颜色在其上叠加,呈现出来极丰富的色彩;
第五层用蓝铜矿上青色。
五层矿物质颜料的叠加才让这幅作品成功完成。其中渔夫身上的白色是千年不变黄的砗磲。
这幅代表着华夏锦绣河山的作品足以保持千年的明亮。
除了绢色可能会稍微有些变暗,整体必定能保持鲜亮的颜色。”
单单是一个颜料就让所有人骇然,纷纷为乐弦天马行空的思绪和闻所未闻的手法所折服。
说完了整体的构思和颜料的独特后,乐弦开始对《千里江山图》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解析。
毕竟是一幅长达二十米的巨作,不分段讲解的话很容易就会不知道从何处看起。
不知不觉中,原本是来找茬的世界级画家们已经渐渐模糊了立场。
从一开始的各种找问题到后面的随便找找,再到现在的认真听讲。
单单看现在的现场情况,谁能想到底下站着的会是一群世界级的大佬呢?这不分明就是一群等着老师讲课的学生嘛。
“全画从左至右我们大致可分为五段景色描绘。
每段之间画家都以江面隔开,又以桥梁、游船、渔舟衔接或呼应。
全卷画面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这部分我们可以用‘山峰巍峨之高远’来形容。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缥缈开阔之平远’来形容。
还有‘层峦叠嶂之深远’……
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树木……
山间屋舍……
亭台楼阁……”
乐弦讲的十分详细,基本上没有放过画上的任何一个点。
这样的结果就是观众和这群世界级画家对这幅《千里江山图》的理解程度直线上升,明明才看了不到一个小时,却像是已经观摩评鉴了好几年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