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夏老一辈的文学家,钱老爷子一向以来都是坚持用纸笔创作。
不是学不会电脑,只是单纯的认为用纸笔来写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拿出自己专用的小本子和钢笔,钱老爷子沉思两秒便埋头写了起来。
“有一个很美好的成语,叫心想事成;有一句很让人向往的话,叫“愿你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所求皆所得,所盼皆所期……”
网上,越来越多的读者出现,随着读者基数的增加,网友们也终于是讨论起了《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和到底说了什么,也就是对《红楼梦》的理解。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林黛玉,明明薛宝钗才是完美的女人。
平易近人、体恤奴仆,从不像她哥哥那样倚势凌人,厉言辞色;还有她举止娴雅、彬彬有礼,有着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度;而且她待人处事滴水不漏,能获得全府上下的一致好评。
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女人才是最最合格的大妇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太君领着众人路过她的院子,惊异于她的朴素,除了几盆绿色盆栽,基本就剩素色纱帐了。”
“肤浅,也只有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才会这么天真吧,像我这样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成年人就不会这么想了。
年轻人的认知还是太过于浅薄无知,薛宝钗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至于你说的林黛玉,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她呢?
喜欢她的才情才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其所写的诗歌耐人寻味;
喜欢她的聪慧狡黠,会在宝玉冥思苦想不得好句之时,出手相助、会在宝玉想吃酒,却被阻止时伶牙俐齿的帮忙;
喜欢她的真心待人、不论尊卑,对待紫鹃以真心,也换来她的真心实意、忠心耿耿;
最是喜欢她的冷静自持,在临死之时,焚烧诗稿和手帕,断了念想、灭了尘缘。
这样的林黛玉又怎么可能不讨人喜欢?”
“我倒觉得晴雯的勇气和正直最是让人佩服,她敢在宝玉面前讽刺挖苦袭人,直言他们不知男女有别关系不清不楚;
她又淡薄金钱,无畏地撕烂折扇,倾听裂帛之音,让那些身外之物烟消云散;
她还爱管不平之事,因看不惯老妈子欺负芳官而对其呵斥,也因此结下了梁子。
如果晴雯单单只会任性刁蛮,也不致招人如此喜欢。
她夜半醒来,可以披单衣出去赏雪;
她有病在身,甘愿熬夜伤身给宝玉补氅子;
她以随意自在的装束去见王夫人,却被有心人大作文章,也骄傲的不肯低头。
这么一个个性十足的小姑娘在那个时代实在是太亮眼了。”
“这些都只是对一个角色的理解,难道就没有人能够总结一下这本《红楼梦》的具体思想吗?”
“唉,太难了,我看了两遍,仅仅看懂了一点点皮毛,总感觉还有内容,但就是觉得在雾里看花。”
“谁不是呢?我一个堂堂一流文学家,看了两遍竟然连个皮毛都看不出来,只能说自己看了两遍,都不敢说是读了。”
“一流文学家算啥,我一个顶级文学家,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是‘尼玛,写的真tm牛逼。’”
“我已经看完三遍了,现在再看第四遍,一边看一边等大佬出现。”
“加一,坐等大佬分析。”
“现在连顶级文学家都表示难以理解,看来只能等世界级文学家出面了。”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你们说,大佬现在还没出现,会不会是他们也看不懂啊……”
“你这个想法确实很大胆……”
“但是不得不说,有一定的可能性。”
“这就有点过分了啊,没必要踩一捧一吧,虽然这本《红楼梦》有点厉害,但是也不至于让其他世界级文学家都看不懂吧。”
“还真不一定哦。”
“一群乐吹。”
“别争了,钱中平老爷子发书评了,就是关于《红楼梦》的。”
“看吧,我就知道,钱老爷子牛逼!”
“别喊口号了,我先走一步。”
……
刚刚还吵得很厉害的读者们一下子散的无影无踪,通通都跑去钱中平老爷子的博客去了。
老爷子的博客上刚刚发了两张本子的照片。
这也是钱老爷子的惯例了,先用手写,然后再拍照片上传。
如果不是照片的清晰度还算高的话,估计很多读者早就实名留言让钱老爷子千万千万要找人打字了。
刘言,华夏顶级文学家,也就是那个出口就是‘尼玛’的文学家。
他是第一批过来钱老爷子博客的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钱老爷子那一手风格独特的钢笔字。
作为写了五六十年字的文学家,钱老爷子的书法风格早就已经自成一家了。
其中不仅有着好几种流派的字体风格,还融合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稍稍赞叹了几秒表示尊敬,刘言赶快看起了内容,毕竟,这才是他今天屁颠屁颠跑过来的原因。
然而,这第一句立马就让刘言皱起了眉头,如果不是刚好看到了后面写的,估计刘言都以为钱老爷子的号被盗了。
“有一个很美好的成语,叫心想事成;有一句很向往的话,叫“愿你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所求皆所得,所盼皆所期”。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这大概是每个人都希望发生的事。
但是,乐弦的《红楼梦》,却从头至尾,揭示了一个很残忍的生活真相:书中每一个人物的人生,都是事与愿违的人生。
因此,《红楼梦》才成了一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故事……”
看到这,刘言稍稍思考了片刻,确实,里面只要是有名有姓的角色基本都是以悲剧收场,自己虽然也觉得里面的角色结尾好像有些不爽,但是却没有想的这么深。
继续往下看,他倒要看看,作为世界级的钱老爷子能有怎样的见地。
“……前世的绛珠仙子林黛玉,下世为人,就是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
她与贾宝玉在贾府相逢、相知、相恋。在华夏的传统文学中,但凡发生了这样的故事,往往都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最起码,他们也该顺理成章地结成夫妻。
可是,《红楼梦》却另辟蹊径,让这对恋人相遇而不可相守,“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贾宝玉的一生,唯一的期许就是能娶林妹妹为妻。他不喜欢表姐薛宝钗,也不愿意听见所谓的“金玉良缘”,可是,最终他的妻子,却偏偏是薛宝钗。
那么,薛宝钗的人生,是否就圆满了呢?同样是一场悲剧。为了能嫁给贾宝玉,薛宝钗忍受了很多委屈。然而,新婚不久,丈夫离家出走,丢下她独守空房。她的所求,又何尝如意了呢?
不仅是三大主角,《红楼梦》中每一个角色,都走上了事与愿违的人生道路。
对于王熙凤来说,她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能与丈夫贾琏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可是,贾琏却总是在外拈花惹草。最后,这对夫妻也近乎过着“仇人”一样的生活。
王熙凤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管理好贾府,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可是,这个目标,也同样没能实现,她为了贾府屡屡搭上自己的私房钱,却也没有任何人认可她的辛苦和努力。
探春,也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得不说的角色。她的人生目标,就是走出贾府,摆脱庶出的影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她确实走出了贾府,可也不过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被迫远嫁和亲。她的人生,依然是一个摆脱不了的枷锁,牢牢地锁死了她的一切,让她永远都不能摆脱。
对于贾母来说,她最渴望的就是儿孙孝顺,自己能安享晚年。
可是,这位一声尊贵的老太太,到了晚年却并不能省心,更不能高枕无忧。她的子孙们,一个比一个不争气,算计来算计去,终究葬送了贾府。
贾府中的主子们是如此的可悲,丫头们自然更没有什么顺遂的人生。
当袭人看到贾宝玉系着一条大红汗巾子回来的时候,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该拿我的东西给那些混账人”。可那个和贾宝玉交换了汗巾子的“混账人”,终究成了袭人的丈夫。一心争荣夸耀的袭人,成了下九流的妻子。
晴雯一心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她屡次拒绝贾宝玉的“无理”要求。可是,最冰清玉洁的晴雯,终究要不过成了王夫人口中的“狐狸精”,凄凄凉凉地死在了一张破旧的土炕上。
事与愿违,就是《红楼梦》的主旋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掉这样的命运。他们之中,不乏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的角色,但却无法逃脱一个“命”字。
这才是《红楼梦》最可悲之处。”
可悲,确实可悲。
求不得不就是人世间最可悲,最痛苦的事吗?
看着钱老爷子的书评,不少人恍然大悟,纷纷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想法。
“难道乐神是让我们不要想太多?顺其自然?”
“不会吧,那不就是躺平?”
“躺平不香吗?我就觉得躺平挺好。”
“加一,这次我看我老爸还说不说我,要是再说我不认为学习我就说这是乐神说的,顺其自然,我老爸是乐神的粉丝,一定不会反驳的。”
“是这么理解的吗?我怎么老感觉有些古怪呢。”
“哪里古怪了,这就是乐神的本意。”
“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乐神不是这种人。”
……
读者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不少人都借着这个借口让自己得以躺平。
就在这时,一个特殊的id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阿弥多佛,乐弦施主不愧是写出《西游记》的作家,他对于佛教文化的认知甚至比我们这些和尚都要多。
贫僧认为这本书的核心主旨有三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人群。”
“卧艹,这是法华寺的住持,没想到和尚也看红楼梦?”
“法华寺?就是那个号称佛教起源的法华寺?”
“牛逼啊,不愧是乐神,连法华寺扛把子都吸引过来了。”
“不过这住持是不是说他看懂了这部《红楼梦》的主旨?”
“快说说,如果说的有道理的话……我愿称你为最强。”
“在我老太,《红楼梦》要揭示的核心主旨内涵有三方面,分别是对人间世界的三类人说的
第一种,对于悟性差的也没有出家念头的凡夫俗人,告诉你如何正确的做人做事,就是收敛自己的欲望,不要作恶,不要懒惰,修善因得善果,修恶因得恶果,改恶从善,积善修德,勤勉做事,这才是一个世间人追求世间福报的正确方法,也是根本道理。
第二种,对于有出离心想出家的修行人,告诉你怎么正确修行。
首先要对得起家人,贾宝玉出家的前提条件是他和弟弟贾兰同时考取了功名,贾宝玉又给薛宝钗留下一子,贾家后继有人,宗世可兴,然后贾宝玉才出了家。修行人切不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家人而出家。
其次,修行人最容易被迷住和难以戒除的就是贪恋红尘之事,其中尤其是情欲和淫欲,妙玉就是这个没守住而修行失败,她作为出家人却经常贪恋与贾家的往来,放不下红尘事,还对贾宝玉有倾慕之心,这才招惹来祸端,害了自己的一世修行!
第三种,对于那些悟性很好,有修行念头的人,那就要像贾宝玉那样,看破人间五蕴六尘,放下对内境和外境的执着,生出离心,彻见自己的本性初心,开悟见性,而能出家修行一门专心志求佛道,以期最后证得真如佛果功德圆满。而证悟了以后,作为修行人还要返回世间,行持大乘菩提心利益天下一切有情众生。
我想说的是,这与佛法的修行道理高度一致,再加上乐神曾经写过的《西游记》,我强烈怀疑,这就是乐神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