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看上面菜价的话,这顿饭一定便宜不了,但是他本来就没准备让女孩子掏钱请客,所以这顿饭的排面必须得有。
一旁的服务员有些惊讶,对着赵凌宇说道:“先生一定是我们家的老常客了吧?”
“呵呵,不是,我也是第一次来。”赵凌宇微笑着摇了摇头。
“不对吧,你点的都是我们家的一些特色菜,也都是我们家大厨的拿手好菜。”
“不是吃过个十次八次的,都点不出来。”服务员也是接待过非常多的客人了,一般第一次来的客人总会上来先问问他们家有什么菜比较好,或者是按照自己的偏好点菜。
但是很少有像赵凌宇这样上来点的菜品都比较全,基本上把他家特色都点了一遍。
“呵呵,你家在这四九城里也算是百年老店了吧。一些特色菜我还是听说过的。”赵凌宇微笑着说道。
“那您尝尝今天这顿饭怎么样?”服务员说完之后就把点好的菜单拿了下去交给后厨去做。
赵凌宇和冉秋叶两个人在等菜的过程中,闲聊了起来。
在闲聊的过程中,赵凌宇发现冉秋叶特别喜欢读书,说的话题也总是和书有关,不愧是当老师的。
所幸赵凌宇不管是在他的前世,还是这一世都没有放弃读书这个习惯,前世读的外国文学比较多,当然也不乏一些心灵鸡汤什么的,在这也是因为根本不可能接触的那些书籍,所以读的都是一些国内的典籍
在这个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的年代,读读书沉淀一下自己,也算是娱乐吧。
有了这些知识沉淀,他和冉秋叶沟通起来也不是太困难,冉秋叶读过的许多书他都读过。
他能用自己两世为人的见解给冉秋叶带来一些新的思维,这让冉秋叶从一个沉默的小女孩的话越来越多,眼里的亮光也越来越多了。
两个人不知不觉间就说了不少,菜也上的差不多了。
“好了,这些东西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讨论,先吃饭吧。不然菜都凉了可就不好吃了。”赵凌宇微笑着对着冉秋叶说道。
“好!”冉秋叶看着面前的这美食也是瞬间食指大动。
她虽然是个当老师的,但是也不可能经常吃到好吃的,她自己一个人住,多数情况下还是吃一些新鲜蔬菜,生活倒是也还过得去。
“烤鸭的吃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就是,用鸭肉蘸上甜面酱,再搭配上葱丝,黄瓜丝,水萝卜丝,卷进鸭饼里面,就可以吃了。如果喜欢吃蒜的,还能夹点蒜泥。”赵凌宇一边说一边给冉秋叶卷了一个鸭饼,递到了冉秋叶的面前。
冉秋叶没有想到赵凌宇先动筷子,居然是给自己卷了一个饼。
这个绅士风度确实是很好!
“吃吧。”赵凌宇笑着说道。
“好!”冉秋叶并没有拒绝赵凌宇的好意,点了点头之后夹起来鸭饼,放进了嘴里。
真香!
纵使冉秋叶如此淑女的一个人,面对美食也抵挡不住诱惑力。
“这里的烤鸭啊,最有特色的一种吃法,那就是鸭皮蘸白糖。”赵凌宇看着
“这个?”冉秋叶指了指碟子里面装着的白糖,对着赵凌宇问道。
“对,你试试。”
冉秋叶尝试着按照赵凌宇的指点吃了一块,入口即化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鸭皮一点都不腻。
“好吃!”冉秋叶兴奋的点了点头。
“真是行家啊!”一旁上菜的服务员忍不住说道。
之后上的每一道菜,赵凌宇都一一做了点评,一副美食家的样子,甚至有几道名菜他都能说的出来典故。
这也是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厨师应该有的知识储备。
“这个菜调料有些重了,我做的话会少放点花椒,这样口感更好…”赵凌宇看到冉秋叶的眼睛里面都是小星星,于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冉秋叶吃了一口之后也比较认同赵凌宇说的话。
“你还会做饭?”冉秋叶有些惊讶的问道。
“会啊,不信哪次你到我家做客,我给你好好的做上一桌。”赵凌宇自信的说道。
“好啊!”冉秋叶考虑都没考虑,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冉秋叶就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同意一个仅仅才认识了两天的男孩去家里做客。
但是她从心里是比较认可赵凌宇的,所以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两个人这一顿饭吃下来之后,相谈甚欢,越说越开心,不知不觉这顿饭吃过了两个多小时。
两个人就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天南海北聊了个遍。
冉秋叶也惊讶于赵凌宇的知识呀,居然如此的宽广,自己是当老师的,了解的知识多了一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赵凌宇作为一个工人居然还能了解的如此丰富,那就非常厉害了。
赵凌宇也觉得这样一个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小学老师,如果能继续相处下去,那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她的人品自己在电视剧中也看到过,应该能感觉个大差不差。
至于以后的事情,就只能以后再说了,至于两个人能发展到哪一步,那是以后的事情。
起码这个女孩自己是非常愿意接触的。
赵凌宇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就把帐给结了,结果还引来冉秋叶的嗔怪。
赵凌宇知道,自己点的东西确实是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贵,尽管两个人都吃完了,但是所花费的可不少,起码能抵得上冉秋叶一个多月的工资。
要是让小姑娘掏一个多月的工资,请自己吃顿饭的话,那自己心里可是有些过意不去了。
最后冉秋叶实在是说服不了赵凌宇,所以只能两个人约定,下次吃饭的时候冉秋叶再请客。
这一顿饭给冉秋叶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赵凌宇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说的上是他见过所有的男青年里面印象最好的一个人。
所以她也不由自主的想去接近他,了解他。
赵凌宇照例把冉秋艳送回到家门口,两个人才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