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婉……
“我说你是成心的吧?不过看在今天是你大喜日子上,放你一马,你给我记住了,姑姑是我宋家人,我们宋家就没有吃亏这一说,所以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姑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谦让一二,不然我们宋家家主有一万种让你生不如……”
宋小婉的嘴被一旁的宋妈妈给捂住了,阻止了她没说出口的话。
她不好意思的说“行了,小伙子,快接着你的新娘走吧。”
张无敌对宋妈鞠了一躬,笑着对宋兰芝说“兰芝,我来接你回家。”
说完他一把就把呆愣中的新娘子给抱了起来。
公主抱轻松抱起,大步迈向了外面,也迈向了两个大龄青年的美好未来。
新郎借的单位的车,郭敬峰又给他们借来了军卡拉嫁妆,顺便拉赵艳秋她们这些送亲的人。
婚车上就是新郎新娘司机,还有一个压车的,宋兴民,没错,因为宋兰芝姓宋,是宋家人,找压车的首先要从本家找,本家没有才能找外姓。
送亲的军卡上,放着几个小板凳,因着没多远,刚坐好就到地方了。
掌厨的,依然是郭敬峰那个战友,他同时也是老班长的战友。
院里摆了三大桌,招待同事和送亲的人,每一个瞬间都被宋小婉用相机纪录下来了。
吃完饭,大家都识趣的撤了,送走所有人,小院一下就归于平静。
一对新人坐在新房里,新郎趁着还有记忆,将同事的随礼钱记在一个本子上,宋兰芝也在看自己收到的礼物。
先打开小婉妈妈送的那个盒子,里面是一对金手镯。
内心一片感动,谁都知道金子是硬通货。
接着打开赵艳秋给的那个盒子,盒子不大,当时给她时,赵艳秋再三叮嘱,贴身带着,别丢了。
打开看看是什么,掀开盒盖,是一张纸,展开看,是对她这些年为家的付出,写的感谢话。
再看下面,还是一张纸,再打开,傻眼了,一张写有她宋兰芝名字的房契。
那张薄薄的房契在她手中捏着,现在仿佛有千斤重。
感动的泪水从眼中滴落,滑过脸庞打到前胸上。
张无敌见状,走了过来关心的问“怎么了这是?怎么还哭上了?”
宋兰芝将房契递过去,示意他自己看。
张无敌狐疑的接过宋兰芝手里的纸,他识字不多,也看了个大概,“这是?太贵重了,咱不能要啊,我说呢,问房租多少,小婉她还撒谎说替咱们付了三个月房租,我当时还挺感谢她的呢,现在看来,她是怕说出来咱不住了。”
宋兰芝点头,将纸叠好,准备放回去,发现还有张纸,打开上面写着,兰芝,我早就将你当做亲妹妹了,你不要有负担,你总说你是买来的,给口饭吃就行了,不要工钱,我当时就说过,那就给你攒嫁妆。
这下好了,终于有机会表示一下了。”
宋兰芝看完信,泪眼模糊的对自己的新郎说“我遇到了天下最好的买家。”
张无敌指着小婉她们几个送的说“对,咱们不会忘了她们的好,那些都是你的亲人。把这些也看看吧。”
宋家家主送的是一对龙凤雕的护身符,一看就是给小孩佩戴的。
家主雕的护身符有多珍贵她是知道的,这对护身符,难道……难道家主是在告诉她,她们日后会有一儿一女?
她无比珍惜的放回盒子里,比得到那张房契还激动。
所有礼物都一一拆开,足见送礼的人用心了。
张无敌见她拆完了,也收拾妥当了。
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时间了,为此。郭敬峰可是给他隐晦的讲了不少知识,够他用一辈子了,想到这儿,他老脸一红。
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儿。
接下来就是他们的洞房花烛了,不能说夜,因为太阳还大高。
刚开始跌跌撞撞,摸索的俩人,凭着本能半个小时才成功。
接下来,一战再战,怎么也不够,张无敌将攒了三十六年的精神头儿全部释放。
一直到第二天天色渐明,两人才睡去。
睡前极困的宋兰芝想到了宋小婉为什么只要郭敬峰回家,差不多她就一天不出屋了,原来答案在这里。
林昊和林斯奇的户籍办下来了,俩人正式有了双户籍,入住到了和小婉她们一条街的两进院子内。
安排好,宋小婉当天夜里领着他俩去拜师,要想捡漏不打眼,还是有必要找个专业的个师父,宋小婉将目光放到了慕容长风身上。
她们是直接拉着拜师礼来的,拉了满满一小三轮,十条烟,俩箱酒,肉就有半扇猪,某一元的茶叶二斤。还有一大包小孩吃的,小姑娘穿的裙子。
慕容长风听到外面有动静,出来一看“小婉,这这是要搬家?”
“嘿嘿,慕容老先生,同志,你看,我身后的是我舅舅和表哥,我想请你给他们没事时指导一二。”
慕容长风闻言,阻止小婉要卸货的动作“小婉,传给你,是因为你也算流着我慕容家的血脉,别忘祖训,传女不传男,我已经为你破戒了,你就别为难我了好吗?”
“破一次也是破,不在乎多这一次吧?您就行行好,收下他们吧,在我们那儿,只要花钱,就能上课,可是我不相信他们,我就佩服您,真的。”
身后那两人更直接,都没和小婉商量,跪下就磕头,直接叫上师父了。
“看见没,这头也磕了,你知道吗?在我们那儿,已经不兴磕头了,就是亲爹都没这殊荣,能够享到后辈磕头的,只有……呜呜呜。”
小舅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小婉身后,迅速捂住了她的嘴,阻止了她接下来的话。
“师父,在我们家,只有大年初一时,才给父母磕头拜年。”
最后慕容长风心照不宣的没再追问,勉为其难的收了两个徒弟。
接下来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林昊开着套牌军卡,开始给乡下补货,拉回郭敬峰战友淘回来的东西。
先自己挑,再让师父教学,俩人进步神速,真假古董差不多能分辨了,就是断年份还不行。
雪堆里埋不了死孩子,早晚得露馅,由于去年交的公粮太多,再加上今年滴雨未下,全国大半百姓坚持不住了,纷纷请求上面将去年多交的还回去,他们错了,不应该为了面子续报。
上面调查清楚后,勃然大怒,让几个带头,写丰收报告的做检讨,深刻检讨。
为了给需报的农民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算做对他满报的惩罚,驳回了他们要回多交的粮食,让他们再也不敢虚报假报满报。
但是,每个村还是按人头发了救济粮,唯愿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