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回到宋爷爷的小院,郭敬峰去宋爷爷那屋凑合一宿,宋小婉给他准备的大厚棉被,盖着很暖合。
宋小婉回屋后,就进了空间,办公室没人,应该是去休息室睡觉去了,她迅速洗了个澡出来把头发吹干。
就去楼下,人家卖手饰的柜台前,进去找了拴玉器的红绳出来,小心意义的把玉陪给拴上红绳。
拿着俩块玉佩回了自己的休息室。
躺到床上开始欣赏起来,这是一对龙凤玉佩,上面一面刻龙,一面刻了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她的一样,就是凤,后面是婉。
一看就是一对,太爷真有心。
第二天清晨,宋小婉第一件事就是把郭敬峰的玉佩给他挂脖子上了。
郭敬峰:“你的呢?我也给你戴上。”
宋小婉拿出来让他看了看,说:“我有一块爷爷的,这块省着,以后再戴。
我认为这块玉佩还是有用的,你看。”
说着宋小婉就把自己脖子上的拿了下来。
“别的纹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但是自从到我手里,我清楚的知道有多少纹路。
我从那边过来后我就发现了,这玉佩正中这条深深的血线绝对是新长的,也就是过到你家那天有的。
我想我能来这里,说不定就是它带我来的。
我不能喜新厌旧,抛弃我的救命恩玉。”
郭敬峰:“好吧,你有理,人家是恩人,你这还恩玉了。
那你的那块凤佩保管好了。”
宋小婉:“放心吧,我知道那是好东西,丢不了。
对了,我要让太爷多刻几个,给我爸妈,和那边的家人一人一个,嘿嘿就当我的新年礼物了。”
郭敬峰:“别人用心刻的,你说是你的心意,这合适吗?”
宋小婉:“怎么不合适,要不是我提议,她们能收到吗?”
宋爷爷:“好了,该去吃饭了,吃完饭小郭还要回去呢,下午要上班,别耽误他了,快点吧。”
三个人来到吃饭的饭厅,好家伙,这一大家子人都在一块吃,光做饭就挺累吧?八壹中文網
宋小婉真诚的对慕容大嫂道谢。
慕容大嫂笑了:“没什么,就这点活真的不算什么,前几年吃不饱,吃不好,现在让我天天面对这些粮食,我还觉的是享受呢,不觉得累。”
吃过饭,郭敬峰要回京,宋小婉来了个十八相送,俩人依依不舍的告别。
郭敬峰的车子越开越远,宋小婉心情有些低落的回了宋家老宅。
慕容晓晓见她情绪不高就对她说:“晓晓,你对这里很熟吗?下午咱们出去玩吧?”
宋小婉:“我对这一带还是很熟的,我在这儿上过一年学。”
宋家小哥儿俩拿着来自京都朋友送的玩具枪玩。
宋小婉:“你们都多大了,还玩小孩子的游戏?”
宋兴邦:“多大比你小吧,在说谁没有英雄梦,我的梦想可是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宋小婉眼睛一亮,看来这一世的宋爷爷也会去参军的,那么他还会不会邂逅奶奶呢?
话说奶奶现在还是个小屁孩吧?
想起奶奶她不由的有些伤感,奶奶是小时候挨饿,省下一口吃的给弟弟妹妹身子落下的病根。
自己继然来了,那么就有责任改变这一世的奶奶的体质,吃饱饭对于她来说是最好解决的。
就像太奶奶,本来应该是冬天挨饿受冻落下哮喘,患上心疾,这一世有了她们爷俩的介入,不身体好好的吗?
想到这儿她对宋兴邦说:“这个理想很不错,我支持你,说不定会在那里遇到你命中注定的女孩。”
宋兴邦:“你瞎说什么呢,我才多大,我要建功立业,先立业后成家。”
宋小婉心里话,你到是想成家呢,你媳妇现在还是个七八岁的小豆丁,你上哪成家去。
她对宋兴民说:“下午我和你晓晓姐去山上玩,你去不去?”
十岁的宋兴民听了宋小婉的话,高兴的说:“去,去我去,咱们还可以捡一些柴火回来烧炕,那个你爷爷就爱睡热炕头,我每天都帮他烧炕。”
宋小婉用意念从空间拿出一大把大白兔奶糖。
走到他面前:“给,奖励你的,谢谢你替我照顾我爷爷了。”
宋兴民高兴的接过糖来小心意义的装好。
:“我可以给二哥和小丫几颗吗?”
宋小婉好笑的说:“当然,送给你了,你就有权处理这些糖。”
吃中饭,本来是三人去山上,结果去的时候就是老宋家全体出动。
她们要边玩边捡柴,近处的都被村里人捡干净了,真是一根都没有了。
要想不挨冻,就得多备柴,她们人多炕多,消耗非常大,也就是有入冬前宋小婉提供的媒顶着,不然她们冬天的日子不会好过。
慕容晓晓第一次上山,累的她够呛,来的时候豪情万丈,爬了一半就累成狗。
她坐在石头上说什么也爬不动了,喘着气说:“歇会儿吧,没力气了,大嫂,你可以啊,我看你还挺精神的。”
慕容大嫂笑了:“我也是从你那个时候过来的,来的次数多了,就好了,锻炼出来了。”
慕容雪儿也说:“我刚嫁到这里时,和你一样,你看我现在不是挺能干的了吗?
我们干了几年全村最苦最累最脏的活,现在捡这些柴火,就跟玩似的。”
慕容晓晓:“我爸就是因为知道你们在乡下的日子肯定更艰难,看的也严,就没敢给你们来过信,我们也是有人时刻看着,写信要当面打开,检查过了才给发。”
宋家人边玩边捡能够烧火的柴火。
慕容晓晓:“小婉,没想到你这么能干啊,你不累吗?”
宋小婉:“我们的学校是按部队来训练的,负重越野常有的事,我强项。”
傍晚,宋家人满载而归一人背着一捆柴,慕容晓晓除外,笑话她没用背着下来就不错了。
当晚累的慕容晓晓做了一宿的大梦。
十来天就过年了,宋家老宅开始忙碌起来,把她们住着的几个院落仔细无死角的打扫。
蒸黏糕,蒸馒头,做豆腐,就是没有杀年猪。
这年头,养的起猪的很少,大队养几头任务猪,上交,村里宰俩头,就是过年了。
五六年过去了,迎来了五七年的脚步。
(宝宝们,晚安,老书完结,推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