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金鑫前来拜访父亲,兄弟二人的眼睛又放出了光芒。
如此好机会,二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升龙丹的老祖宗来了,自然要找机会,看能不能从金鑫手上换点好处了。
……
商家会客厅中。
金鑫和商天明主次分座,丫鬟已经沏好了茶水,二人正在品茶而谈。
“贤侄,最近怎么有雅兴来商府走动了?听说贤侄是个苦修之士,向来以修行为重,连续几个月都不曾出门了。”商天明身为主人家,首先挑起了话题。
金鑫喝了口茶,无奈地摇了摇头:“伯父,实不相瞒,小侄是饿的遭不住了,只能出关了。”
“喔?”商天明仔细打量着金鑫,直到金鑫都不好意思了,才开口询问道:
“看贤侄的气血旺盛,全身肌肉结实饱满,呼吸连绵深远,贤侄难道是在炼体?”
金鑫听后,眼神不禁一怔,好恐怖的眼力。
炼体也不是什么机密,地球上甚至青田城中都有很多百姓炼体,本就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
“不错,伯父慧眼,小侄最近的确在炼体。只是这炼体的成效没怎么见到,这肚皮可遭了罪了。每天饿的自己五脏庙造反,根本静不下心来。现在小侄每天要吃好几顿才能解决不饿的问题,至于吃饱,早已经不奢求了。才修炼一会儿,没过多久就会又饿了。这不,小侄喊王掌柜每个月给小侄准备400斤肉,种类不限。”
又喝了口茶,金鑫颇感无可奈何地回道。
商天明身为修道士联盟的副会长,自然明白炼体之人的食量。
穷文富武,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整个家都会被吃的没米下锅。
“贤侄,这炼体一道,颇耗费钱银。不过以贤侄的身家,倒不会在意这些许花销。通过你的食量判断,看来贤侄的炼体造诣已经不低了。如此,普通的肉食很难满足贤侄的能量消耗了。老夫看在夜夜的面子上,给你点建议:炼体到了一定阶段,当提升肉食的等阶。最优者自然是捕食妖兽,等级越高效果越佳。“
金鑫听后,脑袋完全是懵懂状态,竟然还有这种说法。
怪不得自己吃了那么多的肉,还是顶不住修炼的消耗。原来是自己没走对方向,猪牛羊的肉等级太低了,满足不了自己的能量需求。
“多谢伯父指点。只是小侄发现这青田城向来太平已久,根本没听说过有妖兽的消息。就连城外神泉宝地的密林中,都不曾见到妖兽的身影。如此太平盛世,让小侄如何去寻找妖兽来充当修炼的资源呢?“
金鑫心中嘀咕道:看来太过太平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最起码炼体之人的修炼进度,肯定是不尽如人意了。
商天明明白,金鑫才来青田城,对这里的情况不甚了解,也不再打机锋,“城外密林中并非没有妖兽,而是在密林深处,不出来而已。贤侄可知,妖兽为何自封脚步?”
妖兽能够固守自封,肯定是有更强大的力量控制了它们。不然以妖兽的嗜血本能,岂能如此懂规矩。
“难不成是刘伯温刘前辈的手笔?”金鑫试探着问道。
商天明点了点头,“不错,祖师爷当年和妖兽有过约定:鄱阳湖秘境一分为二,人妖双方各自占据一方,互不干涉。
如此,才有了现在的太平环境。高阶妖兽不出来,低阶妖兽出来便会被猎杀,所以贤侄才觉得见不到妖兽。“
听完,金鑫不禁感叹,刘伯温的手段果然有前瞻性,硬生生靠着自己的威名给青田城带来了数百年的太平日子。
”伯父,既然没有妖兽,不知道有没有替代妖兽的修行资源?小侄吃肉都快吃出泔水的味道了,实在是吃的太多了。“金鑫虚心问道。
商天明捋了捋胡须,颔首说道:“自然有,而且就在我们四大家族和修道士联盟的手中共同掌控着。只是数量不多,加上炼体之士能达到贤侄这种境界的属实不过,消耗自然也少。如此,倒也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库存下来。”
听到竟然真的有替代品,金鑫不由眼前一亮。
柳暗花明啊……
“敢问伯父,是何物可以替代妖兽血肉?”金鑫连忙问道。
“能够顶替妖兽血肉的修行资源,无一不是天材地宝。百年以上的人参和灵芝自然不必说,不过毕竟上了年份的数量有限。如此珍贵之物,只可作为药引,甚少用作大量消耗的修行资源。老夫说的并非以上两种,贤侄可听说过肉灵芝?”
听商天明提到肉灵芝,金鑫眼中开始回忆当初在真元观藏经阁讲到的一种特殊物种:太岁。
太岁,又名"肉灵芝"。生长于地下,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料想,准岳父提的肉灵芝,便是这太岁了。
金鑫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于是,商天明接着讲起了当年的秘辛:
“当年,我们四大家族和修道士联盟的前辈是至交好友。因年轻气盛,对密林深处的妖兽之地甚是好奇,想一睹风采。
仗着几人修为高深,曾经一同进入过密林深处。在密林深处的边缘,一行五人便已经被成群的妖兽打伤。在逃跑的途中,发现了一处满是淤泥的沼泽区域。而在沼泽之中,便有一团活了上千年的肉灵芝群。起初大家以为只是大片黑色木桩,后来发现“木桩”竟然开始蠕动,似乎在试图逃跑。众人便在彻底逃入沼泽之前,驱使法器削下一片并带了回来。
回到青田城,一行人查看典籍,才发现这黑色的柔软胶状物体,竟然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仙药“肉灵芝”。“
“不老仙药?”金鑫对这个说法倒是第一次听说,连忙激起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