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到了一九七七年十月。
这一年是个多事之秋,两大巨头相继去世,而半年前,孔爷爷也被上头叫了回去,继续发光发热。
就连孔宣也被梨衣撵走了,他们在空间里可以随时见面,可孔宣和父母可是好久没见了。
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孔宣考虑,想让他回去多多接触京市的朋友。
人脉在哪个年代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孔宣这辈子还想从政。
顺便还要买房子,现在平反的可不要太多哦,这时候买四合院最好了,她和孔宣交代了,就买最大的,最好的。
而现在,也快到了恢复高考的时候了,梨衣也要做好准备,随时离开。
“齐玉凤,曲涛,李成功,你们三学医挺有天赋的,以后有什么打算吗?”梨衣坐在椅子上,看着三个比她还大得徒弟。
梨衣从七六年春就开始教他们一些医学常识,当时有六人,她只留下这三人,不仅有天赋还能吃苦,心也正。
要想做一个好医生,医术和医德缺一不可。
梨衣不介意拉拔他们一把,毕竟他们虽然比梨衣年龄大,但也叫了她快两年的老师,对她从来都是毕恭毕敬的。
这个时候走出山窝窝可不容易,能拉一把就拉一把,也不是什么难事。
“老师,我们在村里,什么也不懂,您有什么好建议只管说,我们听您的。”
齐玉凤说完,其他两人也赶紧点头,他们可是明白的很,能这么问,肯定是有什么事,多半还是好事,他们可不是那三个眼皮子浅的傻蛋,早早的就放弃了。
想想那三个傻蛋后悔的样子,他们就觉得活该,当初才学多久啊,字还认不全呢,药材更是白搭,就想看病挣钱了,他们家里人还到处宣扬老师藏私,不好好教。
他们都想去撕了那些人的嘴,老师人聪明,对他们也是真的很不错,真的从不藏私,学医要是真有那么容易,谁都去当医生了。
这两年他们跟着老师学习,一些简单的小病他们都能看了。
特别是齐玉凤,针灸,推拿,学的特别好,村里谁不说,靠这手艺,以后差不了。
曲涛和李成功也不差,梨衣觉得曲涛更适合以后的急诊,而李成功胆大心细,特别是缝合柿子皮,那叫一个漂亮,未来手术台的好手。
梨衣思忖片刻,觉得三人都是嘴严聪慧的,便暗示道:“你们三个聪明,虽只有初中学历,但这两年也自学了不少,要是能更近一步就更好。”
曲涛问道:“老师是想让我们去读高中?”
梨衣微微一笑,暗示道:“国家要发展,缺不了人才,以前上大学是工农兵,是推荐,以后嘛……可就不一定了。”
“嘶……”
三人倒抽一口气,这是说……会恢复高考吗?
他们自然知道高考意味着什么,他们更知道,老师虽然年龄小,可从不会无的放矢,最关键的是,人家消息灵通啊。
谁不知道他们未来的师丈,虽然回了京市,但是电话不断的。
再联想到孔家的地位,那……这消息,应该稳稳的了。
三人脑子快速的转了几转,瞬间就想明白了很多,一个个激动的不行。
特别是齐玉凤,眼泪含眼圈的,她是三个里唯一的女孩子,今年十九岁了,家里的嫂子早有怨言,嫌弃她不挣工分还不嫁人。
要不是老师经常带他们去山上采药,能卖钱,她嫂子早就在家吵翻天了。
可她真的不想就这么嫁人,她不甘心,她这么努力的学医,就想有一天能走出去,看看老师嘴里的大海,看看长城,看看国家的首都。
她以为,以后成为一名赤脚大夫,已经是最好的了,没想到,有一天,她也能考大学。
另外两个虽没哭,可也激动的脸通红,谁不想走出去,而且,他们是真心喜欢学医的,有机会迈进校门,系统的学习,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个消息不要到处乱说,过段时间,大家都会知道的,我这有书,你们拿回去好好复习,白天呢还是到我这来,我带着你们一起学。”
这三人听梨衣这么说,更是感动的不行,一个深鞠躬,“谢谢老师。”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以后回报老师。
一个个宝贝的拿着书,回家复习,学到深更半夜不睡觉。
家里其他人看着像打了鸡血的孩子,不明就以,说又不听,就是学。
又过了二十多天,当他们知道恢复高考后,才恍然大悟,特别是齐玉凤的大嫂,笑得殷勤谄媚,“玉凤啊,你要是考上大学了,可别忘了嫂子,嫂子平时对你多好啊。
这是嫂子特意给你煮的鸡蛋,你好好补补,嫂子不打扰你了,你学。”
说罢转身出了屋,还贴心的关上门。
齐玉凤心里生气,这大嫂变脸太快了,要不是大哥和侄子侄女对她不错,她真想呵呵大嫂一脸。
她看着煮鸡蛋,突然就泄气了,都是穷闹得,大嫂虽然嘴碎,但是对大哥一百个好,对她父母也孝顺。
人哪有十全十美的,这就不错了,过日子嘛,就是这样,鸡毛蒜皮的。
齐玉凤释怀的笑了一下,美美的吃了鸡蛋,接着看书。
而梨衣带他们复习,还有书的事,多多少少还是传了出去。
别说本村的知青,就是隔壁的都有来借书的,赵玉兰,王晓梅之流梨衣是不管的,她就是这么记仇,她匀了一套出来给马波,这两年他们关系处的还可以。
至于马波的书都给谁看,梨衣不关心,更不在乎。
梨衣又把他们复习过,或重复的书给了隔壁村一套,感动的一个个大小伙子眼泪八叉的。
仿佛梨衣给的不是书,是通往回家的车票。
看的梨衣不是滋味,知青,短短两个字,却代表了无数的人有家不能回,与亲人无法团聚。
梨衣叹口气,时代如此,她只能默默祝福他们,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