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大娘我来了”
梨衣刚进院子里就开始大呼小叫。
屋里大娘应了一声,就走出了屋迎了一迎。
梨衣一下就挽住了周大伯娘的胳膊,笑嘻嘻的一起进了屋。
梨衣进屋一一打了招呼就往炕上一坐,一看炕桌上放着的山梨也没客气,自己就拿着吃了。
梨衣大伯娘最爱梨衣这种不见外的样子,这孩子从小就和她亲。
大伯娘笑眯眯的说:“知道衣衣你爱吃,今年你大伯他们上山,摘了不少呢!今天刚好能吃了,一会儿走的时候多拿点。”
“好的呀,大伯娘,大伯娘对我最好了!”梨衣甜甜的道。
王招娣……偷偷翻了个白眼……就会拍马屁。
梨衣大伯也笑眯眯的看着梨衣,和周老头说话:“老二啊,这衣衣回来了,你们有什么打算不?
衣衣年龄小才十五岁,找对象的事可不急。
但是咱们衣衣年龄这么小,又长的白白嫩嫩的,怎么也不能下地干活吧?
我想了想,队里小学有个知青老师要生了,她丈夫也是个知青,这以后肯定是干不了了。
不如让衣衣准备准备,去考考,咱们衣衣在公社可一直是第一,肯定行。”
梨衣大伯也是真心为梨衣考虑,梨衣哪有不乐意的,能不下地谁还不愿意啊。
周老头点点头说道:“大哥,我看行,咱们去考,成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今天我和衣衣来也是衣衣给村里找了一个生钱的道,来和大哥你说说。”
一听梨衣有生钱的道,别说梨衣大伯,就是大伯娘,大堂哥他们的耳朵也都支棱起来了。
这年头农民想挣钱可不容易。
更何况周大伯了解自己的弟弟,肯定是他也觉得可行,要不不能来说。
梨衣也不吃梨了,说道:“大伯,我是这样想的,想在咱们村里建一个养殖场。
现在全国哪都缺肉,咱们养多少都能卖出去。
这个人买卖不行,可集体就没事了。
而且我想着养兔子,兔子最好养,地里的菜帮子什么的都吃。
最关键是兔子能生,兔子一般三十五天左右就能生一窝,一窝能生五到八个,一年能生六到八窝呢!
一个冬天就能繁殖不少。
现在市场上猪肉是七毛一斤,还经常买不到呢。
兔肉也能卖到六毛一斤。”
梨衣大伯一听,心里算了一笔账。
一只母兔子一年平均生四十只左右,一只兔子一般也要七八斤,一斤就算六毛,那也是很大一笔钱啊!
而且兔子一般四个月左右就能出栏了。
这一年可是不少挣啊,第一年养可能少点,第二年兔子多起来,一年可是几千。
整个大河村才二百二十多户。
一年下来一户能分不少钱。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了不得啊!
这十几年搞大集体,社员几乎没分到几分钱,有的家里人口多的,到了年底还要倒找钱。
周大伯是个好村长,从来没为了自己的面子好看多报产量啊这些事。
最困难时期也没有人饿死。
平时为人又很公正。
所以村里人,不管人啥样对周大伯都很是信服。
周大伯思考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干了!
梨衣一看周大伯的样子就知道这事成了,接着说另一个好消息。
“大伯,我把母兔和种兔都准备好了。”
“什么?你都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准备的?在哪呢?”周大伯母惊道,这大侄女咋就这么厉害呢。
梨衣嘿嘿一笑,说着:“今天上午去山里抓的,抓了三十只母的,五只公的,在家里养着呢!
大伯,咱们要是决定养了可要抓紧了,这三十只母兔都是怀孕的兔子,都快生了。
这办养殖场需要公社同意吧?
还有这地方是不是也要定一下。
还有大伯,我还是想当老师的,这养兔子的技术我教给我二哥行不?等咱们兔子越来越多,用的人也就越多了,再让我二哥教别人。
等兔子出栏了销路不成问题,公社的国营饭店,厂子,县里的厂子肯定抢着要。
咱们村啊,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周大伯听得哈哈大笑,说道:“那样咱们村还不都得盖大瓦房啊。”
周大伯娘哎呦一声,喜道:“那以后咱们村这大姑娘,小伙子可要抢手了”
梨衣:……中老年妇女就关心孩子找对象这事。
二堂哥:“那咱们村彩礼可要涨了。”
梨衣:“以后啊咱们也学城里把三转一响都置办上。”
说的大家又都是哈哈大笑,虽然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到底是心里有了盼头。
三转一响啊!
谁不想要啊!
整个村里也就梨衣家有一辆自行车。
还有村头的木匠王老蔫叔叔家有一辆。
梨衣也不知道王老蔫大名,从小就听人这么叫。
王叔是村里的木匠,手艺好,价格公道。
而他的大儿子在公社林场上班,一个月也有二十五块钱的工资,在这个凤凰牌十八寸自行车才一百二十元得年代,这工资不低了。
这个时候东北林场多,村里西面就有一条小火车道,每天都往外运木头,工人的待遇也好。
梨衣家的自行车是梨衣买的,梨衣无意间得到一张自行车票,拿着存的稿费买了村里第一辆自行车。
当时可是给周老头,周老太自豪完了。
这个时候买自行车,除了自行车票和钱,还要交自行车税,两块两毛钱呢!
周老太硬是和村里的老太太连着吹嘘了一个月。
周二哥和周三哥每天都把车子擦的锃亮。
整的梨衣那一个月都不怎么敢回家,回了也不敢出门,一出门就被七大姑八大姨拽住好一顿夸。
再厚的脸皮也抵不住。
周大伯是个急性子,这会越想心里越火热,看着外面的天还没完全黑透,就要去老二家看看。
简直一刻也等不了。
周大伯看了梨衣抓的兔子,心里更坚定了。
决定明天就和村里的老家伙商量商量,不过这种好事,哪里会有人不同意?
周大伯想的没错,第二天把这事一说大家伙就都一致通过了。
周大伯准备趁热打铁,决定把养殖场盖在村里的牛棚附近,这样牛和兔就一起照顾了,也没什么味。
更是连夜写了报告,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公社提一提。
只是没想到,到了公社却不大顺利。
这个时候没有双休这一说,连春节都不休息,可就是这么不凑巧,公社书记去县里开会了。
梨衣听说周大伯回来赶紧去问问情况,没想到听周大伯说公社要调来一位新书记,这新书记行事什么风格还不好说。
公社的熟人让他过两天去问。
梨衣心里直嘀咕,新书记不会是孔宣吧?
……
?????
昨晚刚说的,这么快吗?
梨衣恨不得赶紧回家,去空间里好好问问。
得,除了周大伯,又多了一个心里长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