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要向朕借诗集?”
听梅韵禀明来意后,雍正讶然道。
一旁允祥闻言也是惊讶不已,忍不住笑道:“皇兄,臣弟没记错的话,福慧今年才五岁不到吧,连进上书房读书的年纪都不到,竟要学诗了么?”
雍正不语,黑眸中闪过一丝思量,深深目视梅韵:“真是福慧让你来的?”
梅韵吓得连忙低下了头,嘴唇嗫嚅语不成声。
二人见她这副情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允祥转眸看着雍正,以手握拳抵在唇边低笑不止。雍正淡淡瞟了他一眼,旋即对高无庸吩咐道:
“你去将书架上近两年朕写的诗文取来拿给她。”
说罢又转向梅韵,道:“她还要什么?”
梅韵摇了摇头。
不一时,高无庸抱了厚厚一沓册子回来,这时雍正已经一脸严肃与允祥重新聊起政务。高无庸觑着雍正的脸色,琢磨一瞬,干脆把诗稿一股脑交给梅韵。
梅韵捧着诗册行礼告退,不料刚走到殿口,却忽被雍正叫住:
“等等!”
梅韵一愣,却见雍正快步走过来,看了一眼她手里捧着的诗册,眉峰一动,取走了上面两本崭新的册子,若无其事道:
“这两本不是。”说着挥挥手,“去吧。”
雍正把册子随手递给高无庸,吩咐道:“这两本放回书桌上。”
高无庸应声去了,允祥看着他手里小心捧着的两本精美黄绫封面的小册子,眸中闪过促狭笑意,故作不懂道:“皇兄,这两本怎么不是啦,纯黄绫包面的手本全天下只有您一人在用。”
“明知故问。”雍正有些不自然的垂了眼睫,语气微微赧然:“那两本是新近的诗稿,尚未写好,不给她看。”
“哦——”允祥拉长了声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表情夸张地不住点头,“确实!确实!”
雍正见他还要调侃下去,立即清咳两声,肃了脸色道:“别笑了!咱们再来说说隆科多的事情。他现在已是无牙老虎,不足为患,朕准备把他派去阿尔泰山修城垦地,先发配边疆冷一冷……”1
……
深柳堂。
张晓正在练字。自从伤了右手,她每次提笔写字心情都半喜半悲。喜的是不用再特意费神伪装字迹,悲的是左手写字真的非常不灵便,而且……
“你写的太难看了!”福慧一边咕噜咕噜喝药,抽空看了一眼,语气里透着十足的鄙视,
“我随便写写都比你好看多了!”
张晓仿若未闻,凝神一丝不苟地写完一张,又挽袖蘸墨继续写下一张。
福慧搁下药碗,趴在桌边撑下巴看了一会,小胖手忽地一拍桌子,再一次问道:“你还没告诉我怎么请皇阿玛来呢?”
说完见张晓毫无反应,福慧不耐烦地扯扯她袖子,张晓手腕一抖,又写歪了一个字,顿时气结。
她撂下毛笔,正要说话,这时梅韵捧着一怀抱的诗册回来了。
张晓见了,连忙快步走过去,一边从她手里接过诗册一本本码在案上,一边喜滋滋问:“陛下近两年的诗稿都在这里了么?”
梅韵正累的躬着身子直喘气,闻言不自觉想起出殿时雍正随手取走的两本诗册,目光微微闪了闪,含糊道:“差不多吧,这些都是陛下亲自嘱咐高公公取来的。”
张晓点点头没有多问,整理好诗册后站直身子,一边屈起手指敲着诗册书脊,同时转身看向福慧道:
“这就是你要的答案。乖,把这些啃完,陛下就会来看你了。”
福慧随手翻了两本,狐疑道:“你不会是让我把皇阿玛的诗文都背下来吧?”他撇撇嘴,“会背这些诗词的人多了去了,哥哥们还有内阁那些大臣们随便抓一个都能背,皇阿玛才不会稀奇这个。”
张晓大大摇头,“不是背,而是写。”
福慧一听,立时丢开了手中的诗册,撒丫子跑远到一边,严词拒绝:“我年纪这么小,连上书房都没去过,写不了写不了!”
“正是因为殿下年纪最小,才最能一鸣惊人啊!”张晓笑眯眯道。
福慧捂住耳朵,假装听不见。
“别装了,我知道年妃娘娘很早就教你读书识字,加之小殿下天资聪慧,从小就能过目成诵、举一反三,写几首诗根本难不倒你。”张晓无情地拆穿他。说白了,这小家伙就是懒。
福慧蹲下身子抱着脑袋摇头再摇头,张晓走过去把人拎起来,脸对脸宽慰道:“写得不好也没关系,我会帮你看着的。我保证陛下一看见你的作品,很快就会来看你好不好?”
大概是她的眼神太真挚,语气太诚恳,福慧与她对视一阵,黑漆漆的眼睛里渐渐有了一丝动摇:
“真的?”
张晓举手发誓:“千真万确!”
福慧黑溜溜的眼珠转了转,咕叽咕叽又磨叽了一阵,这才慢吞吞去翻诗册去了。
张晓坐在旁边陪他一起看。
其实福慧心里的愿望,无非是想要博得雍正的关注。张晓想的法子很简单粗暴——让福慧写几篇诗文露一手。
福慧这么小的年纪能吟诗作赋,堪称神童都不为过。就算有弘历珠玉在前,看见一个如此优秀大有潜力的儿子,雍正也绝不会毫无反应的。
这是其一。
其二就要在这些诗作内容上下功夫了。
雍正流传后世的诗文不算特别多,张晓恰好记得不少。更重要的是,雍正的诗歌造诣不高,风格却很独特明显,她按着这个风格给福慧润色润色,必定更合雍正心意。儿子小小年纪却竟是自己的小知己,这惊喜简直了,不怕雍正不来看一眼。
只是这个法子却有一个弊端,张晓记得雍正的诗歌内容,却不清楚这些诗作的具体创作时间。如若不小心混杂了雍正已经写出的旧作,那就不是奇妙的默契而是恶劣的抄袭了。
所以张晓才特意让梅韵跑一趟勤政殿,把雍正近两年的诗作都借来一观,为的就是防止一不小心写出来的诗句撞车了。
张晓一本本翻完手中的诗册,侧脸看一眼旁边正凝神看诗的福慧,忽然有些心酸,叹着气想:养孩子不容易,摊上熊孩子更是操碎了心!
哎。
……
两日后,勤政殿。
梅韵送来一卷张晓督导下福慧好不容易完成的新诗,美其名曰福慧阿哥病中不忘学习,特意奉上一点自学成果给陛下过目。
雍正淡淡一点头,示意高无庸收下诗卷。
一旁允祥却不淡定了,极其惊讶道:
“福慧果真写诗了?”
说着见雍正已然摊开诗卷阅览,允祥好奇心满满地凑上去偷看,一边忍不住感叹道:
“当年弘历十岁能在牡丹台吟诗,已是惊艳众人。如今福慧不到五岁居然就能作诗了,真是奇才啊。慧子如此,恭喜皇兄!”2
他低头扫了几眼,忍不住诵读出声:
“‘皑皑山上雪,皎皎天边月’‘青天无片云,明月洒清光’‘深柳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唔,虽则内容朴素了些,但意境清雅、对仗亦尚算工整。观这诗中意象都与月相关,看来福慧这孩子和皇兄一样独爱月亮呢……”
允祥随口点评道,说完见雍正半晌都没反应,纳闷抬头,却见雍正目光定定地看着诗卷某处,整个人都仿佛被震住了一般。
允祥诧异地随他目光往下看,顿时惊住了,不可置信地喃喃出声:
“‘万树林梢看月上,玉栏高处尽堪凭’‘凌寒松柏耐严冬,带月含霜度禁钟’……这几首诗,不是皇兄前日才写好的么?”3
当时只有皇兄和自己在场,连高无庸都不知道,不可能泄露出去。
而这遣词这意境,怎么也不可能是一个童稚小孩能写得出的。
良久,雍正才如梦惊醒般回神,抬眸与允祥默默对视一眼,两人心中不约而同闪现同样的惊疑:
若希她(他)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