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他渐渐退出大小朝务,一心在府中安闲度日,与僧人道士们谈经论玄。他不再主动去找若曦,偶尔碰见时,也克制住心中悲伤,刻意保持生疏礼貌,仿若陌路。
日子如一潭死水,渐渐过去。
10月底,他给皇阿玛进献一幅《稼耕图》,既是专程汇报自己这一段时日的归隐成果,也是有意模仿皇阿玛喜爱的南宋《耕织图》。
若曦刚好在殿中奉茶,皇阿玛邀她一同观看,她却故作不知,温声细语地夸赞画中寓意,引导皇阿玛主动想起南宋《耕织图》。
她……还是在暗暗帮着他,帮他讨皇阿玛的欢心。
……
康熙51年除夕,宫宴上再见若曦,心中仍无法平静。人多眼杂,怕言行落在有心人眼中,难免露出痕迹,故意一眼都不看她。
……
康熙52年夏,皇阿玛一如以往去了塞外避暑,带了众阿哥,却独独未带他。他心知皇阿玛对他疑心未消,留在京中越发谨言慎行、小心翼翼。
秋天,皇阿玛返京住进畅春园。圆明园与畅春园相距极近,皇阿玛以前偶尔也会来此赏玩。他心中隐有预感,故而早早便有所准备。
一日,皇阿玛果然心血来潮驾临圆明园,身后轻车简从,只带了李德全和若曦。
时隔半年再见若曦,他心中一颤,却只能压下悸动,面色如常地陪皇阿玛游园,一边介绍所栽农物,一边叙述栽种时的种种趣事,博皇阿玛一笑。
“皇上刚才没吃点心,走了这么多路,过一会儿肯定会饿的。只看看儿子亲手种的农物瓜果,未免差一点儿。”1
若曦的提醒,犹如醍醐灌顶。他立时吩咐下去,让福晋去做准备。最后果如若曦所料,这一顿糕点招待,成为此次游园的高潮。这番天伦之乐,让皇阿玛前所未有地龙颜大悦。
这一切都因了若曦的及时提点。
若曦……若曦……
听着辘辘远去的马车声,他终究压抑不住心中悸动,抬目看向若曦的马车,刚好对上她掀帘而望的目光。
若曦的眼神那么悲伤,他心中一痛,再也挪不开视线。
……
本以为他背信毁约,若曦一定会恨他怨他,却没想到她反而对他一帮再帮。
再去畅春园请安时,他忍不住寻了时机去见若曦。
若曦正拿着剪刀专心采菊,他走过去,静静站了好一会,专注地看着她忙碌。见她对着开得最灿烂的一朵花看了许久,最后却反而收了剪刀,不禁问道:
“怎么不要那朵?”2
若曦听见他的声音,明显怔住了。
他走近她,问出心中积存已久的疑惑:
“为什么不怨恨我?”3
明明是他负了她,为什么她竟能不怨不恨,反而对他一帮再帮?
若曦却似是不愿回答,表情闪过一丝极度的悲伤,转身就要走。
他却一定要她回答,不依不饶道:
“若曦,告诉我!”4
说完就立在原地,执拗地看着她背影,近乎哀求地等着她回答。
若曦终究转身走了回来,看着他的眼神带着哀戚:
“为什么要恨你?因为你失信吗?真是可笑!难道如尾生般抱柱守信,至死方休?不要说此事还牵连到十三阿哥的将来,就是只你我两人,我也不愿两人抱着一块儿死。我宁愿各自活着!”5
宁愿各自活着,原来这就是她的答案,原来他的苦衷,她都明白!
他心中一酸,那些不能言不可言的苦处瞬即都涌到嘴边,脱口而出:
“绿芜在我府门前求过。”6
——“我知道!绿芜和我求的是十三阿哥现在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儿,而你求的是将来一日救他出来,目的不同,行事不同,为了远谋,只能牺牲眼前。”7
“自十三弟监.禁.后,我从未去看过他的妻儿。”8
——“‘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一步踏错,他们夫妻、父子有可能终生不得相见,唯有隐忍待发,将来才有可能共聚天伦。”9
他不语,这确是他不得已的苦衷,他以为没人可以理解,却没想到他心中的苦楚,若曦都能懂。
因为懂得,所以才不怨不恨么?
那她的苦处呢?他让她受了那么大委屈,她却连恨都恨不起来。她心中的苦,又有谁来替她分担?
而她的苦,直接间接,都是他造成的。
他是最没资格懂的人。
若曦……
他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恨得紧握拳头才能克制住自己,若曦却还在温声宽慰他:
“正因为你以前和十三阿哥亲密,他犯事又是假托你的名义,所以你越发要避嫌;何况十三阿哥承认背着你如此行事,本就是陷你于不忠不义,是人都会心寒,哪有一转身就照顾对方妻儿,痛快原谅了对方的道理?古来圣贤恐怕也做不到。”10
她怎能如此懂得他?一次又一次,总是善良得让他心疼又心痛。
而他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少牵累她。
皇阿玛今年出塞独独不让他跟随,而近日游园会如此欢喜,既是因为享了一番天伦之乐,同时也是暗示对他这种不争的归隐生活很满意。
种种迹象表明,皇阿玛对他疑心仍在,若曦一再帮他讨皇阿玛欢心,于他是帮,于她自己却不啻于自讨麻烦。
她这么帮他,说到底是因为对他尚未忘情。
他想起她从前就总是在帮他,从多年前泼老十茶水打断对他的刁难开始,一直如此。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他如今处境堪忧,若曦的偏帮之举一旦被皇阿玛发现,只会平白让她惹祸上身。八壹中文網
他宁愿她对他冷漠无情。
他简直后悔自己当初招惹了她。
“我很快会忘记一切!”11所以你不要再犯傻了。
说完,掐下她不忍摘的那朵菊花给她,只希望他的狠心也能传递给她,希望她今后能对他狠下心肠,不要再冒险帮他了。
傻姑娘,忘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