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棉和柳杏二人刚刚来正院,向伊尔木回禀教导四格格和五格格的情况。
竹袖迎面碰上离开的柳棉和柳杏,不动声色地端了碗杏仁酪进去。
“福晋,小厨房刚做好的,奴婢已经命人给郡主和三格格送过去了,您也尝尝。”竹袖笑着说。
伊尔木木木地点了点头,端起那碗杏仁酪就往嘴里送,有些索然无味……
竹袖见状老实地待在一旁,等候吩咐。
“竹袖,你说这珞彤是不是被宋氏给惯坏了?我记得她以前还挺乖巧懂事的,反倒是雪珂,跟在乌雅氏身边……”伊尔木放下碗,突然开口。
竹袖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福晋,许是宋格格太过疼爱四格格的缘故吧,五格格自打被索绰罗格格抚养,已经变了许多了。”
经竹袖这么一提醒,伊尔木也想到之前宋氏生下的那个小格格……
罢了,只好把控着珞彤和宋氏亲近的度,省得再被宋氏教坏了。
宫里
康熙最近很少进后宫,谨贵人自打那日被康熙冷落,到现在也没能见到康熙,宫里的人惯会看眼色,对谨贵人的态度也慢慢变了。
翊坤宫·西配殿
“主子,奴婢已经把午膳提过来了,您快用些吧。”楠儿一边摆膳一边和谨贵人说。
谨贵人从榻上下来,走到桌子前一看,很是不悦地说:“怎么又是这道菜?不是让你们和御膳房说了吗,这个我不喜欢!”
楠儿赶忙跪在地上道,“主子,您息怒,可别气坏了身子……”
楠儿一跪下,殿内的奴才都跪了下来,嘴上还说着,让她息怒。
谨贵人看着跪在地上的他们,又看了看那几道食不下咽的膳食,直接摔了筷子回了床上。
楠儿见谨贵人离开,自己对着其他跪在地上的奴才说:“你们先起来吧,我去看看主子。”
说罢楠儿就进了内殿。
不到一刻钟,楠儿就被谨贵人赶了出来,谨贵人这边的一位小太监凑到楠儿身边说:“楠儿姐姐,主子那边是怎么说的?”
“主子脾气大得很,在家里老爷和夫人极其疼爱,这到了宫里自然有落差,罢了咱们也就守着奴才的本分就好,我再去御膳房看看有没有能塞银子的,再给主子做点可口的。”楠儿说得很为谨贵人着想。
“那我就不打扰姐姐了,您快去吧,主子的事要紧。”那小太监笑着说。
楠儿装模作样地离开翊坤宫,真去了趟御膳房提了两样谨贵人爱吃的点心,随后悄摸地来翊坤宫的东配殿。
“奴婢见过贵人,给贵人请安。”楠儿恭敬地跪在地上说。
郭络罗贵人的嘴角勾了勾,“是楠儿啊,快起来吧。”
“年莘瑶最近如何?”郭络罗贵人看了看自己新染的指甲说。
楠儿老老实实地回了话,郭络罗贵人一副我也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那你就好生伺候着吧。”
“那…奴婢的弟弟?”楠儿紧张地看着郭络罗贵人说。
“你只要好好地替我做事,你弟弟自然是安然无恙!”
楠儿还想再说些什么,直接被郭络罗贵人堵了回去。
“你出来的也够久了,回去接着伺候年莘瑶吧。”
楠儿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恭敬地行了礼,趁着无人的时候回了西配殿。
珠儿看到她们埋在谨贵人身边的眼线刚离开,笑着走进内殿。
“主子,奴婢刚刚进来时看到楠儿姐姐离开了,可是有喜事过来告诉主子?”
郭络罗贵人语气淡淡的,“也谈不上什么喜事,皇上已经七八日未进后宫了,别说谨贵人,就是贵妃娘娘那边皇上也没怎么去。”
珠儿看着郭络罗贵人说:“可皇上那日为着曦宁郡主,已经冷落谨贵人了。主子,咱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郭络罗贵人的脸上连笑也没有,显然是不想搭理珠儿的这番话。
……………
正月底
今日后院的女眷给伊尔木请过安后,伊尔木留下了李氏。
李氏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再加上这段日子以前伊尔木的态度令她看不懂,她只能安分些。
“不知福晋单独把婢妾留下,是为了什么?”李氏等了半天也没见伊尔木说话,实在憋不住了问。
伊尔木对着李氏说:“也没什么大事,明日我想回乌拉那拉府一趟,你也跟着去见见琇莹吧。”
李氏一听是这话,忙跪在地上说:“婢妾多谢福晋!”
“采薇,还不快扶你家主子起来。你好歹也是爷的侧福晋,这番做派若是被旁人瞧见了,还以为本福晋亏待你了呢。”伊尔木说话的声音拔高了些。
“婢妾不敢…”李氏摸不准伊尔木的心思,只好拿出之前的话说:“婢妾能有今日全靠福晋在主子爷面前说话,福晋待婢妾这般好,婢妾已经很知足了。”
伊尔木嗤笑,“是吗?只怕是口不对心…”
李氏有些哑口无言,怎么这福晋如今这么难说话了?之前只要她搬出来大格格,再说些好话,福晋也就揭过去了,怎么……
李氏顺着采薇的手起身,又小心地坐回原位,静等着伊尔木吩咐。
“明日记得来正院,有什么想带给琇莹的,提前准备好。”伊尔木说。
李氏连连点头,“婢妾会打点好的,谨遵福晋教诲。”
……………
翌日
四爷一早就去上朝了,今日早朝上又起风波。
还是科举舞弊的事情,这次是顺天乡试案。
这几年不少有钱的人家,为了让自家儿孙能入朝为官,一个个地都采用各种法子进行舞弊。
早朝上诸位大臣都像哑巴了一样不敢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康熙给骂上一顿。
“回禀皇上,这顺天乡试的第一名查为仁之父查日昌,请人为其子代笔,贿买书办,传递文章,事发后脱逃被获,还请皇上处置!”张廷玉率先开口。
“此事应该是归属吏部,不知四王爷有何见解?”八爷那边的一位官员说。
景郡王一脸无语,合着什么事都能被他四哥摊上!
康熙听了张廷玉和那位官员的话,直接看向四爷,“胤禛觉得呢?”
朝中大臣有些惊讶。
大臣甲:皇上怎么对四王爷态度这么好了?早朝竟然直接叫四王爷的名字!
大臣乙:亏了我早早地站了四王爷,看样子皇上也很属意四王爷!
……
四爷一脸严肃,义正言辞着:“大清开设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科举舞弊是在损害大清的人才,更是在损害大清的利益!”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继续说!”
四爷继续道,“依儿臣见解,查为仁有罪,查为仁的父亲更有罪!至于那代笔的人,也应受到严惩,其中涉及的官员虽不至革职查办,最起码也要吃点苦头,牢记这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