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丞相觉得没有问题,我觉得此事可以先在朝堂上提一提,看一看大家的意见。”
荀彧琢磨了一下,没有着急下态度。
这初来乍到的,什么事也得讲究个三思而行。
“此事已经提过一次,朝中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的,觉得不合时宜。”
“为何?”
“彼时大战将起,各地都有战事,陛下的确是不宜迎娶新人。”
贾诩给荀彧介绍了一下情况,那时候王安也是运气不好。
“糜贵人和甘贵人,我要是没记错,都是徐州人氏吧?”
荀彧一看看出了问题所在,反对的人多数都是徐州来到金陵的官员。
“不错,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只要我们内阁的态度强硬一点,让陛下见了步氏,只要陛下看上眼了,不怕这些人不同意。”
王安那时候也就是分身乏力,要不然非得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手段。
什么宫斗权争,自己多看了两千年的历史,什么套路没见过?
“那还是按照规矩来吧,我们投票决定,如何?”
五个人聚在一起,在纸上写好了字,然后放到中间,让庞统来打开。
不一会功夫,庞统拿着纸条面带笑容回来了。
“五票都是同意。”
众人相视一笑,这个方法还真挺好。
要是让荀彧和顾雍他们当面说支持,肯定还有所顾虑,这写在纸上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我去着手办这件事,步骘昨天也刚回来了,争取这一次把生米煮成熟饭!”
一日匆匆而过,第二天的早朝明显变得不平凡了。
糜竺等人也事先得知了消息,这会正紧张着。
“没想到丞相这么快就得到了荀令君的支持,这件事恐怕拦不住了。”
糜竺一脸愁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糜兄别急,这礼部不还是我说了算?一会你就瞧好吧,看我如何运作此事。”
王朗拍着胸脯跟糜竺保证,二人缓缓进入宫中。
殿内安静无声,主持局面的宦官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之后,王安抢先一步走出。
上一次也是他提议,这一次自然还是他来。
“陛下,臣有本奏。”
“王爱卿初回金陵,就如此勤勤恳恳,实在是百官之楷模,朕心甚慰啊!”
刘备许久看不见王安还有点惦记,虽说陈群他们也是实打实的忠臣,可人不也分三六九等么,这王安就是头一等的。
王安心里一阵坏笑,要是你知道我一会说什么,保证让你尴尬死。
自从相府组建,早朝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大家都只是说一些讨论些的内容,或者说说刘备的家事。
“臣曾于两月之前,推举步氏女子步练师进宫,然而那时大战将起,陛下不宜迎娶新人,此事就此耽搁下了。如今四方平定,皆无战事,更值丰收之际,臣想重提此事。一来陛下宫中可以填一位新人,以显大汉皇室的威严,二来陛下也可以与民同庆,借此机会,宣扬陛下的恩情。”
天子娶妻,自然不能说的那么俗。
你得是为了天下苍生考虑,不是说是天子喜欢哪个美人。
至少在这个春秋遗风没有完全散去的时代,这种事还是很考究的。
更有甚者,选皇妃,也是一种政治交易。
例如敢跟曹丕对着干的贵人曹氏,还有曹丕即位后,刘协送过去当妃子的两个女儿。
这种辈分自然而然的就乱了,虽说是曹家夺了老刘家的江山,但大家面子上还得过得去。
刘协还能当几年山阳王,后面的那些君主,就只能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
王安话音一落,嘁嘁喳喳的声音随之响起。
就好比小学班主任说了一个通知,下面的学生纷纷开始解读了起来。
“陛下,王丞相此言不实。”
王安要不是得守着礼节,早就转过头去扯王朗的脖领子了。
果然这人不能吃太饱,当初王朗还是会稽太守的时候,还能干两件人事,这一他到了高位,屁股就开始歪了。
“敢问王尚书,我说的哪句话不实?”
“依王丞相之言,此时就是太平盛世了。可据我所知,荆州的伤寒病又泛滥了起来,诸葛孔明正在为这件事伤脑筋,百越之地又有地震出现,死伤了不少族人,如此天灾人祸并行的时候,王丞相怎么能劝陛下迎娶贵人呢?这不是在天下人面前,让陛下背上不体恤民心的骂名么?”
王朗振振有词,听得糜竺在心里暗叫漂亮。
“王尚书要是这么说,我可要说道说道了。荆州的伤寒并不是可以传染人的病症,而是气候导致,过些时间就可自行康复,这件事我已经亲自过问了张机。至于百越的地震,那就更不知所谓了,不过是两座山自己塌了,砸死了几头牛,这也能叫天灾的话,那下雨打雷都能算了。”
王朗说一句,王安就怼一句,众人听得好不精彩。
王朗说着说着就发现自己说不过了,老脸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有力的东西来。
“王尚书,身为臣子,各安其职。陛下的宫里不能只有两位贵人,我朝尚未有皇子出世,难道不应该劝陛下早纳妻室么?”
刘备都没有亲自去过荆州,刘封也就没有机会改姓刘了。
至于那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刘禅还没有出生,这会刘备的确是没有子嗣。
“臣赞同丞相所说!”
鲁肃平日里极少掺和这种事,今天也是实在看不惯王朗,也站出来说话。
“臣也赞同!”
陈群和张纮应声而出,六部尚书瞬间出来了一半。
糜竺和王朗各自压力都不小,咬着牙观察着剩下的情况。
“陛下!”
“荀爱卿请讲!”
见荀彧站出来说话,刘备顿时心情大好。
“臣也认为,陛下应该早纳妻室,好让我大汉后继有人。再者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陛下,陛下过的清苦,百姓也就不敢随意享受,陛下过的自如,那百姓才敢跟着陛下一起安居乐业。”
荀彧与王安并肩而立,留给后面的人都只有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