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哥,我打算也要好好学习中医了,”李勃晃了晃手里的《景岳全书》,
“勃,牛叉啊,大块头搞上了。”叶倾天钦佩的举起大拇指,
“用药如用兵嘛,我喜欢张景岳,他以前是做将军的,用药像排兵似的,一步一垒,稳扎稳打。”李勃得意的翻着书,“我最喜欢他写的新方八阵。看着真过瘾。”
“张景岳也是一代大家,他的阴阳学说和命门学说至今对临床有很大的启发。”叶倾天问,“勃,你知道温补学说的来源和传承吗?”
“叶哥,您给讲讲呗。”李勃好奇的说,
“每一种学说的创立都有其时代背景的,继刘完素、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
刘完素就是提出‘’六气皆从火化那个,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派。
他提出‘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一套方法,给后世温病学派以很大启示。
朱丹溪在太阳国特别有名,被称为医圣,就是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那位,临症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世称“滋阴派”。
他俩的学说流传之后,同时代的医生照猫画虎,用药每多偏执于苦寒,常损伤脾胃,克伐真阳,又形成了新的寒凉时弊。
鉴于此,以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
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
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胃,或侧重命门,而善用甘温之味,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
“渣,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李勃惊异的说,
“哈哈,”叶倾天笑道,“师古而不泥古,六味地黄丸知道把,张景岳化裁出五个类方,你要是学习温补学派,记住这几个方子也能吃一辈子了,”
“这么神奇?”李勃好奇的问,
“对啊,很多大夫临床都是一两个方子来回加减,我认识一个大牛,他治疗不孕不育名气特别大,其实就是六味地黄丸在加减,也是用的张景岳类方的思路。”叶倾天介绍道。
“用一个方子看病不会枯燥吗?”李勃惊奇道,
“这是临床病人的选择,比如来找你看的都是这类病,自然而然你就是一张或两张方子加减,一个阴一个阳而已。”叶倾天解释道。
“叶哥,你说的类方是什么?”李勃求知欲满满。
“六味地黄丸本为补肝滋肾养阴之通剂,张景岳以此为基础,衍化出5首类方。
大补元煎即六味地黄丸中增入人参、当归,即变滋阴养肾之方为大补气血之剂;
左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草,改治肾阴不足,腰酸遗泄,舌红脉细;
右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杜仲、附子、肉桂、枸杞,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怯神疲,肢冷脉细;
左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牛膝、龟板胶等而成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之剂;
右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当归等而成温补肾阳,用治命门火衰之方。”叶倾天笑着解释。
“那这个温补学派有什么缺点呢?”李勃好奇的问,
“其实温补学派,温和补要分开来说,温法和补发,代表方剂就是四逆汤和肾气丸。比如后世的火神派更偏重于温,张景岳代表的温补学派更偏重于补。
急温之,缓补之,温后要补,不然很难收功。
补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补肾气到补肾阴,到补肾阳,再到填补肾精,最后是打通奇经八脉。都是有法可依的。这又是气化和形质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手脚凉肾阳虚的病人,你用四逆汤很快就能缓解,这叫急温之,但如果见效了就不喝药了或者不去补肾,那疗效不会持久的。缓补之,就是这类慢性虚劳性疾病需要的恢复时间比较长,往往是百日为期。也是一个从肾气最后到奇经八脉的过程。”
“看来这温补学派还是需要好好钻研的。”李勃感叹道,
“你把一个学派搞清楚了也可以,而且现在虚劳的病人还是很多的,这类虚劳的病人用药时间都比较长,填补奇经八脉也需要血肉有情之品,药价比较高,而且用药温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挺适合你这中庸之道的,”叶倾天开玩笑说道,
“执一为天下式,以后叫我李地黄。”李勃兴致勃勃,
“好的,”叶倾天给了李勃一个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