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归蒙怕被传染,转身要出屋子,突然瞥见桌上放着几本书,便顺手拿了看看。这是几本医书,潘归蒙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很深奥的样子,不由的心念一动,问道:“孝之,这是什么书?”李孝之说:“这是我师父留给我的,是他毕生心血所著,叫《青囊书》。”潘归蒙听了一惊,按照历史,这青囊书不是应该被烧掉了吗?怎么会在这里出现的,于是问道:“你师父被曹操抓去的时候,没有把青囊书带去?”李孝之说:“他带去的是他的手稿,这一本是师父让我们师兄弟二人另外抄录和整理的,本来准备拿去刊印成书的,后来突然家里来了好多士兵把师父和师兄带走了。是师娘让我带着青囊书躲了起来,我才没有被带走。”
潘归蒙一听顿时明白了,华佗被曹操抓去的时候,连同手稿一起带走了,后来在监狱里的时候又对手稿进行了增加和完善,但是最终还是被烧掉了。目前李孝之手中的这一部青囊书,已经涵盖了华佗绝大部分知识,可以说是非常珍贵了,看来躺在床上的这位老妇人不仅救了李孝之,也挽救了这部旷世奇书,就冲她这样的贡献,值得自己花一粒抗生素救她。况且自己和任铃儿还要周游天下,带着李孝之也不方便,他还没有成年,总归需要人的照料。
想到这里,潘归蒙说:“孝之,虽然仙水没有了,但是我有一个办法或许能救你师娘,但是不知道灵不灵,你愿不愿意试一下?”李孝之本来已经绝望了,听潘归蒙这么一说,顿时又重燃希望,忙说道:“愿意,当然愿意,您快告诉我。”潘归蒙带他来到院子门口,李孝之一见任铃儿站在门外,忙施礼道:“拜见五夫人。”潘归蒙说:“五儿,孝之的师娘病了,我有个办法可能可以治,你陪他去一下。”任铃儿说:“好,您说怎么办。”潘归蒙说:“孝之,你把药煎好,用个罐子倒出来,然后带着往正南方走一里路,在路边堆个小土堆,把罐子放在土堆上,嘴里念:请南海仙人赐我仙水,念一遍磕一个头,一共念九遍,磕九个头。完了之后把罐子带回来,把药给你师娘喝下去,如果运气好的话,你师娘很快就能好。”李孝之听了忙说:“真的吗?我这就去。”说罢赶紧跑去煎药去了。
潘归蒙对任铃儿说:“五儿,你和他一起去,虽然路不远,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他毕竟是个孩子,一个人去我不放心。”任铃儿说:“好,我陪他去。”
李孝之把药煎好后,倒在一个罐子里,然后抱着罐子和任铃儿朝南边走去。潘归蒙见他们走远了,忙从包裹中掏出一粒抗生素,跑进屋塞到那老妇人嘴里,又倒了一杯水给她灌下去。潘归蒙之所以把李孝之支走,就是为了不让他看到自己是怎么救治老妇人的,不然自己一开始说没有仙水了,后来又有药救她,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而他让李孝之去搞这种神乎其神的仪式,只不过是为老妇人之后能痊愈找个借口,毕竟古代人都信这些。
潘归蒙忙完便在院子里练了一趟赵全教他的拳,还没练完任铃儿和李孝之就回来了。潘归蒙问道:“都弄好了?”李孝之小心翼翼的捧着罐子说:“完全按照您的吩咐,都弄完了。”潘归蒙说:“你现在就把这个药喂你师娘喝下去,过小半个时辰应该就能明显好转。”李孝之忙捧着罐子进屋去了。任铃儿则凑到潘归蒙跟前小声问道:“夫君,他这么弄能行吗?”潘归蒙笑道:“你不信我?”任铃儿说:“怎么可能,我就是问问的,要是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能治风寒,那不是以后人人都不怕得风寒了?”潘归蒙笑道:“是啊,要是天下人都不再畏惧风寒该多好,可惜这法子只有我能用,而且不能常用。”任铃儿说:“是啊,夫君会仙术的嘛。”
这时候李孝之喂师娘喝了药,来到院中,大家开始闲聊起来。潘归蒙这才知道,当时华佗突然被曹操派人带走,没来得及派人通知潘归蒙,后来他们为了避祸,准备搬去襄阳居住,路过这个村子的时候在村长家借宿一晚,正巧遇到村长的儿子染病,村里的大夫束手无策,李孝之出手很快就把村长的儿子治好了。村长见李孝之有如此本事,便盛情邀请李孝之留下来,还给他们置办了住处,平时对他们的生活也多有周济。李孝之凭一身医术为村里的人看病,这两年也在远近有了小小的名声。
李孝之和师娘在此住下来后,曾托过路的人去邺城传递消息,但是人去了之后便杳无音信。这回师娘突然染上了风寒,李孝之正束手无策时,潘归蒙正巧经过,不然李孝之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这件事让潘归蒙再次感觉到历史进程自我修复能力的强大,如果让李孝之和《青囊书》流落民间,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而这两者本都不该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存在,所以自己才会如此巧合的遇到了他们。
三个人在院子里聊着天,潘归蒙一边在考虑下一步如何安排李孝之和他师娘。过了一会儿,潘归蒙偷偷看了看感应器上的时间,说道:“孝之,你进去看看你师娘退热了没有。”李孝之一听,赶忙转身进屋去,不一会儿就兴冲冲的跑出来,咕咚一声就跪在潘归蒙面前说:“退热了,退热了,谢谢先生的救命之恩。”说罢不住的往地上磕头。潘归蒙一把将他拉起来说:“退热了就好,你师娘她救了你,也挽救了《青囊书》,好人有好报,所以南海仙人才会赐福于她。你照顾你师娘再休息几日,然后跟我们走,我送你们去一处安全的地方,哪里与世隔绝,你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且可以尽情发挥你的医术。”李孝之一听又跪下磕头,不住的称谢,潘归蒙把他拉起来说:“你进去照顾你师娘吧,我们去买些吃的,很快就回来。”
潘归蒙和任铃儿骑上赤兔马,朝着宛城方向疾驰而去,很快便到了宛城,二人采买了很多吃食,又买了一辆马车套在赤兔马上,等回到村子的时候,天也暗了下来。潘归蒙和任铃儿都不会做菜,因此买了不少熟食,李孝之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多好吃的了,但是他吃之前还是不忘先伺候师娘吃了一碗粥。
华佗的妻子,也就是李孝之的师娘,叫做张氏,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跟随华佗这么多年,医术也懂一些,也能够识文写字,李孝之在她的培养下,医德和医术都不断进步。张氏能下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潘归蒙磕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潘归蒙把自己接下来的安排和她说了一下,她自是千恩万谢。她带着李孝之这两年过的极为清苦,这回遇到潘归蒙,总算生活有了着落。
过了几天,张氏身体康复了大半,潘归蒙让李孝之把东西收拾收拾,让任铃儿陪着张氏和李孝之坐着马车,自己骑着赤兔马,一行人朝襄阳行去。虽然以赤兔马的功率,拉着马车也能达到每小时八九十公里的速度,但是由于古代的路面条件和马车的构造,决定了马车的速度不能太快,不然马车就会非常颠簸甚至被颠散架。反正潘归蒙和任铃儿这次出来是游玩的,也不着急,一路上慢慢走,走了好几天才到襄阳城。
路上,潘归蒙给张氏和李孝之重新编了个身世,张氏是襄阳一位普通医生的妻子,李孝之是这位普通医生收的徒弟,也学了一些医术,后来这位普通医生机缘巧合得到了一部非常高深的医书,但不知何人所作,李孝之天资聪慧,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医书上的知识,终于练成了一身好医术。前不久,这位普通医生去世了,张氏和李孝之无所依靠,正巧遇到了潘归蒙,潘归蒙便答应收留他们。有了这样一个身世,人们便不会联想到华佗,这部医书也有了来历。
襄阳的祥瑞酒楼虽然也是潘归蒙名下的产业,但潘归蒙还是第一次来,掌柜的是原来跟着车儿在许昌和邺城都呆过的,和潘归蒙也熟识,见潘归蒙来了,又惊又喜,忙安排上房和酒菜,潘归蒙简单的问了一下酒楼的大概经营情况就把他打发走了。过了一会儿,车儿和梁瑞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左喜也到了,大家便一起坐下来喝酒聊天。
潘归蒙把李孝之介绍给大家,只是说他医术高超,但是没有说他的身世。潘归蒙不说,大家自然也不会问,潘归蒙让梁瑞安排车马和护卫护送张氏和李孝之去山寨,一定要确保安全,并说明李孝之以后是准备培养作为医药副主管的人选,让梁瑞回去后通知赵全妥善安排,潘归蒙发话,梁瑞自是无有不从。
安排好张氏和李孝之,潘归蒙松了口气,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送走了张氏和李孝之后,便带着任铃儿到襄阳城里闲逛。中原地区常年战乱,而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很安定,很多人拖家带口都来到了荆州,特别是文化人和手艺人。刘表死后,曹操领军来攻,刘琮直接投降,襄阳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破坏,因此荆州的治所襄阳也成为了当时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几个城市之一,其规模和繁华程度几乎可以和邺城相媲美,而人口数量和文化气息更胜于邺城。
但是现在毕竟是乱世,潘归蒙担心任铃儿长的太漂亮引人注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是让她化妆成一个书童模样跟着自己。两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着,到处看看、吃吃、玩玩,这种陪心爱的人逛街的感觉,让潘归蒙心情大好。
突然,任铃儿拉拉潘归蒙小声在他耳边说:“你看,那边有个人长的挺帅的。”潘归蒙扭头定睛一看,顿时笑道:“走,我们约他喝茶去。”任铃儿惊道:“你真的啊,我就是看了一眼而已,不至于吧。”潘归蒙拉着任铃儿来到那人面前拦住他去路,那人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忙施礼道:“哎呀,老师,您也在这里啊。”潘归蒙笑道:“走,喝茶去。”
这人正是诸葛亮,按道理他本应在刘备驻守的荆州江南四郡,怎么会跑到襄阳来了?这就涉及到古代谋士的职责问题,古代谋士有两种,一种是荀彧这种,一开始以出谋划策为主,后来由于政治才能突出被委以重任,成为有实权的官员;另一种是郭嘉这类,基本上不负责处理政务,领一个虚职,主要还是负责出谋划策,但这类谋士手上一般都会有一张情报网,为其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信息,有必要时也会亲自出去勘察地理、打探消息,这样才能为主公决策提供最精准的建议。而诸葛亮原本就在荆州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情报网,虽然刘备已经败退到江南,但是情报网仍在,这次他就是来襄阳打探消息的,谁知道被潘归蒙给撞见了。
三人来到一处茶楼,找了个包间坐下,诸葛亮还是很警惕的,看了看任铃儿问道:“老师,请问这位是……”潘归蒙笑道:“你可以称呼一声师母。”诸葛亮一听忙起身施礼道:“哎呀,原来是师母,请恕学生眼拙。”潘归蒙笑道:“不怪你,出门在外,扮成男装行走方便些。”诸葛亮说:“是,是。”潘归蒙对任铃儿说:“这位就是我以前和你提过的诸葛亮,字孔明,现在是刘备的军师。”任铃儿说:“哦,果然一表人才。”诸葛亮说:“师母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