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鬼谋士 > 第79章 逆天改史料 北方归一统

第79章 逆天改史料 北方归一统(1 / 1)

潘归蒙看着卞夫人离去的背影,心想:你现在说嫡长子继嗣,恐怕有些嫌早吧,到时候曹丕和曹植会有一番相当激烈的争斗,到时候你仍然会举棋不定。

回到家,潘归蒙又拿出几粒抗生素,融在水里后分成数份,让人分别给众生病的孩子喝下。抗生素一用,立刻药到病除,众孩童很快都又活蹦乱跳起来,整个府宅又恢复到往日那种有序又热闹的样子。

曹操北伐去了,按照历史进程,要一年多才能回来,潘归蒙便着重发展自己的酒楼和商行业务,有空就呆在家里给孩子讲讲课,公务方面也就两三天去藏书阁转一转,看看大家书籍资料整理的进度如何。

这一日,潘归蒙在藏书阁转悠的时候,发现吏目们正在整理史官记载的史料,便饶有兴趣的翻了看看,想知道史料里是怎么记载贾诩的生平的,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这记载的和后世流传的史料有很多地方不一样,而且详细的多,特别是自己辅佐董卓和李傕郭汜治理国家的部分,还有自己帮助皇帝逃离长安的历程,都记载的很详细。潘归蒙心想,这些史料如果流传到后世,很多人看了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历史进程会产生蝴蝶效应,一点改变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于是潘归蒙决定,利用自己目前的职务便利,把这些资料按照现代资料记载的内容改一改。

古代人对于史料是非常重视的,有些时候皇帝想要改史料,史官宁死也不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他们宁死也要维护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所以,潘归蒙想要改史料,这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身败名裂,以后将寸步难行。

白天人多,肯定是不行的,一般到了天暗下来以后,除了轮值的人,其他人都回去了,所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是最好的,而且潘归蒙还保持着现代人晚睡晚起的习惯,一般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从吃完晚饭到睡觉,中间有好几个小时,足够做很多事情。

为了稳妥起见,潘归蒙在众多吏目中培养了几名心腹,好处给的足足的,然后安排这几名吏目轮流晚上值守。潘归蒙告诉他们,自己要加班看资料,但是不想被人知道他如此勤勉,以免遭到同僚的嫉妒,这些人一来知道潘归蒙的手段,二来拿了潘归蒙的好处,自然知道怎么做,所以潘归蒙晚上在藏书阁做事,他们便在门口把风。

修改史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把需要修改的部分全部找出来,由于史料大多用竹简记载,需要把竹简拆开,把里面需要删除的部分拿掉,再把需要添加的部分加进去,再把竹简重新串好。而且不仅要让新加进去的部分和原来的部分上下文通畅,而且字体、文风、竹简的质地都要和原来的部分相对应,所以弄起来非常的麻烦。有的时候找不到相同的竹简,只好把一整卷重写一遍。

潘归蒙忙了好几个月,总算把关于自己的相关资料都改过来了,后来一想不对,还有关于吕布的资料,以及由于自己和吕耀祖的出现,导致其他的人和事发生的变化,都要改过来,这里面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这个事情还不能让别人帮忙,只能自己一个人弄。

从曹操出征到凯旋回来,前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潘归蒙几乎每晚都在做这件事,累的老眼昏花,终于在曹操回来之前基本完成了。潘归蒙叹了口气,总算完成了个艰巨的任务,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使命了。

曹操凯旋归来,整个北方全部平定,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痛的。首先,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在远征的途中病逝了,郭嘉本身的能力不必多说,最关键的是,今后曹操在作出错误决策时,再也没有人能够劝谏他了。其次,可能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的,是张绣在远征途中病故了。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张绣在曹营只是一个边缘人物,远远不及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等等重要,其实不然,这里需要着重的解释一下张绣这类将领的重要性。

古代的将领分为几个类型,最厉害的是自身武力又高、统领指挥兵马能力又强、作战经验丰富的顶级将领,这类将领非常的稀有,而且只有大的势力才会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颜良和文丑,所以当年最混乱的时期,有了颜良文丑的鼎力相助,袁绍才能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如果不是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机缘巧合把颜良文丑给干掉了,官渡之战曹操可以说是毫无获胜的机会。

曹操手目前只有张绣是这类将领,夏侯惇、张辽、高览、张郃、徐晃勉强也算,但都比颜良文丑逊色一筹。因此张绣加入曹营后,成为曹操率军出征的最大利器,为曹操平定北方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他才能力压曹营众多嫡系将领独享食邑两千户的最高待遇。

后世很多人读三国历史的时候猜测,曹操给张绣食邑两千户是笼络人心,做样子给人看的,其实不然,张绣的实力和战功完全配得上两千户的食邑;有人还说张绣之死是有阴谋在里面,这些都是臆想而已,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众所皆知,连关羽这种货色曹操都愿意给很多好处去招揽,现在好不容易能有张绣这么一员顶级将领,一定会去百般笼络,怎么会去害他,这不是自毁长城吗?另外曹丕更不可能去害他,毕竟张绣干掉曹昂,曹丕是最大的受益人,就算现在曹丕年轻看不清,但是曹丕背后的卞夫人肯定明白的很。

再看孙权和刘备手下,吕蒙勉强算一个顶级将领,统御能力没问题,武力稍弱了点,太史慈勉强算一个,武力值还可以,统御能力偏弱了点,后期的魏延勉强算一个,黄忠、马超也勉强能算,但是各方面都不如张绣,如果孙策还活着,也能算一个顶级武将。

在顶级将领之下,是统领指挥兵马能力很强的高级将领,他们统御力和顶级将领相当有的甚至还略高,但是武力比顶级将领弱很多,在实际战争中,这类高级将领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顶级将领。《三国演义》小说其实给了后人很大的误导,为了提高小说的可读性,里面杜撰了大量武将单挑的情节,让人感觉将领最重要的是武力,其实不然。古代战场并没有那么多一对一的单挑场景,更多的是武将指挥和率领兵马去冲锋陷阵,武将的统御指挥能力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一个将领自己武艺再高强,在一整支军队面前就像是螳臂当车。像曹操手下的曹仁、夏侯渊、李典、于禁,孙权手下的周瑜、陆逊,都是这类高级将领。

在高级将领之下,是统御力一般但是武力值很高的保镖型将领,比如典韦、许褚、赵云、周泰,这类将领往往担任君主的护卫队长,但是让他们独当一面去带兵打仗就不太行了。另外像关羽、张飞,介于高级将领和保镖型将领之间,他们武力可能比保镖型将领略低,但是统御能力要略高于保镖型将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越是大的势力,顶级将领和高级将领越多,正是这么多能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才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势力,当年要不是袁绍的性格缺陷和一连串意外事件,统一北方的肯定是袁绍。后来三国鼎立之后,曹魏势力一直全面压制着吴蜀,也是因为曹魏势力的人才济济。相比于曹魏势力,孙吴就要逊色的多,还好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能独当一面的都督一棒接一棒衔接的很好,孙吴势力才能成为第二大势力,而且延续了很长时间的兴盛。而蜀汉势力就更弱了,只能偏安于交通闭塞的益州,统兵打仗也只能启用一些比保镖型将领略强一些的将领。

《三国演义》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仁义礼智信这些正统的道德观,极力美化刘关张和蜀汉势力并丑化曹魏势力,编造出一个五虎上将的概念,让人感觉五虎上将比曹魏势力和孙吴势力的将领都要厉害,实际上是对后人的一种误导,试想一下,如果五虎将都是顶级将领,蜀汉政权怎么可能偏安一隅,肯定早就把另外两家压着打了。

事实上,不仅五虎将的能力没有《三国演义》吹嘘的那么厉害,历史上甚至就不存在所谓的五虎将,而只有前后左右四位将军。最能验证所谓五虎将能力的典型战例就是关羽的败亡,关羽当时是刘备手下最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了,他对曹魏发动突然袭击,时机上是没有问题的,并依靠天气的帮助打赢了于禁取得了先手优势,不过战果也仅仅是拿下了一个城而已。但是后来曹操仅仅派出了第二梯队的徐晃,便把关羽压制住并击败。随后吕蒙这样的顶级将领出手,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把关羽和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全部灭掉,这是多大的差距,从此也可以看出所谓五虎将的成色。

这里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历史上类似《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仅仅是小说而已,三分实七分虚,千万不能拿来当史书看,我们在研究一段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

言归正传,郭嘉和张绣的相继去世,对曹操是极大的损失,相当于文武各失一根顶梁柱,这对曹操的心态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在曹操回到邺城后不久,辽东公孙康便把袁熙和袁尚的人头送来给曹操,并表示归降之意,袁氏一族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曹操命人在邺城旁边临近漳水的地方开挖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其意图很明显,就是在为南征做准备。不过在所有人看来,挖玄武池训练水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最少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出效果,潘归蒙也能纳闷,明明没多久就要南征了,还兴师动众挖玄武池干吗?

曹操一边训练备战,一边在政治上也在不断的加强集权,排除异己,因此他需要经常往来于邺城和许昌之间。这一日,曹操刚出城去许昌,祥福居就派人来报,说之前那位女子又来到寿字6号包厢了,潘归蒙知道,按照史料,曹冲的死期快到了。于是他拿出十粒抗生素,用水化开装到一个小葫芦里封好,来到寿字六号包厢与卞夫人会面。

卞夫人果然是来催促潘归蒙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曹冲的表现越来越亮眼,曹操已经好几次打算立曹冲为王储,但是由于一众维护嫡长子继嗣正统的人反对未能成行,卞夫人感觉已经不能再等了,因为曹操的心意已经非常的明确和急迫,而且曹操现在头疼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因为医治头疼的问题,甚至把华佗给杀了,而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可以极大的分摊他的压力。

潘归蒙一坐下便拿出小葫芦递给卞夫人。卞夫人问道:“这是何物?”潘归蒙笑道:“这就是我上次和你说的那种无色无味,无人能识的毒药。这个药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尝起来和普通的水一模一样,如果人只喝一两滴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如果全部喝下去,也不会立即死亡,而是会变成一种无药可治的病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死亡。”卞夫人说:“好,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潘归蒙说:“这个药极其珍贵,一共就这么多,只够用一次,所以一定要当心,不能弄洒了。”卞夫人小心翼翼的将小葫芦收好,说:“好,我一定当心。”潘归蒙说:“以后你如果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就直接来这里。”卞夫人看着潘归蒙说:“我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何先生愿意如此帮我?”潘归蒙笑道:“你觉得呢?”

其实卞夫人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潘归蒙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先打个马虎眼,然后赶紧想怎么回答,因为总不可能说是为了维护历史进程吧。卞夫人说:“从在洛阳的时候,先生第一次来我家,就开始帮我,我之前和先生也非亲非故,当时我的情况那么窘迫,也没什么好报答先生的。”潘归蒙笑道:“要是我说我是垂涎于夫人的美貌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平原 陆谦郦妃Summer晴空 大太监陆谦郦妃 押子 我在宋朝建设盛世 大明望族 百年壶间醉 战隋 重返大隋 大唐音乐人,唱哭各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