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气氛有些诡异,绝大部分官员都对这次大秦帝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对外胜利而欢欣鼓舞,而事件中心的几个人却显得都不是那么开心。
蒙恬蒙毅如此,李由也一样。
东路军所遭遇的事情已经传遍朝堂上下,不过虽然伤亡甚多,但主要责任却不在他们,这一点包括秦皇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而且他们能以少胜多,在平原上和匈奴二十万大军交战不落下风,甚至还能逼走他们,这本身也是大功一件,不然大秦东北角将会被这二十万匈奴军搅得鸡犬不宁。
只是他们不知道,匈奴退走东胡,究竟是谁的功劳。
蒙毅已经通过蒙恬得知莫问天还活着的事情,只是在蒙恬的描述下,莫问天活着还不如死了,这个消息一点都没有让蒙毅开心起来,相反却越来越沉默。
李由自从回来,就没有踏入李家门口一步,一直待在城北军营躲着李斯。本来李斯已经准备好庆功家宴等他回来,却三番四次地到军营找李由,都被李由断然拒绝。
一直到今天的朝堂,李由从进门开始就没有正眼看过李斯。
李斯是多么聪明的人,多少也猜到李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
他怕的不是李由知道,而是怕李由告诉蒙恬。
所以这几个人的表情都不怎么好。
人已经到齐,陈德生向前一步,高声喝唱:“恭请大秦国尉蒙恬大将军,喜报北伐匈奴之战果!”
蒙恬走到大殿中央,抱拳向秦皇施礼,朗声汇报:“秦皇三十二年秋!我大秦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伐,经过数月努力,成功将匈奴大部赶出黄河以北,驱赶至狼山、阴山、大青山以北。其中中路军成功攻陷匈奴西北大本营,缴获粮草物资无数,杀匈奴两万余人,迫使头曼单于弃城逃亡;西路军佯攻月氏腹地,引月氏八万大军从匈奴大本营分兵救援,后被西路军牵制在西域荒漠,我中路军在攻陷大本营后,由中路军副帅李由带领绝大部分将士南下夹击月氏大军,一举将其歼灭,至此一役,西域再无威胁!东路军出雁门关后,遭遇埋伏在大青山后方的匈奴与东胡的二十万联军,斥候狄弓冒死传递信息,东路军第一时间撤退,保存实力;东路军小将李超带领家门子弟及两千士兵,制造假象将匈奴引至大青山,拖住大军近十个时辰,也为东路军撤退争取近一天的时间;后李超等众人冒死从大青山南面越过峭壁下山,沿途整军支援被追击上的东路军,经过一天的激斗,杀匈奴四万余人,我军伤亡甚少,可以说全身而退。这支匈奴军可能深知大秦将士的强大战力,没有选择南下,而是转而退往东胡。至此,北伐之战在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况下,取得我们既定的最佳战略结果。匈奴联军损失十数万人,我军伤亡不足五万,可谓大胜!”
李超及李家子弟有些懵,莫问天呢?那个赫赫有名的上将军呢?
不说整个战役的关键点是他,就是东路军能半身而退,所有的功劳都属于莫问天都不为过,为什么只字不提?
蒙恬不提,蒙毅、李由为什么不说话?他们不认识莫问天吗?莫问天做了什么他们不知道吗?
正当李超一脸懵逼的时候,秦皇反而主动提起莫问天。
“他呢?”
“他......东路战场一役,下落不明。”
“......可惜了,朕还有些事没让他办呢,有找过吗?我觉得他不会那么轻易......”
"陛下,东路一战,打的天昏地暗,匈奴损失四万多人,我方......伤亡也不小,他再强,人力有尽时。”
蒙恬为什么说谎?
李超这时彻底忍不住了,直起身子就要迈步出去,结果被他身后的蒙家子弟紧紧地拉住。几个人要么抱着他身子,要么按着他四肢,还有紧紧捂着他嘴的。
要不是身边都是东路军的熟人,早就告他们一个藐视朝堂的重罪。
“师兄!师兄!你不要捣乱!大帅这么说自有他的用意,你有什么不满等朝堂结束去问大帅,现在你出去会掉脑袋的!”蒙家子弟在李超耳边悄声劝他。
李超挣扎一会也就不再动了,他忽然感觉到这一切都像一场戏一样,做给其他人,也是在做给自己看。
“国尉所说的斥候狄弓在哪?”
“回陛下,此人被匈奴囚禁遭受非人刑罚,身受重伤无法前来。”
“这是拯救东路军的功臣,必定要重赏,小德子,记录在案。”
陈德生应声,掏出一份竹简,用红笔在上面写上名字。
“那个李超呢?年纪轻轻便知舍生忘死拯救我大秦将士,在哪?”
蒙恬回头看向大殿门口,这群平常没有资格上朝的小将士卒都在那里,随着陈德生的宣召,李超带着一脸的不爽出现在蒙恬的视线。
蒙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知道李超听见他刚才的汇报,没有如实说莫问天的情况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可这就是一场戏啊!
这李超,跟他爹一个性子。
李超缓步向前,单膝跪地给秦皇行了个军礼。
“你是李超?”
“回陛下,是。”
“......我怎么看你像一个人?”秦皇这是明知故问,李超的身份他早就知道,只是暂时不想说,也是给李超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这次的北伐能捞到一些军功,秦皇也多少给李信一些面子,给他儿子一个不大不小的赏赐。
可虎父无犬子,这李超的消息传来,确实给了秦皇一个惊喜。
李由是集蒙恬和李斯两个人的心血培养起来的优质接班人,可是总的说来下一代的优秀人才还是太少,这李超忽然冒出来,也算是给大秦帝国注入一股很好的新鲜血脉。
“回陛下,家父......家父李信。”李超实际上是不想说这个的,总有一种子凭父贵的感觉。
秦皇装模作样地惊讶:“李信?那个敢当面跟朕说辞官不做的王八蛋?”
虽然秦皇是这么说,但一众官员都知道秦皇是在开玩笑,引来一阵哄笑。
当然,谁这么说自己老爹,当儿子的肯定笑不出来,就算他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