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皇宫内,一名小宦官匆匆走进正殿偏厅,与站在正殿外守候的陈德生耳语几句,陈德生略一沉思,便悄然走进正殿。
正殿上秦皇正手握竹简不知在看些什么,听到陈德生的脚步声,头也未抬地问:“什么事?”
“回陛下,去接英灵的队伍已经出了西城。”
“嗯,知道了。”
“只是,这队伍有些不太寻常......”
秦皇这时放下手中竹简,抬眼看了一眼陈德生,他知道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把这种小事特意启奏,便奇怪地问道:“如何不寻常?”
“此次送灵队伍是由蒙家亲军和英烈祠的守卫护送,共千余人。但是在接完英灵牌位后,自发跟着队伍前去英烈祠祭奠的人越来越多,半个咸阳城的商户商贩和普通人家都去了。现在队伍越来越长,前面的队伍都到达英烈祠,后面的队尾都已经排到了西城门......”
秦皇愣住了,他一开始和蒙恬蒙毅他们想法一样,都是借着这次机会重振大秦军队的士气,哪里会想到这么一个称不上国祭的活动,却能影响半个咸阳城的人。
“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哈哈哈哈!”秦皇想通这其中的关节,不免哈哈大笑。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陈德生这马屁拍的时机不错。
“传我口谕,免去南城半年人头税,西城外农户半年赋税。去吧!”秦皇大手一挥,恩令遂下。
陈德生得此恩令,急匆匆地出宫传诏而去。
英烈祠。
城西距离英烈祠并不远,不过五里多路,众人步行也不过半个时辰左右。
只是这一路上,除了最后面英烈祠的守卫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前面的蒙恬等人以及蒙家秦军都不清楚后面的情况。
直到到达英烈祠,一大清早便到此等候的百官先发现队伍的异状,因为这英烈祠是建在一个不高的山包上,阶梯不高,但胜在平台够大,百官居高临下地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都有些诧异。
走在最前面的蒙恬等人都很奇怪百官都愣在原地没有注意他们,而是眼神直勾勾地向远处看去。
李斯快步走到蒙恬面前,对着蒙骜的牌位深鞠一躬,马上便问:“蒙国尉,这后面的人都是你带来的?”
“没错,都是我蒙家亲兵!”这大秦能把私兵如此光明正大介绍的,只此一家。
“这......这也太多了吧!”
“哎,不多不多,谨遵陛下要求,不足千人罢了。”
“千人?这怕是有万人吧?”
“怎会有万人,李丞相不要妄言,就只有身后......”
蒙恬心里还憋着一口气,这李斯要呈口舌之争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吧,他为了澄清人数,站在英烈祠台阶之上回头望去。
这一望,着实吓了他一跳,不知什么时候身后的队伍变得如此之长,好似当年行军般壮观。
扶苏和徐福以及台阶上的众人见蒙恬目瞪口呆地看着后面,都纷纷回头望去,无一例外,全被如龙身般的队伍惊呆了。
“这......什么情况?”
所有人心里都在想同一个问题。
大家愣愣地看着绵延数里的队伍,蒙家亲军站在台阶下面,排好队形将台阶守住,以防事情有变。
这时在队伍最后的几名英烈祠守卫跑了上来,向扶苏和徐福禀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百官和蒙家一众人等唏嘘不已。
本来等蒙恬他们把牌位接来,祭奠仪式便马上开始,但是为了不辜负这些自发到此的民众,蒙恬等人就在英烈祠的台阶上,等着这些民众到场。
时间在这时候已经失去作用,等待也变成充满感激的词语。
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一个民众也站定当场。从建立之初就几乎渺无人烟的英烈祠,现在万人祭拜!人头攒动间,无一人闲谈,肃穆安静,只有在咧咧风中摇曳的黑龙旗在发出阵阵呜咽。
都到了,却沉默着。民众们都抬头望向台阶上众人手中的牌位,对迷信深入骨髓的他们,唯一的好处便是对逝者的无比尊重。
他们默默地看着,台阶上的众人也默默地看着他们。
蒙恬紧紧地攥了一下手中祖父的牌位,心想:“怎么样?祖父,这像不像我们征战沙场,点兵领将的场面?不过这些都是百姓,都是自发来悼念你们的民众,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便是这黎民百姓,便是这淳朴良善的民心。值了!”
杨伯也是轻轻地抚摸着手里的牌位,喃喃自语地说:“看那,老兄弟。这些都是来祭拜你们的百姓。老汉我没有辜负你们,亲手把你们送进英烈祠,老汉我死而无憾!”
所有人的心里都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就连莫问天心里都震撼无比,万人大场面他是头一回见,又是这么庄严肃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毅、感激的表情,无比敬仰地看着他们。
蒙恬这时低声喝道:“蒙家亲兵听令,敬礼!”
不止是蒙家亲兵,就连英烈祠的守卫都对着这些民众行了军礼,让这些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待遇,只会被城中守军时不时欺负的民众大为震撼。
这才是大秦的将士!爱民如子,守家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