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张氏的事要是换到涂月自己身上,她可没有那么大度,养着小三的孩子。是因为她和张氏出生的时代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同。
涂月也曾委婉地劝过张氏和离的事情,是张氏不愿意。在这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她们总得活下去啊!与其被人踩着,还不如暂时蛰伏,顺应时势,好歹能活的痛快些。
她也曾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嫁的人,也如同赵书一般,违背当初的誓约,她应该怎么做?大概率是会和离的,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她又不是养不起自己的孩子,男人?满大街都是。
只是张氏考虑的事情太多了,甚至疑心才四岁的小露月,涂月觉得这没必要。既然张氏忌讳她精通诗词,就让她学点别的手艺傍身好了。
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剧情持续崩坏下去,小露月的女主位置不保,也好歹有一技傍身,能够养活自己。
涂月给小露月安排了府里绣工最好的绣娘教她学刺绣,想着就算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小露月也可以靠着这个手艺养活自己,不用靠男人。
小露月也算是给涂月长脸,约莫一个月的功夫,就比涂月学了半年的时候绣的还要好。八壹中文網
“知道姐姐为什么要你重点学女红吗?”
小露月摇摇头,甜甜的笑着,“不知道,但是我喜欢这个。”
如果把封建社会的女子看做一份职业的话,诗词歌赋、女红还有礼仪规矩就像是封建背景下的学校一般,当然这些也有她们的考核方法。等到女子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就能通过考核,然后用来赚钱,赚名声,赚男人。
读书只为明理即可,毕竟她们全都参加不了科举,如果以后朝廷改了这个,那也好办,她们都读过书。再者说来,小露月到底是和涂月与蒲月不同,涂月和蒲月是嫡女,若是读书读的好,张氏定然觉得骄傲。甚至赵书都会出去夸赞,我那两个女儿才华横溢,咏絮之才!
可这事放到小露月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她若是在这方面大放异彩,就会让张氏心理不平衡。继而压迫涂月和蒲月,还会损了小露月在张氏心中的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涂月可是想了半天,才想到这样一个适合庶女,即使出挑些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避免她成为别人妾室的机会。
涂月捏了捏小露月的脸蛋,“你喜欢就好,姐姐能帮你的也不多。”
蒲月则是完全相反,她还蛮佩服小露月的,才四岁大,就比自己绣的还要好了。
“露露,以后二姐的帕子,香囊就拜托给你了。”
小露月还是第一次这般被人需要,兴奋极了,对着蒲月拍拍胸脯道:“二姐姐放心!包在我身上。”
小大人的模样,惹得涂月笑的不行。
小露月办事是真的可靠,到底是原书女主角,那天赋就是不一样。过年的时候,就已经给张氏做了帽子,还给赵书蒲月做了帕子,涂月还得了一个钱袋子。
过了年,涂月就十三岁了,离及芨又近一步。二月二那天是二房嫁女儿的日子。
从前涂月接触很少的三姐姐,成婚了。她们前去观礼,蒲月是个胆子大的,还带着涂月和露月偷偷的跑到外面去看新郎官的模样。
看完之后颇为失望,“还以为三姐姐长得那么漂亮,三姐夫一定也很好看呢!”
小露月深表赞同,“二姐姐说的有理。三姐到底是怎么看上三姐夫的?”
涂月心说:你们是不是想着婚嫁自由呢?
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经常教她们这些,才会让她们两个有这种想法。
“二伯伯与二伯母已经是很疼三姐姐了,别人都说三姐姐这个年纪才嫁出去,是老姑娘呢。”涂月停了停,觉得教给蒲月和露月啃老也不对,于是又说:“三姐夫是三姐姐自己选的,虽然长相不如三姐姐,但是对三姐姐极好。还没成婚的时候,就把家产全都交到三姐姐手中掌管了。”
这个时代男女之防倒也没有那么严重,青年男女相亲后,一同出游也是常有的事。不过都跟着家中的男丁呢,小年轻们也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而且出游能去的地方不外乎踏青,上清观之类的地方,人多的很。
涂月是怎么知道二房的事情呢,还是因为她八卦,喜欢吃瓜。本来是丫鬟们口中说着玩的,夸赞二房找了个好女婿,还未成婚就把财政大权上交了。涂月一听,就来了兴趣,这事放到现代,他也绝对是个好男人。难怪三姐姐会忽略对方长的不如自己的相貌,也要嫁给他了。什么都听她的还不算,还主动上交,以表诚心。
姐妹几个说完吉祥话,就跟着张氏去席面了。当初她们离开大宅后不久,二房也搬了出来,说是和大房不合,就连老大死了,他们二房也没来。估摸着闹得很不愉快,不然也不至于连一点体面都不留。
不过涂月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三房的事,大伯母那人她也接触过,是一个喜欢占小便宜的性子,不过人也算老实,不太会耍心眼儿。二房嘛,二伯伯是个憨厚的,二伯母是一个贯彻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占我便宜的人。这妯娌两个,要说互相看不惯,那倒不至于,顶多是二伯母看不起大伯母。
再加上从前大伯和二伯同在工部,两家难免互相比较。若是没有旁人挑拨,断不会闹到这种地步。不过也有可能是涂月对他们的了解不够,无法得知真相。
回来的时候,张氏就一直念叨着,“你三姐姐多么孝顺呢,你们二伯母也没给她置办多少嫁妆,她和夫君两个人还留下半数,让你二伯伯、二伯母养老用。”
赵书道:“你和孩子们说这些做什么?只有那些没出息的人才会惦记着女人的嫁妆呢!你嫁给我这么多年,我可曾动过你的嫁妆?”
涂月这才回过味来,原来张氏是把算盘打到她们三个的嫁妆身上了。合着刚才那话的意思是,我也不会给你们准备多少嫁妆,你们要向三姐姐学习,孝顺父母。
无语,张氏家境虽说比不上赵家,但也不差啊,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难道说生了儿子以后,她就感染了什么莫名其妙的病毒,变成了一个目光短浅且轻视女儿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