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舆论(1 / 1)

天气晴好,骑驴进杭州。

小二牵过驴绳,唐伯虎进到了一间客栈歇息。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一番说学逗唱,不时引得客栈众人连连叫好。

“陛下是真龙天子转世,圣德庇佑大明,不要说前几日邪教叛乱,就是这几天的地震,诸位去问问同往年相比少死了多少人?”

…………

“千错万错,叛贼的错,他们见不得大明的百姓生活好,总是想把我们拖下水!”

不时有人交头接耳,义愤填膺“狗娘养的,我恨不得杀了这些畜生。”

“我挣这些钱容易吗?怎么都惦记着比我脸还干净的兜!”

吵闹之声愈加喧哗,仿佛给在座的几人一柄砍刀,就能上九镇杀敌去。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想。

人群中总有些不和谐的声音。

“我就说,难道朝廷一点错都没有,至少那群大老爷也没有管住手底下的人。”

有人窃窃私语:“无风不起浪,朝廷必有过错!”

说书人的耳朵微微一抖,眼珠滴溜溜地转动着,巧妙地调整着茶肆里的气氛。

把矛头对准了白莲教和鞑靼!

立了一个靶子,煽动众人的仇恨,异样的声音也在大潮的裹挟中荡然无存。

唐伯虎要了一杯茶,却迟迟不喝,一直等到茶水都凉了。

他出神地听着说书,回想起自己这十多年的放荡不羁,往事如烟云历历在目。

“啪,话说当日,文坛领袖王阳明,华盖殿内舌战群臣,这场辩论好生激烈,一连三天昼夜不休,才有了我们用的大明天宝!”

他右手弓如满月,捏起手中木块,毫不迟疑砸向桌案。

“啪”——唐伯虎突然意识到,他引以为傲的文学才华,诗词歌赋,或许在过往皇帝的眼中都不值一提。

他和那些,空谈大论的儒生并无二致。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辜负的人。

唐伯虎曾经兼济天下救度苍生的理想,成了笑谈。

只是如今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悲凉和不甘。

凉茶入喉,却是另一种味道。

到了现在,他才算是彻底放下了,放下了过去风流才子的身份。

唐伯虎,大明学宫学监才是新的坐标。

他从心里,认可了朱厚熜,也认可了自己臣的身份。

“凭什么只能兑换完好的纸钞,我家那几大罐,就不能换成新的天宝!”

“要我说,穿得破点去救济局门口睡着,多躺几天,也就有了几日的辛苦钱。”

耳边听到窃窃私语,唐伯虎撇嘴一笑,桌上掰断几根筷子。

他屈指一弹,果不其然,客栈内响起了数道惨叫声。

唐伯虎唱着小曲,随手将一张天宝压在竹筒下。

对于过去他是不幸的,但对于现在,唐伯虎似乎用多年的痛苦换来了此刻命运的垂青。

京杭运河上,石德宝也收到了追查过往疑案的消息。

他解下披风,任由浩浩江风振荡衣袖。

举起铜杯,他将清酒撒入江中。

敬故人,也在敬心中遗憾。

“顺之兄,你看到了吗?你我当年都没有错!”

他哑声道:“只是我选择苟活于世看到了希望,而你以死明志去阴间追寻公道!”

国家大局中渺小如微尘的个人,被辜负的却是全部的天赋才智和赤诚之心。

他们的疾呼无人倾听,他们的呐喊无人在意。

朝廷视他们如弃履!

他从袖中掏出了珍藏多年的一本文集,一页一页翻过熟悉的诗篇。

石德宝迎风而立,沉默了很久。

“或许你是对的,人间还有比个人荣辱和生死更重要的东西,只是你看不到了。”

他一甩衣袖,将铜杯丢入惊涛。

“就有我,替你好好看看!”

“掌柜,不用找了,多的打赏说书先生。”八壹中文網

他背着手,嘴中哼着江南小曲,潇洒离开。

放下,并不是说,他就会被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相反,唐伯虎产生了更大的野望。

他要把天性自由带入官场,为官也可以不必条条框框枷锁缠身。

杨廷和如往日一般早起,洗漱穿衣,让下人为他诵读早一天就准备好的文书。

他洗了两把手,温热的毛巾敷在脸上。

但过了很久,他都没有把毛巾拿开。

凉意从脸部向他身体侵袭,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经不是首辅了。

沉默着,将纸䇳,玉印,墨笔,等东西准备好。

他坐上新制的木轮马车,在马夫的吆喝声中驶向紫禁城。

单手探出幕帘,杨廷和挥手辞去下人的搀扶。

他利落地下车,整理着装,似乎想借此证明什么。

清晨的薄雾还未退尽,蒸腾的水汽化作云烟笼罩紫禁城。

当杨廷和行到午门前。

从群山之巅吹来的风,拨开云雾,绵延出千重殿宇。

碧瓦失瓽,殿宇耸峙,这片土地上最雄伟的宫殿将自己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午门朱红色的墙壁,两侧展开的塔楼,就像振翅欲飞的朱雀,又像浴火重生的凤凰。

杨廷和抬头,被琉璃瓦上反射的光刺到了眼睛。

他明白,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金水桥下的碧流,蜿蜒出一个国家的柔情。

朱厚熜却在雷厉风行,作出决断。

他没有将朝臣推出去当挡箭牌,也没有下罪己诏。

他走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

让百姓,打败百姓!

“田通政切记安排好各地的宣传工作,要让百姓明白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谁。”

田锋点头称是,他是通政使司的通政使。

也是在新政中获利最多的人之一。

通政使司过去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口,在玉印出现之后,也成为了一个强势部门。

田锋甚至感觉,这位置给他一个尚书也不换,自然对朱厚熜吩咐的事万分用心。

“臣已经在各地安排人手,见缝插针,随机应变,一定让白莲教这等万恶之源被万人唾弃,让朝廷光辉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扎根!”

他熟练地运用起新造的词语,兴致勃勃地为朱厚熜讲述这几月来的成绩。

“臣等打造好舆论攻势,说书人,邸报,戏班,培养出了一支合格的队伍,也同六部商议,将统一思想定为一项重要任务对官吏进行考核。”

“每一个在朝廷府衙任职的小吏,都能带动一个甚至数个家庭,再从这些家庭向外扩散,京城的风一定吹不歪!”

朱厚熜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那,朝廷打算修建三宫,兴建宫观的事情,民间反应如何?”

思索了片刻,田锋试探着开口道。

“一年时间,足以将这件事描绘成大利天下的壮举,百姓齐声叫好的伟业。”

“一年吗?朕的时间不多了。”朱厚熜心中想道。

他随即吩咐,“通政使司不必在此事上多花心力,尽早打通全国信息网才是关键。”

田锋心中一惊,立即劝谏道。

“陛下,舆论是看不见的刀枪,言语是杀死人的暗剑,臣万万不能让您如天之德,被人描绘成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啊!”

“万里长城今犹在,京杭运河水滔滔,朕只要结果不在意过程。”

他轻笑道:“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朕又何惧世人评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风流庶子 陛下何故造反 明末之七海为王 穿越之盛唐小山贼 大明第一女谍 现代大唐 三国之公子曹丕 再见,达瓦里希! 人在汉末是兄弟就来砍我 三国之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