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蛇打七寸(1 / 1)

相比孟达的伤势。

张任的情况要好很多。

恢复了几天之后,张任就准备再次率军出击。

“将军,你身上有伤,要不还是……”

先撤吧。

邓贤也很是担忧。

张任一个人扛起了这支士卒,就是军魂存在。

一旦张任再出现什么意外,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了。

“不必担忧!”

张任咬着牙开口。

“沙场征战,身上怎么可能会一点伤势都没。”

邓贤嘴角动了动,终究还是没有能够说出口来。

这能够一样吗。

那可是快要入骨的伤势。

只是看到张任满脸的坚定之色,邓贤也只能够无奈的一道叹息!

“剑阁情况不明,我们直接从赵军背后进攻!”

张任斩钉截铁的说着接下来的计划。

邓贤也是此战之后,才知道了张任为何出来这么久,和剑阁完全断绝了联系。

赵军几乎完全阻拦了所有能够和剑阁联系的通道。

哪怕是一些不可能有人通过的地方,赵军都安排人盯着。

张任在外,完全就是孤军。

之前也是意外发现了他的军营,才会想要联合起来。

没有想到,赵军会直接杀去!

“走——”

邓贤迟疑了一下,也很是果断的说道。

张任士卒在外,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军心浮动。

必须要尽快来完成一战。

尤其是张任这一次的失利,或者说……

也是因为邓贤。

现在必须要尽快破局。

邓贤也着急起来了。

……

深夜之下。

赵军营地之中,看起来一切如常。

“将军,张任真的敢在今夜,就杀出来?”

即使已经提前确定了张任动向,李典还是不敢相信。

张任怎么敢的啊。

在和城中失联,军心不稳的情况下。

张任这时候,最应该做的,还是想办法,从另外一个方面,联系到其他蜀军。

孤军在外,和赵军碰撞。

那一旦要是输了,就真的彻底完蛋了。

“张任刚强,必会杀来。”

庞统老神犹在的笑了声。

“报,将军,张任先锋大军千人,已经冲过了军营外围,直接杀来!”

李典:“……”

“张任来了,诸位,这天罗地网,可不能让张任跑掉了。”

“这头蜀中猛虎,必须要在这里,就将他收服!”

庞统站起来,斩钉截铁的命令。

不会输。

也不能输。

这一战,必须胜!

带着赵国的骄傲。

去骄傲的告诉蜀中猛虎。

赵国人人如虎。

一支……

真正的虎狼之师!

……

“杀进去……”

张任在外,亲自冲杀。

邓贤坐镇后军。

两人的士卒加起来,依旧有五千人。

张任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战已经全部动用了。

一千先锋在前。

三千连弩军为中军。

后军才是邓贤当初的残兵。

赵军的外围营地,就是辎重为主,张任一路冲杀。

大部分都只是夷人士卒。

“将军,不对劲。”

“赵军守护辎重的士卒,一向都是杨怀的降军。”

“夷人战斗力不弱,赵军一般用来攻城!”

“……”

张任其实也早就发现了不对。

只是。

这一战。

一往无前,没有退路。

就算是赵军真的有所准备,他也必须要杀出一片天。

进则还有一线生机。

退,死!

他不会退。

他看着黑暗之中的赵军营地,就像是沉闷至极的虎狼群。

张任用力的吸了一口气。

“嘭——”

连续斩杀了十几个夷人!

终于,快要冲过狭窄的地形,冲到赵军腹背去了。

“杀——”

张任高举长枪,仰天咆哮。

他是蜀中枪王!

要带领蜀中上军,杀出未来。

若要战,一去不回。

那就,一去不回。

这一战,张任带着必死之心,击破赵军,为蜀中重新寻得一片生机!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这些跟随张任多年的士卒。

在他们的心中,张任就是他们的神。

只要张任向前,他们必将追随到底。

战争之前的浮躁渐渐消失。

凝聚起来了冲天杀意。

“轰!”

就在他们快要冲到赵中军营地的时候。

那军营之中,突然出现了上千只黑兮兮的锋刃!

“弩箭。”

刺耳的声音,划破了夜色之下的黑暗。

张任手下,就有一支弩箭强军。

他非常熟悉,这些锋芒是如何出现的。

“防御!”

张任早就为了防备弩箭,做足了准备。

这一千先锋大军,三三两两的分开,手中的小盾牌,互相拼在了一起。

周围的几个士卒,会直接组成防御来一起冲击。

“嘭!”

弩箭砸下的碰撞声之中,张任军卒的孙氏,非常有限。

“还是强啊。”

庞统放下了千里眼,冷笑了一声。

“这毕竟是多年来,同样是为了我大赵,准备的士卒。”

“他们,也已经等待了很多年。”

军师府的谋士,也是苦笑着说道。

汉中大军多年的蛰伏,一鸣惊人。

张任,也是蜀中的准备。

的确强势。

就见到了张任在战场上,和赵国先锋大军,碰撞的无比凄惨。

只是,赵军早就知道,张任强大。

若是一个纯粹的武将来,还会和张任直接玩正面碰撞。

庞统,是一个绝对智者。

打蛇,要打七寸!

他看向了张任军卒的后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风流庶子 陛下何故造反 明末之七海为王 穿越之盛唐小山贼 大明第一女谍 现代大唐 三国之公子曹丕 再见,达瓦里希! 人在汉末是兄弟就来砍我 三国之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