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林管家是女方亲属!
“好嘞!也是,大小伙子入赘,面子上抹不开,咱给多多备上嫁妆,敲锣打鼓抬过去,别人家看着,知道戚二不是那破落户就行。”董氏欢喜道。
“那我明儿就开始打箱笼家具。”沈河道。
“那也太早了吧?这不是还没看日子呢吗?”黄老爹道。
“你懂啥?娶了媳妇好过年,就年前办了,我一会儿就上彩彩家说去。”董氏摆出抢亲的架势道。
“哇!那得准备好些东西吧?喜服也得做吧?还有那啥啥啥?”黄圆圆拐不过弯。
“明儿去买了红绸让你漂亮奶奶开始做,她那儿都有着尺寸呢。棉被你不也订了好些?再让你漂亮奶奶做两套红被面。就是家具慢些?”
“快得很,板材型材都是备下的,最是不缺,我切了卯起来就是。”沈河道。
“床,柜子,桌椅,长几一套,箱笼大的得六个,小的也得有两个。”
“嗯哪!”沈河点头。
“还得要啥?”董氏问道。
自家家里办喜事都是扁担挑的,箱笼这件事还是于氏嫁过来的时候出现过一次,所以董氏也不大懂事。
“那要往风光了办,咋不得十六抬啊?”黄三郎用尽了自己的见识。
“十六抬都抬啥?”陈氏也不懂,那不就是几床棉被,几块布料,压箱底的银钱还得看收了多少彩礼的事儿啊?
“家具是前一天摆进去,有床和长几那就很金贵了。”黄大郎道。
因着做长几是整根硬木的芯材,所以这就是顶好的东西了。
“接亲那天十六抬,咱大箱笼里是放棉被布料开这盖去,这就六抬了,小箱笼一般都是一个妆匣,就是梳子剪刀称这些。”
众人点头,这个明白。
“还有一个就是压箱底银子,这个咱能备上,这样算起来就是八抬。”
众人点头:然后呢?
“一担小麦,一担黄豆,一担稻谷,一担苞米,这就是十二抬了,一对鸡,一对鸭,一对羊,一对猪,这不就十六抬了嘛?”黄大郎绞尽胆汁道。
“行!就这么办!”众人觉得这样很好,没有难度,都是家里现成的。
戚二:你们怎么这么大方?
众人:你去的是黄彩彩家,请你不要误会~
戚二卒!
吃过晚食,董氏急急忙忙就往黄彩彩家去报信,给黄彩彩和万银根说得一愣一愣的。
戚二本就是孤儿,哪里来的生辰八字,只框了框那头修整屋子,铺子那头赶喜服,家里头打箱笼的进度,就直接挑了宜嫁娶的日子,冬月二十六就嫁过去。
戚家兄弟一拥而上,喜气洋洋过来帮沈河干木工活儿。
只戚二搂着一脸懵的阿信嚎了一场,嚎完就进入了显而易见的乐颠颠状态,天天上赶着拍老丈人马屁,黄彩彩赶了几回,道是定了亲到接亲前都不能来,非不听,就来,天天来,略略略,简直就是失心疯。
黄圆圆彻底过上了咸鱼的生活,卯时去包氏屋里逗蓝蓝,吃过早食就去找吴胤轩和崔老头一起收拾洞天去。
吃过午食歇晌,晚食之前把吴胤轩和崔老头放出来,真真是悠闲的紧。
冬月初一,林晓过来收货,老的菌子还是那么些,结了一万两加些零头,倒是留下吃午食了。
吃过午食,去前院正屋和林管家说话,林管家使了个眼色,黄圆圆屁颠屁颠跑着先去把吴胤轩和崔老头放出来。
“京中来的消息,王妃明年要给世子办生日宴。”
“世子三月三生辰,京中可还冷的很呢!往年也从来不办,怎么突然提起?”
“世子来年十岁整岁,按理说也是册封郡王的时候了。”
“可若是赶在三月回京,这一路上都是风雪,王爷应当不会同意的。”
林晓蠕了蠕嘴,思量片刻道:“王爷说想在睿城办,王妃哭了几日,说,说县主明年五月里出嫁……”
“王爷就同意了?”林管家听他所言后,不可置信道。
林晓无奈点头。
“简直荒唐!”林管家低声压抑着怒气,把杯子无声的握了个稀碎。
只四个字,林管家便闭口不言,眼神中却全是闪烁的惊怒。
“信报应当会在初八传来。”林晓道。
“即刻传信回京,世子病情有变,已前往南诏休养。”过了半晌,林管家道。
“这……”
林晓为难,这时间卡的,太过牵强。
“不必!我们即刻回京,三月三,我还要赶回来种西瓜呢。”吴胤轩裹着熊皮出来。
“世子!您,您怎么?”林晓看看吴胤轩的模样,吓得腿都软了。
吴胤轩咧开黑洞洞的嘴,笑得瘆人。
“你先回去吧,我与世子再商议。”林管家道。
“是!”林晓退出了屋,感受着冬日的温度,满面怆然。
“轩儿~”
“即便父王同意,皇伯伯也不会同意,信报既然发出,那说明,想见我的人不少呢。”
“您无需理会。”
“我觉得我现在这样最适合给他们看,不然就养出肉来了,且~皇伯伯和父王定是已经有了成算。”吴胤轩摸了摸自己因为扁嘴而异常突出的下巴继续道:“我们做那些设备,工部户部都应当大概知道我们手上的银钱,消息不可能瞒住,早不来晚不来,这个时候来了,我到要看看他们是敢要我的钱,还是要我的命,呵呵呵~”
吴胤轩可能没办法正确认知自己现在笑起来有多慎人,尤自笑得阳光灿烂。
“可这路上着实太受罪了,为了他们,不值当。”
“可不是为了他们。”吴胤轩想一劳永逸,为的是自己。
“其实也不是很受罪呀~可以带圆圆,二爷爷带着圆圆,快马来回不就好了?”
吴胤轩病愈以后早就坦白从宽了。
“你不能去,太危险了。”吴胤轩道,黄圆圆扁嘴。
“若我们官道赶马车入京,沿途需得两月余才能入京,若我带着圆圆穿山回京,十日便可到达,届时若说我们没有收到信报,自然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