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把小灶挪过来?
“好啊!”
“嗯!刚刚好!”
“能不能把东厢整个挪过来?后墙不要!”
“额~我尽力?”
“先收蓬房杂物,搬过来以后糊了墙缝再整理。”
“哦!”片刻过后…
“阿信舅舅!这里也要糊泥巴啦!”
“来了!”
“圆圆,把东厢后墙拆了砖码到东墙那头。”
“好嘞!”
“呵呵呵呵~”董氏非常满意。
于氏默默收拾细软,搬到黄圆圆隔壁。
“圆圆,帮你二伯母把子南的东西收拾到正屋,跟我住几日!”
“娘,子南跟我挤挤就行!”
“你带着小小的,晚上睡不踏实,跟我住,也住不了几日。”
于氏:唉!命运最终还是对我下了手!
还是陈氏更明智,把大的小的孩子们都带去溪边玩水捉鱼玩儿去了。
“圆圆,把西厢拆完地窖弄好就洗澡吧!大郎,去把烘衣服的竹竿搬这头来!”
“诶!”黄圆圆遇到董氏,不需要思考~好开心~
“诶!”黄大郎刚回院子来不及震惊就被操控。
讲真!黄圆圆跟董氏比,太嫩了!
天边还剩一丝青色,林管家回来,看着院中的场景:能看出来,是挺急的!
“睡了?”
“嗯,刚睡下!”崔老头道。
“哪些地方要夯?”
“二伯哥,咱就先夯实了盖屋的地基就行,等房子盖完再看怎么收拾院子。”董氏道。
“他们还没回来呢?”
“在下头夯地窖呢,圆圆挖的太大了,怕塌。”董氏指了指倒座那头无奈道。
“那我也去帮忙。”林管家又起身去了。
地底下,地窖,嗯~原来差不多三十多平,现在,约莫六百平,以原来的地窖为基准往南往东挖了个四四方方。
“我来吧!”林管家接过沈河艰难顶梁的活儿。
六面墙都要夯,黄大郎夯出地基,黄老爹站在梯子上往上夯,黄三郎在那头拉着麻绳,沈河在这头顶着倾斜的木料,等泥土被一点点夯实后,将木料卡正。
“二爷爷~圆圆不是故意的~呜呜~”
“这才多大点事啊~没事没事,二爷爷来了。”林管家安慰。
里头燃着柴禾,最西北角落就是老地窖,林管家一眼就看明白了。
“大郎,你去叫他们来帮忙,沈河,三郎,你们上去洗漱歇下吧,这头很快。”
“哦!好!”两人在长久的对比认知中,非常明确自己的体力值,所以并不逞强。
“你下来!”
“哦!”黄老爹下了梯子。
林管家,用手一推,泥墙被巨大的木料卡得稳稳当当,严丝合缝。
黄老爹……
“圆圆,找最粗的木料来,截成六尺长的,十根。”
“嗯嗯!我马上回来!”
暗一他们过来的时候,梁柱都已经顶完了。
“夯四壁!”林管家道。
“是!”大家分头忙起来,一人一个锅盖,这是他们今天夯石头夯出的经验,力气持续输出,一锅盖下去,又平又快,所以听见说夯这个字,就又把锅盖都带上了。
这要不是戚光酿酒的大缸需要蒸馏后才装坛,谁家能有这么些个大锅盖?
非得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描述一下此情此景才算畅快。
“二爷爷,木头来啦!”
“嗯!”林管家抱起一根颠了颠,
点了几个人,就这么抱着大树桩子,开始震楼。
大树桩一上下间,地上和顶上的泥就夯实了。
就这么一寸一寸的夯过去,到最后,顶梁的木头都歪了!明显就是夯得非常紧。
“圆圆,歪了的梁木收起来,用不着了。”
“哦!”
等到整个地窖的梁木全部收完,大家已经拿了柴禾把墙都烧了一遍。
“今儿还有火气,明儿再往里放东西就行,都回吧。”林管家道。
“哎哟!多谢多谢,辛苦了!来来来,吃点心,吃西瓜,这会儿早都该饿了,特地做的腊肉菜饭,都来吃一口垫吧垫吧。”董氏等在这儿招呼道。
“谢谢十三婶!”众人倒是都不客气,端碗盛饭,坐下来就吃。
“奶奶,超好吃耶~”里面有青黄豆,青菜,腊肉,蘑菇,萝卜干和黄油,黄圆圆也扒了一大碗,真的,夜宵这么饱足,好嗨哟!
“好吃就多吃些,都多吃些,焖了一大锅呢,再盛啊。”
嘴上让大家都多吃,眼睛却是看见黄圆圆空了饭碗还想盛的时候,快手快脚接过来,把人抱进了澡房,这都啥时辰了,你又没干体力活,还有脸吃两碗?赶紧洗干净给我睡觉去。
“奶奶,我们做人呢,最重要是讲道理对不对?”黄圆圆被董氏直接送到床上。
“别废话!”
“咱们焖了一整锅饭,客人没走,我怎么可以睡呢?万一剩了很多,明天早上不得坏了呀?我得等着,万一有剩的,收起来,明天我跟轩堂叔吃午食,确保不会浪费才可以。”
“明天还做。”董氏咬牙。
“那行,应当不会剩,我睡啦~奶奶晚安!”
“切~”董氏撇嘴,关门出屋。
“你咋让圆圆把东厢直接搬走了?别处就算了,那屋子也太明显了,大平他们过来咋说啊?”黄老爹道。
“就说是咱前头工地上人多,连夜给收拾起来的呗,除了正房要细细的盖,其他就一把手的凑合呗,董平最近天天搁这,又不是不知道。”
“这倒也是,挺好,不耽误用!”黄老头只要能有个说项就行。
那几位住来自己家,他心肝子抖抖的,就怕出个啥事儿,那四位可都是外族人,连龙卷风都能给你整出来,这可不是贼拉吓人么?
其他人本来就知道咋回事,能抖一抖就接受也算正常。
没成想,那几个人还挺好相处的,家里人接受度也挺高。
心惊胆战了一天一夜,这会儿总算放心了些,他也顾不上别的了,说完就打起了小呼噜。
院子虽大大的变了样子,可生活设施更集中了,都归拢的很好。
一大早,菌子全部弄好,吃过早食,孩子们全都进了包氏屋里,董平家兄弟来了四个,还是赶着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