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醒神失败,董氏刚将坚强放下,黄圆圆就跟着一起呼啦呼啦。
董氏……
行,睡吧~
家里的孩子都是放养,子南比黄圆圆还要小半岁就已经到处跑了。
黄圆圆娇气些,可夏日里出过院子去过镇上以后,也自己个儿长了腿,还挺能帮家里张罗事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再怎么娇养,懂事了也都知道要给家里干活的。
若不是要带着子北,董氏哪里就舍得把圆圆撒了手,都是没法子。
这样也好,等明年夏日里陈氏再生了,更忙不过来,思及此,董氏给两小只掖好被角便出了屋带上了门。
黄大郎在家呆到了九月二十五夜里,最终还是背上行囊打马离开了。
董氏偷偷回屋抹眼泪,抹完眼泪就喊了于氏说收拾着要住到前院去照顾陈氏。
陈氏哪里肯让她折腾,开口道:“我还想搬回来呢,还是住在后头方便。”
“那你住后头来。”
“好嘞!”陈氏笑眯眯应声,于氏便又转了脚尖去陈氏屋里帮忙收拾。
家里灶上和吃饭都在二进,菜地在西边,后院在北边,讲真,二进住着确实比一进方便。
黄大郎不在家死缠着陈氏,陈氏便又开始出屋子忙活起来,可家里谁敢让她干体力活,这胎还没满三个月呢。
最后也只揽到了摘个菜洗菌子晾晒的活儿。
黄老爹不在家,黄大郎也出门了。
每日早起,黄三郎给几个水缸挑满了水就要去前院帮忙。沈河那头伐了木,中庭那头收拾木料一个人弄不动,且砍下来的细枝末节这都要收拾成柴禾,家里厨上灶下且要等着用呢。
黄萍萍早上收了菌子洒了水,便也去中庭帮忙收拾木料。
所以每日给菜园子浇水这件事,又落到了小鬼军团身上。
早起扎过马步吃早饭,吃过早饭孩子们一起去浇水。
吃过午食,于氏一边教沈红做针线一边看着沈青和子南在石头上蘸着水练字。
黄圆圆则是自己溜达着去大田里慢慢的均麦苗。
卡着时间点回来,大家都开始忙晚食,沈青他们出门捉虫了,她就回来喂了坚强后一起歇上一觉。
她回来,董氏就出门,等睡醒之后,床边都是大白包子在看着,倒也习惯了。
秋后家里晒干的麦秸秆多着,倒是不需要谁再去打草烧火,所以整体下来,家里的活都还算轻省。
十月里的天说冷一下就冷了,大家伙儿都穿上了夹袄,黄圆圆不下大田了,董氏便经常晃去前院看看动静,这是在盼黄老爹归家了。
菌子明显长的慢了就升起了碳盆,这是每日里灶堂烧火有意攒下的,同时就是勤洒水,倒还是每日都能摘些。
鸡倒是特别给力,这么冷的天还能下蛋,兔子也抱了窝,又给家里加了五六只小白兔。
吃午食的时候,沈河看着院里摊晾了好几日都没干的菌子,跟董氏商量道:“娘,你看咱们倒座房那头能不能盘个炕或者火墙?烧起来了,能将这些菌子都烘干,正屋这头也暖和,菌子房也不用单独再生火盆了。”
“成,明儿三郎去问问,咱们这头能不能找着会盘炕的师傅,就怕没人会弄。”董氏道。
“应当有的,大表哥前阵子给前头白老爷家做活,听说是很精细的修了火墙的。”
白老爷是这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就是之前董平做活儿的人家。
“那能行,你让他找了人来忙两天。”董氏道。
这个地界很少有人做炕的,只有那富贵人家舍得做火墙。
董氏盘算着:自家倒座是在老正院背面加盖的,盘炕还行,火墙估计玄。
“诶!我吃完就去。”黄三郎道。
现在天黑的早了,黄大郎走后,家里人手实在没法伐木,沈河便又开始对外收木料,半尺粗的五文钱,一尺粗的十五文,两尺粗的五十文。
周边村里人好些年轻人都进山或者去了隔壁安家镇,留下的都是年纪大些的或是半大孩子,大木料几乎收不到,小木料倒是日日都有人送来。
修下来的枝桠不老少,家里今年柴禾是真的不缺了,所以沈河才有底气想着弄炕头火墙,冬日里总会舒坦些。
董平前头工程刚完工,最近也就是入冬之前修修屋顶补补围墙的小活,所以来的很快。
他见过董安带回去的图纸,所以听了黄三郎的意思,虽是第一次来新宅,却也心里有了打算。
只是进门还是问了一句:“小姑,打算怎么整?”
董氏道:“你看看能怎么整?早先也没想起来。”
沈河道:“大表哥,我带你看看地儿去。”
董平闻言,便知道小表妹夫有想法,便点头道:“成,走!”
沈河带着董平到了天井看了看位置,又到倒座看了看位置道:“这最东边一间本来是留做熏房的,要是能做火墙,我就想着把这里做炕头,要是做不了火墙只能做炕,那就做正屋后面这三间,这里本来做了大通间是想做仓房的,要盘了炕倒也行,就是柴禾搬着不大方便。”
语气里,自然是更希望能做火墙。
“要是做火墙的话,那头前那屋得拆,中间的墙也得拆一些重新砌。”
这时候的青砖房用的还是粘土砌起来的,所以拆得倒也快,而且倒座这边背靠着正屋,本身墙面只需要拆了重新砌一下空出烟道来就行。
沈河一听感觉有谱便又道:“若是这屋要拆,炕头就这样放,回头过了冬日将烟道堵上,也不耽误做熏房。”
董平闻言点点头,跟着他去了正屋道:“要弄也快,倒座房会小些,需要空出烟道来,青砖也不用补多少,就是废些人手,估摸着两日做完的话,得用上十六个人,工钱二两,材料一两,供一顿午饭。”
“成,那就弄。”董氏道。
“那我明儿一早带人带料过来。”董平道。
“老二家的,你拿两个熏肚给你表哥带回去,你坐会儿,我去拿银钱给你。”董氏起身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