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
印章的重要性,对古代墓葬来说,已经不需要再过多赘述了。
只要能发现印章,特别是有刻字的印章,基本上立马就能够解开墓主人身份之谜。
只要在主墓室内的考古工作人员,都连忙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跑到了一号盗洞旁边。
这块印章,就是在一号盗洞底下的扰土里发现的。
显然是盗墓贼在通过盗洞转移陪葬品的时候,掉在了地面上。
这很正常。
一些小物件,在盗墓贼盗墓的时候,经常会遗留在盗洞之中,或者盗洞旁边的扰土里。
一方面是因为盗墓贼毕竟在盗墓的时候还是会紧张的,紧张就会手忙脚乱,掉下点东西。
另一方面则是爬盗洞的时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活。
至少现代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想要带着随葬品爬盗洞,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
在爬的过程中,就会掉落一些小件的随葬品。
所以一般被盗墓葬,如果被盗的比较干净的话,盗洞附近的扰土,通常就会是唯一能有收获的地方了。
“方形,鼻钮,钮穿呈圆形,穿内残存印绶痕迹,这是一枚很常见的印啊。”
“不过印有点小,看着边长还没两厘米呢,倒是挺高的,得有三四厘米高了吧。”
这块在扰土里发现的印,基本还是保持了汉代方寸之印的样式,边长还不到两厘米。
实际上大部分朝代的印章,边长都在两三厘米左右,包括皇帝的帝印。
电视剧里那种动不动就需要双手握着,方方正正的大印,在现实里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怎么样,印上刻的什么字?”
“墓主人是谁?”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响起,一块不大点的印,很快就转过了多人的手。
等到传到陈翰手上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这块印的印刻面。
可惜,让他失望了。
这面印的印文是阴刻的,由双峰骆驼图像和藏文组成。
骆驼图像,他是看得懂。
但是那藏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不过字还挺多的,估摸着得有七八个字幕组成。
“有没有懂藏文的?”
孔建文一声吼,在场的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包括qh省考古所的队员。
青海这一片,虽然说曾经是吐蕃国的主要墓葬区,至今已经发现了两千多座吐蕃国墓葬了。
不过这些吐蕃国墓葬发掘的不多,大部分还是保护起来了。
而且就算发掘了不少,但是因为青海这边还有个齐家文化。
所以大家也没功夫去研究藏文,大多都是发给藏文研究所,让他们帮忙翻译。
倒是隔壁甘肃,因为有敦煌石窟的存在,有一堆用吐蕃藏文书写的典籍,所以有不少懂吐蕃藏文的学者。
“算了,发给藏文研究所问问吧。”
青海考古所的副所长李春潮出马,拿出手机关掉闪光灯后,就将印面拍了個照片,发给了他认识的藏文学者。
在青海干考古,自己不懂藏文没问题,但是肯定得认识几个懂藏文的学者。
特别是柯教授这种副所长,更是人脉很多。
他这边消息一发过去,还没等几分钟呢,就有人给他解答了。
“这是吐蕃使用的古藏文,大致可以翻译成“外甥阿柴王之印”。”
将这条消息告诉其他考古工作者后,大家全都陷入了沉思。
阿柴王?
来自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疑惑的看向了柯教授。
这不是吐谷浑部的王族大墓吗?
那阿柴王又是什么意思?
是吐蕃国的什么王爵嘛?
“敦煌石窟曾经出土过一卷《阿柴纪年》残卷,这部《阿柴纪年》记载的是吐谷浑部的历史。”
“现代学者研究吐谷浑部,如果要从史料和文献中找他们的历史,那这部《阿柴纪年》是绝对不能绕开的。”
“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
这么一解释,那就清楚了。
这座墓的来源可以确定了,这就是一座吐谷浑的王族之墓。
“之前根据墓葬棚木的树木年轮,可以测定这座墓的年代为744±35年。”
“这个时候正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
“既然根据印文释读可知,墓主人可能是阿柴王,那么根据《阿柴纪年》中的相关记载。“
“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
柯教授稍微思索了一下后,就给出了一个墓主人身份的判断。
孔建文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的说道:“棚木的年轮测年,正负差有35年之久,这个时间差,足够两代吐谷浑王交叠了吧。”
“你怎么就能肯定墓主人的身份?”
35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按照古代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再考虑到吐谷浑部落是半游牧半农耕社会,贵族生活还没中原帝王养尊处优。
他们一任王的在位时间,恐怕更短。
35年只有2任交替,这都是往少了说的。
这样的话,这座墓的墓主人至少也有两三个候选目标吧。
怎么柯教授会这么笃定墓主人的身份?
“老孔,你不了解吐蕃国和吐谷浑的世系。”
柯教授摇了摇头,耐心的解释道:“你们看那个印章上的字。”
“外甥阿柴王,这里的“外甥”是很重要的。”
“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统治时期,吐谷浑的王——莫贺吐浑,他母亲就是吐蕃的墀邦公主。”
“莫贺吐浑本人,就是赤松德赞的外甥。”
“所以这个外甥阿柴王,只有可能是莫贺吐浑!”
吐蕃在征服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先后吞并了数十个小邦如羊同(象雄)、苏毗、吐谷浑等等小国。
当然,这里的“吞并”,和中原汉人的大一统不同,类似于周代的分封。
吐蕃只是征服了这些小邦,然后给这些小邦各自封王,不过都得给吐蕃中央朝贡,派人给吐蕃打仗。
这就是为什么唐末节度使割据的时候,吐蕃也乱成一团。
因为吐蕃的情况,和唐末差不多,都是国内一堆手握部落和战士的割据势力。
在中央强盛的时候,比如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这种强人在位的时候,吐蕃征服的各部族,全都乖的和小猫一样。
但是一旦吐蕃中央不太行了,那各小邦立马就要不听调,不听宣,关起门来自己割据了。
这吐谷浑,当年就是吐谷浑国被灭亡后的吐谷浑部落,代代受吐蕃国的册封,并且还和吐蕃王族联姻。
这也难怪吐谷浑会全面吐蕃化。
王母都是吐蕃人,能不学藏语,说藏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