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爷爷回去了,林立在庄园李管事的陪同下,来到山下看着开荒的人们,知道他们在哪里开地。
安排完之后,林立又叫了两个人来到山上,让他们把刺嫩芽周围的荒草和藤条都清理干净。
两个农人奇怪地问林立:“小哥,你留着这鸟不落有什么用吗?”
“鸟不落?”林立还不知道这辽东楤木还有这样的名字。
“是啊,它浑身都是刺,连鸟都不敢落在上面。”
“也对,这······这鸟不落上长出的嫩芽是非常好吃的,用它炒鸡蛋最好吃了。”
“小哥这话说得,什么用鸡蛋炒都好吃。”一个年轻的汉子说道。
“刺嫩芽单吃也好吃啊,把它摘下来用开水焯一下,蘸酱吃就可以,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
“是吗?我们还真不知道。这附近山上的鸟不落多着呢,等回去我们也采点回家尝尝。”
林立灵机一动,对他们说道:“如果你们采的多的话,可以带来卖给我,我给你们五文钱一斤。”
“小哥说的是真的?”两人眼睛一亮,五文钱一斤,可以买两个鸡蛋了。
“千真万确。有多少我都要。”
“那好,等中午回家,我们让家里人去采,给小哥送来。”
“没问题,到时候我和庄子上的李管事说一下,让他在门口等着。”林立欢快地说道。
太好了,多收一些刺嫩芽,焯完水之后,用盐腌上,留着冬天吃。
对了,记得前世曾经有同学,在冬天送过自己鲜嫩的刺嫩芽,说是他们当地有养殖基地,专门在冬天大棚里养一些反季节的山野菜,收益非常可观。
自己也可以在这里试一试的,还可以栽一些荠荠菜呀,婆婆丁呀,留着冬天时候吃。
唉,真不想去国子监读什么书,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的,真是耽误事。
林立仰头看天,有什么办法可以两不耽误呢?
两个农人很快就把这一片清理干净了,林立又请他们俩帮自己把楤木上的嫩芽采了下来,专门采还没有放开芽的,外皮包着暗紫色的皮,等到爪子放开就会变绿了,嫩的也可以吃。
采刺嫩芽真得把手带上手套,还要多戴几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
这不,林立叫他们把衣服缠在手上,他们大咧咧地说没事,小心点就行。结果小心又小心地,还是扎了手。
也怪不得当地人叫它鸟不落。
想要吃到美味也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中午可以吃到刺嫩芽了,昨天晚上采的刺嫩芽都没舍得吃,让张爷爷带回家里了,大姐是最爱吃刺嫩芽炒鸡蛋的。
想着,想着,林立就迫不及待地了。
磕磕绊绊地走回去,林立想: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果然没错。
正好小黄村有石灰,可以修个混凝土路。
李县令有钱,大手笔的修了青石板路,咱可没必要那么浪费。
等把地开出来种完了,就先修路。
趁着春天雨水不多,赶紧把路修出来,否则到了雨季,就进不来了。
每天要操心这么多事,真的会长不高的!
林立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怎么就没见长呢?
每天吃的那么多,又天天锻炼身体,也该长个了。
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是因为穿越的原因?
不会吧?
林立拿着刺嫩芽来到别墅的厨房,厨娘一脸懵的看着林立:“小少爷,您拿这狗不碰芽子来厨房干什么?这个杆子烧火很好用,特别爱着,就是刺太多,容易扎手,可这芽子也不行啊。”
林立······
厨娘以为他拿刺嫩芽是为了烧火?
还有这刺嫩芽怎么就成了狗不碰了?
狗都知道这个玩意碰不得,自己却采了回来,厨娘是不是以为自己比狗还那啥?
林立也懒得解释了,只让厨娘烧了一锅水,他把刺嫩芽的根部包裹的皮剥去,用清水洗了一下。
水开了,林立把刺嫩芽放进去,翻了一下,刺嫩芽一入水就由暗红变得翠绿了。
翻了两下,林立就用笊篱捞了出来,放进凉水中,刺嫩芽很嫩,不用焯得太久。
在凉水中泡了一会,林立又用凉水冲洗几遍,据说新鲜的刺嫩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食用之前,最好用沸水烫一下刺嫩芽,然后用清水浸泡1到2个小时,以防止在烹饪过后,食用过多亚硝酸盐的时出现发苦,发涩的中毒现象。
不过林立以前吃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刺嫩芽发苦的时候,应该是吃的少吧?
现在着急要吃,也就不管那个了,把它攥出来一些,放进木盆里用一点盐腌制一会。
拿来一个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加入面粉,找了半天也没有花椒粉,只好放点盐算了,加入少量水,搅拌成面糊。
然后将腌制的刺嫩芽裹上面糊。
锅中放油,油热之后开中小火慢慢煎刺嫩芽,面糊变焦黄即可捞出入盘。
林立又攥了一把刺嫩芽,放在菜板上剁碎,放进大碗中,打入三个鸡蛋,加入盐,一点糖搅拌均匀。
锅里放油,油热后放入鸡蛋液,小火煎至凝固,翻面继续煎熟,两面都煎熟后出锅。
凉水中剩下的刺嫩芽,攥干水放在盘中,让厨娘炸了肉酱,一起端上桌子。
坐在桌旁的李管事看到林立端来的三盘菜,问道:“小少爷这是做了什么好菜啊?”
“就是昨天摘得刺嫩芽,今天我在山上又摘了一些,做了几个菜,李伯伯,你尝尝。”
跟着端菜出来的厨娘接话说道:“哎呀,李管事,刚刚我在厨房尝了一下,可真好吃啊,您快尝尝,真没想到,咱当做柴火烧的狗不碰竟是如此美味,太可惜了。”
林立······
又说狗不碰,不是告诉她了,这叫刺嫩芽,叫刺老芽也行,哪怕你说鸟不碰也可以啊。
“哦?是吗?那我可要尝尝。”李管事夹了一块刺嫩芽煎蛋,吃了一口,点点头。“果然挺好吃,没有一点苦味。”
说着又夹了一根香煎刺嫩芽,放入口中,慢慢品着,不住点头:“很鲜嫩呢。”
林立可不管他,端起饭碗,夹了刺嫩芽蘸着肉酱,嗷呜一口放进嘴里,柔顺清爽。
又夹了香煎刺嫩芽,吃了起来。
嗯,真好吃啊。
管它叫什么呢。
一顿饭,其他菜两人都没动,李管事和林立把刺嫩芽吃的干干净净。
下午,林立没有上山,等在外院,准备收割嫩芽。
林立在院子里晃悠,想着在这座山上种上些不同时节次第开放的果树。
什么果树在什么时节开,这可超出了林立所知范围。
他只知道李子树最早开花,还有梨树,雪白的花朵很是可爱。
嗯,一定要多种一些梨树,这可是林立爱吃的水果之一。
要说林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那就要首推樱桃了。
不论是山里小小的野樱桃,还是舶来品的车厘子,都是林立的最爱,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想想他都要流口水了。
其次就是葡萄了。
前世的林立就梦想着自己能有一个葡萄园,不用太大,在葡萄园里支个躺椅,左手摘着葡萄吃,右手端着红酒杯,看蓝天白云,赏田园风光,是多么的惬意。
可惜,梦想还没有实现,就一梦穿到这里来了。
没关系,咱在这里建个葡萄园,然后酿一些葡萄酒,自己喝还可以去赚大钱。
林立看着李县令这座别墅。
这个别墅太豪华了,咱还是不要这么招摇了,只在山上建几个茅草屋得了,体会一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不过咱可不能像陶老先生那样,心里只有自己的高风亮节,宁可饿死,拒不向世俗低头。
他倒是千古流芳了。
陶渊明老先生全然忘记了,身为男人,他的身后还有老婆和儿女,为了个人理想,活活饿死了儿女,拖垮了三个老婆,最后自己也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的死去了。
记得是谁说过,我们改变不了生活,就要改变自己适应生活。
人活着就要担起责任。
谁又能只为自己而活呢?
半下午时,就有人送来了刺嫩芽,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林立看到他拎着一个小圆筐,在大门口犹犹豫豫的不敢进来。便走上前去:“你是来卖刺嫩芽的?”
男孩子点点头:“我大哥说这里收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我看看。”
男孩子递过来筐子。
林立上下翻了一下还不错,没有老的,都是卷曲的嫩芽。就叫来李管事,拿来杆称称了一下,一小圆筐的刺嫩芽,不到三斤,林立算个整数,给了男孩十五文钱。
男孩接过钱,眼睛亮亮的,回头冲着外面高喊:“快点过来呀,真的可以卖钱,我卖了十五文呢。”
呼啦一下,从桥墩下上来好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拎着筐子跑了过来。
林立笑了,原来这个男孩子是打前站的。
一个下午,林立和李管事收了一百多斤刺嫩芽。
林立决定,要在这里建一个刺嫩芽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