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浓度终于慢慢提升,李正阳猛吸几口,缓了过来,立即让特种飞船在喷洒氧气的同时对穹庐内的残敌进行狙杀,特种小飞船只有两台激光武器,但却十分机动灵活,刚好可以在穹庐内的小空间中高速飞行,并且小角度转弯,避开外星生物的攻击。
并且在高速机动的同时,对外星生物实施精准射击,但外星生物也并不是站在那里等着被攻击,李正阳命令激光武器将下面4层摧毁后,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废墟,刚好可以供这些外星生物躲起来避过攻击。
眼看着伤员的生命在一点点流失,但有这些外星生物的存在,伤员根本运不走,穹庐的气闸门都在下方,没有谁会在上方设计气闸门,且不说气闸门,只要人类出现在穹庐下面,肯定会遭到这些外星生物的攻击。
并且这些隐藏在废墟中的外星生物大部分还都携带着热武器,可以进行远程攻击,对人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更多的激光武器被特种小飞船送了进来,居高临下开始对废墟进行清理。
时不时的就有一个外星生物不顾一切的跳出来,胡乱的射击一通后被击杀,这时,几台生命检测仪器被送了过来,有了生命检测仪器的指引,激光武器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好多倍,由原来的范围清扫变成了定点狙杀。
“总指挥,你们……”
倪晨光院士和董毅恒院士跑了过来,他们刚刚送来了生命检测仪器,可见到眼前的景象,任飞宇倒在血泊中,李正阳左手臂在不停的流血,整个人上下全身都是红色,肯定已经失血过量,更多的人或死或伤,鲜血染红了穹庐,两位院士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倪晨光院士立即检查了一下任飞宇的情况,还好,还有一丝气息,倪晨光院士立即示意董毅恒院士对任飞宇进行进一步的救治,虽然他们不是医生,但是他们确实最了解人体的,进行一下基本救治保住任飞宇的性命没有问题。
“倪院士,你来得正好,请立即帮忙安置伤员,医疗人员和设备肯定不够了,你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尽量保住每个人的性命。”
“直接送到冬眠舱深度睡眠,这样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命,也能为我们救治赢得时间。”
“好,这些是你们的专业,马上安排吧。”
“嗯,交给我们,总指挥,你没事吧?”
“没有大碍,最多报废一条手臂。”
“唉。”倪晨光院士摇了摇头,转身去忙了。
几个天基基地都飞了起来,来到了穹庐基地的附近空域,随时准备接应,李正阳让逐渐恢复过来的人们先将伤者分批送到天基基地中,除了轻伤不需要医护人员和设备的其余的伤者一律进行深度睡眠。
此时地下的星夜文明首脑已经傻眼了,人类逃走了,明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再多挖十分钟,不,五分钟,或许穹庐就支撑不住了,现在第二路还在继续攻占人类的工业基地,可又有什么用呢。
就算他们要泄愤似的搞破坏,人类也不会给他们时间了,因为就在刚才,每个基地中都有小飞船进入,小飞船虽然攻击力不高,也不够快,杀死一个基地中的数百个星夜文明生物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但人类已经不会在乎了。
基地毁了,人类还可以重建,顶多也就是多费点时间而已,更可怕的是他们将要迎来人类的报复,他们给人类造成了这样大的损伤,如果人类不报复那就真的奇怪了。
经过这场战争,星夜文明损失也不小,至少有五万族人死在了人类手中,尤其是人类发射电弧穿甲弹的时候,星夜文明族人是成片成片的被烧成焦炭。
“首脑,我们该怎么办?”
“大势已去,我们星夜文明将在此消亡,科技的差距或许真的无法用数量来填补,这次行动大家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我们还是败了,人类的电弧炸弹和激光武器以及他们不畏死亡的反抗注定了我们的失败,是我小看了人类,低估了3级文明。”
“我们就差一点点了。”
“差一点点和差全部结果是一样的,让族人自行逃命吧,或许运气好还能躲过一劫,让他们不要报复人类了,没有用的。”
“首脑,那你呢?”
“我?我会去3号点。”
“首脑,3号点是地底岩浆层了,你要去干什么?不,首脑,你不能……”
“听我说,我不能被人类抓住或杀死,这是我们星夜文明最后的尊严,就让我和这颗行星融为一体,以一个体面的方式宣告星夜文明的落幕吧。”
星夜文明首脑说完转身缓缓走了,失败后的星夜文明首脑反而平和了很多,从每个方面来说,这一任星夜文明首脑都是一个优秀的首脑,有远见,有胆识,有魄力,可以说任何一个方面都十分优秀。
但他还是败了,败在了科技的差距上,败在了他对3级文明的不了解上,当李正阳发射电弧穿甲弹的时候,他就知道情况在迅速恶化,但那个时候星夜文明首脑还在坚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星夜文明标记的3号点,这是一处地下空洞,星夜文明首脑站在空洞边,他的身后跟着大批的星夜文明生物,下面火红色的岩浆在缓缓流动,热浪一阵阵的袭来,星夜文明首脑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终于彻底和这颗行星融为一体,此后再也不会有星夜文明。
人类各个工业基地中,星夜文明生物在疯狂的破坏了一番后被全部剿杀干净,星夜文明生物对人类工业基地的破坏十分严重,初步估计最少要十年才能全部恢复。
但李正阳此时并没有去管基地的事情,伤亡统计的表格让李正阳心痛不已,这次遭受外星文明攻击,直接死亡两万三千多人,伤六万多,死亡人员中包括八千多名天军战士,三十多名院士和备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