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越发的难对付了,这是完颜亮现在心中的想法。
因为现在的宋人会协同了。
过去不管是宋人哪个将领,都不会和其他将领进行协同,军队和军队之间的协作能力非常差。
基本上各个将领都认为对方的战略方针是渣,要听自己的,打输了锅都是别人的。
至于文臣指挥,那些将领更看不上了,那些文臣懂什么兵,即使过去的张浚他们也只是口头上尊重,或者将张浚作为自己打压其他人的一句。
即使是岳飞都有淮西之战的方针之争。
完颜亮觉得宋人绝对不会齐心协力来进攻金人,对于金人来说,宋人就是分散的五根手指,任他几路来,他只一路去,可以做到各个击破。
但是现在的宋人绝对不一样,他们似乎学会写协作,他们左一拳,右一拳,来了个乱拳打死老师傅。虽然每一次宋人的进攻看上去都可以防御住,但是宋人一起进攻,就让金人有些防不住了。
巴蜀的宋人竟然会出现在洛阳附近,并且由襄阳的宋人进行补给,这样的配合在过去肯定不会出现,互不统属的宋军能够在战场上有商有量不卖队友就是一个奇迹了。
王友直的起义得到了韩世忠的配合,而王友直之所以回去起义也是因为他配合洛阳的围攻。
宋人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让他们兵力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也让金人在襄阳之战后兵力劣势得到了显现。
“宋人的皇帝真是非常人!他竟然能够成功将这些军队组织起来。”完颜亮不由佩服的说道。
即使是他自己,他也无法完全统领整个金国的军队,先不要说那些汉人、辽人等组成的仆从军,就连金人的军队之中也有不少人不愿意服从他。
而对于孙权来说,那些宋人的军队真的太好使唤了,比起过去那些东吴将领的部曲,真的听话太多了,他让那些人往西,那些人绝对不会往东。孙权到现在还不明白,赵构的心中怎么会有军队势大难治的想法存在。
在大规模消耗了金人之后,完颜亮身边的军队已经不足十万人了,虽然说在宋金战争的时期,十万金人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消耗后,这些金人的质量远远比不上靖康年间的金人了。
再加上现在的宋人也不是过去的宋人了。
完颜亮的空虚完全在落在了孙权的眼中,再他看来现在宋人完全是处于上风的。
孙权这时候回忆起了过去,过去他的用兵才能非常高超,将士也非常的精锐,但是魏国每一次都能够依靠着国力上的优势来对他进行压制。
这就非常不讲武德了,而这一次,轮到孙权对金人采用同样的做法了。
完颜亮在犹豫,他打算放弃一些地方,集中优势兵力,来和宋人再进行一场决战,他将这个想法告诉过了仆散忠义等人,而仆散忠义等人也同意了他的做法。
因为仆散忠义认为,如果一直这样被动招架下去,那么主动权永远会在宋人那一边,金人必须要做出改变。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要拿回主动权,我们丢失的地方都可以拿回来。”仆散忠义的想法可以说是和完颜亮不谋而合了。
山东还是洛阳,这是一个问题,完颜亮不能决定,这两个地方都非常的重要,他打算等,看这两地的战局再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完颜亮只知道一个成年人的道理,那就是“我全都要”,但是他不了解一个叫做“既要、又要然后就都没有的道理。”
他还没有做出自己的选择时候,孙权反而成为了先动手的那一个。
在完成了北伐的准备之后,大宋的北伐军队就正式向金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孙权亲自率领军队就先攻打唐州,他手下有着虞允文、韩彦直等人,而他的军队也是最为精锐的殿前司军队五万人,再加上征发的厢兵等兵力,足足有二十万人,他的粮草由襄阳所供应,为了维持住补给,襄阳城囤积的粮草足足能够提供给他一年所用。
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唐州的金军不堪一击,因为完颜亮手上的兵力不足,在唐州的金军完全就是仆从军,而且还是过去是宋军的仆从军。
等王师一到,这些仆从军一下子就变成了大宋的忠臣良将,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似乎就是为了曲线救国,他们才是为了大宋放弃自己的名誉,被人所误解的豪杰之士。
他们在战场上倒戈了,但是他们的倒戈没有任何的成果,因为唐州已经没有金军了。
孙权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北伐会如此的顺利,本来他还认为自己会在唐州和金人打上一仗的,因为虽然说唐州的都是仆从军,但是从过去宋人和他们交手的情况看,那些仆从军的战斗力其实非常不错。
但是这些仆从军完全没有反抗,直接就投降了。
不过这些仆从军还是发挥了完颜亮希望他们发挥的作用,那就是迟滞进攻的宋军。对于倒戈的仆从军,孙权并不能完全放心使用,他只能停留在唐州对这些军队进行整编。
因为现在这些军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倒戈,那么一旦战局不利的时候,孙权也无法保证这些“曲线救国”的人士会不会再一次的倒戈。
这些人整整阻挡了大宋军队半个月的时候,而这半个月让完颜亮完成了在南阳附近的防御,为了不让南阳的仆从军倒戈,他甚至派出了近千人的金人军队,来指挥那边的仆从军。
不久之前双方还是同僚的军队在瓦店战斗到了一起,因为担任宋人先锋的都是投降的仆从军。
虽然双方的战力在不久前几乎相差不大,但是投降了大宋的仆从军一下子变得特别的勇猛,在数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一举击溃了瓦店的金人军队,并顺势进攻南阳。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他们占领南阳,俘获士卒千余人,马百余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