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陈庆之,或者说陈庆之这样的妖孽在历史上出现的非常少。
韩世忠在身体上非常的强壮,如果单挑,他至少一个人能够打十个陈庆之,但是比起用兵恐怕十个韩世忠也不会是陈庆之的对手。
如果是陈庆之带领这三千人前去北伐,虽然说不能保证可以直捣黄龙,但是至少可以光复山东路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带领这三千人的是韩世忠,他什么都不能保证,他唯一能够保证的可以让这些人渡过淮河北面。
而且他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匆匆在这三千人了选了王珙和杨椿这两个团练使作为这支军队的正副统领,带领他们渡过淮河,至于他们渡过淮河后怎么打,打哪里,韩世忠压根就没有给他们任何的命令,只是让他们过了淮河北面进行待机。
在韩世忠的眼中王珙和杨椿这两个人平时不学无术,只会贿赂上司,欺压士兵,派遣他们去执行这个任务刚刚好,也算是“照顾”他们了。
金人难得的手软了一回,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这些人早就被打死扔进淮河里面了,哪里轮得到韩世忠下进一步的命令,但是金人就是不动,甚至还被这些人所震慑,开始缓慢的向后退去。
对于做出进攻决定的何铸和张浚来说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鼓舞,那就是金人在两淮真的是佯攻,这真的是天赐良机,只要他们能够在两淮甚至字山东路弄出一些动静,逼迫着完颜宗弼将注意力从巴蜀稍微移出来一点,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攻击。
毕竟最近他们的压力也大了,过去大宋一直输,枢密院出点错也没有什么,但是现在大宋的兵威“回来”了,似乎不是过去的“大怂”了,现在的枢密院一直被嘲讽为“输密院”了。
这一次如果在枢密院的指挥下,在淮河附近弄出一场大捷甚至是一场小捷,他们的压力自然会小上很多。
所以当这两个人看到了可以获胜的希望的时候,他们派人对韩世忠下达了命令,那就是继续进攻,争取在淮河北岸获取一片落脚地,进而进攻山东。
他们的命令被韩世忠随手都撕碎了,他比朝中的人更清楚现在两淮的局势究竟有多危险。
在陛下的分析之下,他知道两淮才是这一次金人下手的目标,他清楚的了解到,金人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在两淮捅刀子而准备的,金人一旦展开攻势,必然会是雷霆一击。
他担忧手中的兵力不足以守住两淮,毕竟福建路的叛乱让本来应该在修整中的御前诸军和殿前司军队被抽调了不少,再加上在巴蜀“演戏”所需要的兵力,在两淮的兵力战斗力真的是太差了。
虽然看上去他手上的兵力不少,足有三万人,但是他觉得这三万人的战斗力根本及不上他过去的三千人。
进攻,韩世忠绝对没有这个胆子和能力,他的能力越是强,就越没有这个胆量。
枢密院的命令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韩世忠会出工不出力,今天他可以回报说军队在濠州积累粮草操练士卒,明天他巡哨的小船就逆着淮河而上,进行侦查。
另外他不停指挥着王珙和杨椿这两个人,今天向前推进个十里,明天就地扎营巩固防御,他所做的事情只有一点,那就是他持续在进攻,因为金人抵抗的太强烈,他军队推进的并不顺利。
他很有信心,就何铸那个不懂兵的家伙以及张浚那个半吊子,他们怎么会看出他战报上的猫腻,而且这样的法子过去屡试不爽,毕竟那些文人擅长在图纸上指挥战斗。
他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信给了陛下,将他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上报,毕竟他这样也属于“抗命”的一种,所以他必须要对陛下做出解释。同时他还写信给了秦桧,希望得到秦桧的帮助。
在韩世忠的心中,秦桧虽然混蛋和无耻,但是在不损害他利益的前提下,他会很忠诚的执行陛下的命令。虽然这两个人属于不同的阵营,韩世忠觉得自己在两淮的部署是陛下决定的,那么秦桧没有理由不帮他。
在军事上,韩世忠一直认为秦桧比自己的盟友何铸那个家伙靠谱太多了。
秦桧的确收到了韩世忠的求援信,不过他将韩世忠的信随手就撕毁了,他“没有”收到。
他的这个行为也让秦禧大吃一惊,因为秦禧觉得这是一个卖给韩世忠人情的大好机会。
不过秦桧用一句话直接就堵住了秦禧的嘴,他说道:“涉及到军队的事情不能卖人情,也不敢卖人情,不然陛下怎么想,更何况陛下根本就没有告知过我两淮的事情,我怎么能够轻易相信韩世忠。”
如果没有意外,韩世忠可以磨磨蹭蹭好久,但是他却低估人的野心。
在淮河北岸的王珙和杨椿两个人本来是非常的慎重的,毕竟一个不慎就会成为金人的刀下亡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觉得金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只有四千人,却能够在淮河北岸纵横。
这说明了金人就是强弩之末,他们认为韩世忠过于的慎重了,如果由他们来指挥两淮的军队,现在说不定军队都已经打到了归德。
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写信给了张浚,告知了他韩世忠不愿意继续进军的情报。
“这个韩世忠。”韩世忠的表现让何铸和张浚非常愤怒,毕竟韩世忠阻挡了他们的立功,阻挡了枢密院一雪前耻的机会。
他们对于韩世忠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韩世忠的地位、资历和能力放在那里,即使他们想换,也有些困难。
不过文人在控制武将方面还是有一手的,他们对付不了韩世忠,但是他们可以对付韩世忠的人,因为韩世忠的手下都是一些厢兵,于是在一纸调令之下,韩世忠手上的兵力少了许多,而王珙和杨椿则得到他们想要的了。
他们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