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白旗的消息真的非常精准,在完成了这一剿一抚之后,孙权带走了大部分的军队,匆忙赶回了临安。
他回去的非常匆忙,甚至连收拾福建路最后的摊子都来不及,只能将之后的事务交给了薛弼这个刚刚胜任福建招抚使的人物。
而促成他回去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金国有异动,多种渠道表明,完颜宗弼亲自坐镇京兆府,打算进攻巴蜀。
完颜宗弼进攻的情报可靠性非常高,因为在金国的“有志之士”甚至送来了完颜宗弼的进攻计划,而从这个进攻计划上看,金人进攻的可行性非常高,计划也非常的周密。
完颜宗弼这一次吸取了过去进攻巴蜀打算一锤定音的态势,而采用了逐步推进的方法,改鲸吞为蚕食。
同时抓住了上一次甘谷新败,巴蜀的宋军战力不足的契机,开展自己的攻势。
而天时更在金人的那一边,因为福建路的叛乱更是牵制了整个大宋消耗战的潜力,完颜宗弼甚至在朝堂上喊出了“宋人根本无力增援巴蜀”的结论。
金人的军队将分三路进攻,其中数量最多的军队将由上一次表现出色的张中彦率领,从和尚原以及大散关这条过去金人经常走的路线进攻,不过他的军队虽然看上去人多势众,但是核心的战力竟然是张中彦自己带的一万人本部军马,只有少量的金人军队作为督战队使用。进攻的主力是过去甘谷之战的宋人降军以及一些仆从军组成,这些人的作用就是和宋人进行消耗。
其中的一路军队由完颜设也马带领,只有五千人,他们将进攻西和州和阶州,这里过去在三国时期被称为陇西,其中天水更是西和州的重镇。
在这里,骑兵的威力发挥出最大,在恐怖的金人骑兵面前,想必宋人只能够固守城池,这两个州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而完颜宗弼会率领二万金人,作为这一次进攻的主力,他将从京兆府出发,按照过去魏国伐蜀曹真、钟会走过的老路,攻击南郑,他的目标就是过去蜀国的汉中。
完颜宗弼的谋划在朝堂上被充分的讨论,因为他的进攻是阳谋,用的就是以势力压人的方法。
陇西地区宋人没有野战能力,所以完全不可守,面对完颜设也马的进攻,只有放弃这样一个选项,而接下来的两路必须要有取舍。
和尚原和大散关不能丢,张中彦的能力很强,如果这一线失守,很有可能张中彦能够直接打进成都,这两道关卡丢失了,巴蜀的地利就少了一半。
而且由于消耗战的关系,宋人必须要保有很多的兵力,金人的仆从军战斗力是不强,但是特别会打顺风仗,一旦让他们打顺手了,那么他们的战力会增长的很快。
南郑是肯定能守住的,毕竟过去那里被称为汉中的门户,二万金人的战力不足以攻陷这座在三国时期能够作为堡垒的城市,但是在这门户之前的据点,恐怕就不能为宋人所有了。
完颜宗弼第一战略目标就是将宋人在巴蜀的地盘压缩成过去和蜀人同样大小,即丢掉陇西,同时到汉中的门户大开,南郑随时都在金人的兵锋之下。他同时还有第二个战略目标,那就是一旦巴蜀的宋人应对不利,那么他就顺势全据巴地,进攻蜀地。
完颜宗弼将自己当成了过去的钟会,那就是伐蜀取得一定的战果,然后看看有没有便宜可以占。
之所以这件事情会在朝堂上讨论,那是因为这一次完颜宗弼动用的军队规模虽然没有前几次大,但是还是需要用上军需粮草,而金人最缺的就是这些东西。甚至完颜宗弼有些后悔,当年在黄河以北烧杀抢掠太过,“把生蛋的鸡给打的半死”,自己的赋税少了很多。
为了出这笔军费,他将主意打到了过去的辽人汉官和过去辽人的大族身上,希望他们能够为大金国献上一份力。
当然空口白牙的让别人出钱有些困难,毕竟那些辽人汉官和大族可不是混粉圈的,完颜宗弼用上了刀子和蜜糖。他将过去他们透露给大宋情报的事情隐隐约约的说了出来,同时他又做出了承诺,如果能够攻下巴蜀,他将成都府路分封给这些人。
在朝廷上讨论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完颜宗弼筹集了很大的一批军需,甚至一些辽人大族还弄来了一批私兵,据说是从西辽来的精锐部队帮助完颜宗弼。另外一个就是完颜宗弼的谋略被放到了宋人的朝廷上同样开始了讨论。
兵贵神速,在这方面宋人的朝廷难得反应快了一次。因为现在的宋人朝廷不需要讨论是战是和,他们只需要讨论该怎么办就可以了,这比过去能够省下了太多的时间,再加上现在除了陛下以外军方第一人韩世忠刚好就在临安,因为他手下的军队已经大部分都去了福建路,他也没有兵力去“防备”可能的金人入侵。
在韩世忠和秦桧的商议之下,宋人开始了行动,他们的战略很简单,那就是以淮西的兵力去支援巴蜀。
因为金人的攻击重心在巴蜀,必然无法在淮西再开边衅。
当然,所谓的以淮西支援巴蜀并不是简单的将淮西的兵力抽调到巴蜀,等淮西的兵力到了巴蜀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韩世忠以淮西的兵力支援荆襄,以荆襄的兵力支援巴蜀,在这样的行动下,淮西的兵力可以很快支援巴蜀。
秦桧和韩世忠除了调整兵力部署外,一边将情况和应对的方法飞快的报告陛下,希望陛下尽快回到临安主持大局,另外一边向金人派出使者,谴责他们背弃和约的行为。
同时为了牵制金人的进攻,秦桧在和韩世忠商议之后,命令淮西的军队进行灵壁和虹县两地。
当孙权回到了临安之后,韩世忠将自己调整部署告知了孙权,不过他等来的并非是孙权的夸奖,而是孙权一句痛心疾首的话语“良臣,你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