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狠崇祯 > 第211章 浪潮

第211章 浪潮(1 / 1)

王忠转头看了一眼王二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原本以为自己这个手下已经很不靠谱了,没想到还这么不靠谱,去王府抓人,疯了吧?

想到王守道的表现,王忠又很无奈。

自己的身边为什么就不能有那种智勇双全又会做人的手下呢?想想之后,王忠就摇了摇头,算了,这个问题就不能想,越想越头疼。

没有就没有,至少还有这种能够独挡一面的人。

于是王忠看到王二虎说道:“这件事情,我们什么都不要做,从现在开始告诉底下的兄弟们全都停下来,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是帮着孙大人。”

“现在人那边缺人手,我们这边正好帮帮忙。”

王二虎和李老六都是一脸的不信,王二虎向前走了一步,有些迟疑的开口说道:“公公,这件事情和咱们的关系不大,咱们的人全都去帮忙,立下的功劳也没有咱们什么事。”

“我们把物资给送过去,保障他们的物资供应就已经是足够。”

“咱们真的派人过去孙大人还会以为咱是去抢功的,这要是真闹腾起来,可就不好了,不如咱们还是去抓人吧?”

“让你去做你就去做,哪那么多废话。”王忠冷哼了一声,没好气的开口说道。

“是,公公。”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连忙躬身行礼,谁也不敢再说这样的话了。

王忠瞪了两个人一眼,没好气的开口说道:“我告诉你们不要胡思乱想,也不要乱来。更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我和孙大人的关系非常好,孙大人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孙大人这样的人,可能会因为功劳和我闹起来,以后在外面要对孙大人保持尊重,明白吗?”

“是,明白。”两个人再一次躬身说道。

实际上两个人都明白自己家公公和孙传庭的关系,这么说无非就是不想去那边帮忙而已,那边的活又累又没什么好处可捞,实在是不愿意干。

毕竟你不能从穷苦的百姓身上捞钱,他们也没什么油水可捞。

王忠看了他们两个人一眼也知道不能太打击自己手下的积极性,于是开口说道:“这次的事情牵扯到秦王府,我们不能太草率,要等京城的回复。”

“京城那边现在估计已经风起云涌了,我们再有大动作很可能会给陛下惹麻烦,现在这个程度最好,进可攻,退可守。”

“帮着孙传庭做事,是为了让陛下满意。”

“只要是朝廷上有什么事,咱们做这件事情就能够躲开很多的麻烦,让陛下觉得咱们还是在做事的,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你们觉得这事没什么油水,那你们就大错特错。”

“请公公赐教。”两个人连忙躬身说道。

“这次的事情,百姓身上的确是没有什么油水,你们也的确看不上。”王忠看了两个人一眼之后说道:“可你们别忘了这件事情不光有百姓。”

“那些穷苦百姓你们看不上,会有人看上的,他们肯定想对百姓敲骨吸髓,甚至还会和官府勾结,这些事情你们就可以管一管了。”

“一来这是功劳,二来也能扭转一下咱们东厂的风评,让百姓知道咱们也是干正事的,三来你可以捞一些油水。”

“百姓穷,那帮干坏事的人可不穷。”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之后,眼睛顿时都亮了,王二虎笑着看着李老六说道:“公公就是公公,你看咱们俩都是猪脑子,这都没有想到。”

“那是。”李老六连忙说道:“多谢公公指点。”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王忠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两个去准备一下吧,回头我会和孙大人打招呼,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了。”

“有一个条件就是你们一定要约束好手下,不能出差错。”

“公公放心。”两个人连忙低头答应道:“我们一定约束好手下,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如果有人敢违背了规矩,我们两个一定严惩不贷。”

“很好。”王忠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那你们去吧。”

“是,公公。”两个人答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向外走了出去。

等到两个人走了以后,王忠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他面容严肃的叹了一口气,转身向里面走了进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接下来就要看陛下的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回去写一份密奏给陛下,让陛下看一看,然后看看陛下会怎么做。自己暂时还是不要发表什么意见或者是执行什么操作了。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靠在椅子上,随手将面前的奏疏扔回去,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最近这些日子里面京城的事情虽然不多,但是舆论的风潮却已经起来了。

这是有人在对自己进行一次试探。

打着旗号就是秦王家的事,表面上看都是在为这位宗氏王爷抱不平,实际上每一句都是在针对王忠,隐隐的还影射他身后的王承恩。

对于很多人来说,秦王的死活跟他们根本就没关系。

不要说仅仅是牵扯到一些利益的,哪怕人死了他们都不在意,他们针对的也不会是秦王,只是拿秦王说事罢了。

这件事情办起来很简单,好处也很多。

成了那好处自然大家一起拿,王承恩或者是王忠,谁倒了都有好处。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只是替秦王说话,又能怎么样呢?

难道皇帝你还要处置秦王吗?那也挺好的

朱由检知道他们心里面在想什么。

很多人都觉得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是大明朝历史上最激烈的改革,可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大明朝有一个皇帝被黑得非常惨,他进行的改革才是大明朝最激烈的改革。

这个人就是大明朝的正德皇帝。

他为了对付被自己父亲宠爱了那么多年的文官集团,大肆的收干儿子,将自己和武将集团关联起来,把军权拿到了手里面。

别人都觉得皇帝收干儿子不像话。

可上一个这么干的人还是朱元璋,他收那么多干儿子就是为了稳定军权,让这些大将安心,同时为他打仗。

正德皇帝这么干是为什么?他要对付谁?

答案只有一个,他要对付的就是文官集团。

在正德皇帝在位的那些年,他搞了很多的事情。收拢军权,同时让刘瑾跟文官集团互掐,因为嘉靖皇帝的抹黑,很多资料已经消失不见了。

正德皇帝最后为什么投降,没人知道。

刘瑾最后被判了死刑,为什么也没人知道,但是给出来的罪名却很荒唐。刘瑾勾结安化王谋反,太监谋反就算了,而且还是勾结藩王,有病吗?

最后刘瑾被用这个罪名凌迟处死。

在正德皇帝在位期间,安化王造反,宁王造反,到了最后自己落水而亡,留下了一堆黑料,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真正的历史真相全部都被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了。

无论是文官群体还是嘉靖皇帝都对他进行了大肆的抹黑,甚至关于他的记载,恐怕就没有多少是真的。

朱由检觉得自己迟早有一天也会有这种待遇。

比起正德皇帝,明孝宗则是被称为明君,可去看他执政的一些年的成果以及他废除了那些政策,比如将明朝的纳粮开中改成了纳银开中,一下子就给盐商松了绑。

盐商不用再运粮食去宾馆,只需要拿银子买就行了。

结果边关没有粮食吃,朝廷上下贪污腐败严重,钱全被拿走了,但是边关的将士却没了粮食,边关的逃兵越来越多,战斗力急转直下。

正德皇帝想要改变此种现状,所以在边关屯田分地。

可这又触动了那些官员的利益,等到嘉靖皇帝上位之后,全部都恢复到了救治,然后就有人吹捧嘉靖中兴,何其悲哀。

站起身子,迈着步子向外走,站在台阶上,朱由检抬起头看着外面,脸上的表情很阴沉,转头看着身边的王承恩说道:“王忠还没有来信吗?”

“回陛下,还没有。”王承恩连忙低头说道。

此时此刻他已经在心里面把王忠骂了一个遍,自己这个干儿子做事情越来越没有章法了。无论你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写信过来的,没有事情也要写信报平安。

这可倒好,这么长时间了,就上次的一封信。

说了一下西北的情况之后就再也没来信了。结果在西北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秦王府那边都已经要炸锅了,京城这帮人借了这次的事情兴风作浪,让陛下很被动。

到现在为止,陛下都不知道秦王府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要是听文官的,王忠就应该被抓起来凌迟处死。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脚步声,一个小太监跑到了王承恩的身边,将一封信递给了他之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王承恩看了一眼,心里面松了一口气,是王忠的信。

于是他连忙走了上来,恭敬的说道:“陛下,王忠的信送过来了。”

“拿过来吧。”朱由检点了点头之后说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豪门神婿 最强小山民 女总裁的近身狂兵 重生之最强逆袭 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 大唐之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夜天子 三国之开局截胡周郎小霸王 至尊枭士 大明之满朝奸臣你让我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