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歌为了苏立国的安全,除了电棍特意给他一根外,又准备了一大包药。
跌打损伤,感冒风寒,蚊虫叮咬等等苏晚歌能想到可能遇到的病情,都给苏立国准备了,还特意写上各种用药事项。
当然了,苏晚歌也希望她准备的这些最好用不上。
五月底,苏立国跟着苏家的商队出发去宁州和徐州,而他走后的第三天,苏晚歌家的地也要插秧了。
苏晚歌原本想着请人帮忙,毕竟跟她一般大的姑娘,就算出门干活,但也不会包括脱了鞋袜下田插秧。
只是她都还没开口找人,胡长顺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及大儿子过来帮忙。
隔壁邻居高粱也带了一个儿子来搭把手,还有其他人家想帮忙的,发现人家已经过去了,便也没吱声。
可就算这样,加上柳强,一共七个劳动力下田干活,不到一天功夫就把苏晚歌家的地给插好了。
而且胡家跟高家都没在苏晚歌家吃饭,早早出门下地,到饭点两家人将饭菜送去地里,吃好歇会又接着干。
原本苏晚歌都在家准备了待客的菜,结果中午柳强提前回来,说不用备饭,胡家和高家家里人送饭去地里了。
苏晚歌很不好意思,倒是许翠兰觉得没大碍,私下对苏晚歌道:“你这些叔伯怕是避嫌,觉得不方便来咱们家吃饭,等你爹回来了,到时候少不得要请他们吃个饭,倒也不急在这一时。”
胡家和高家还确实是许翠兰想的这样,因为苏晚歌家除了柳强,其他都是女眷,而柳强也不是苏家人,胡家和高家来干活的都是成年男子,他们觉得来家里吃饭确实不合适。
而且他们出门前,家里婆娘也提醒他们注意避嫌,免得村里长舌妇在背后胡说八道。
可谁晓得他们都已经如此注意了,却还是有人盯着苏立国不在家,胡家和高家带人给苏晚歌家种田插秧这事。
“那许娘子虽然都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都十四了,可那身段模样确实不像是三十多的人,瞧着也就二十三四,怪不得有汉子主动给帮忙干活。”
“可不,别看那许娘子平日不声不响,也不怎么出门跟人来往,到了要干活的时候,还有人抢着来。”
说抢着来的人,也是发现还有别的人家想帮忙,只不过去晚了,已经有不少人在干活了,便打道回府。
其实村里相互帮忙实属正常,尤其是农忙时节,谁家有空总会给忙的人家搭把手,将来自家忙不过来了,人家欠着人情的一般也是不用打招呼就主动来帮忙。
只不过这些忍不住嚼舌根的,一看苏晚歌一家搬过来平河村也没多久,却被村里人格外关注,心底就有些不舒坦。
当然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最主要的却是那些长舌妇看不惯许翠兰。
对平河村的人来说,苏晚歌一家既然是住平河村,也没去住云州第一首富家中,显然这亲戚也不够亲。
而且还租了地,那就是个普通农家,可凭什么同样为人妻为人母,许翠兰就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悠闲日子?
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许翠兰对外说是三十三岁,可真人瞧着要比实际年龄小十来岁。
这些人私下也没少找苏晚歌的左邻右舍打听,说苏立国也极为疼爱妻儿,许翠兰在家竟然几乎不用进厨房,不是苏立国做饭,就是苏晚歌下厨。
苏晚歌下厨也就罢了,那些人一听苏立国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竟然还给老婆做饭,这放在整个平河村,就没有第二个!
这些人就觉得许翠兰肯定有不寻常的手段拿捏男人,所以苏立国不在家,别家男人去给她家地里干活,那肯定也是许翠兰的缘故。
这传言最后还传到许翠兰跟前了,确切地说,是王氏为了想跟许翠兰套近乎,特意将外面的这些事说给许翠兰听。
还故意替许翠兰打抱不平,道:“这些人就是嫉妒许娘子你命好,嫁了个好相公,有个聪慧能干的女儿,要我说,许娘子你就别理睬她们,一个个吃饱了没事干,尽胡说八道。”
王氏之前是有一阵子没来找许翠兰,可后来看到苏晚歌医术了不得,而她身体又不怎么好,看病吃药好些年也没个进展,便忍不住打起苏晚歌的主意,想重新来往,回头好请苏晚歌帮忙看病。
殊不知,许翠兰还真就看不上王氏这种做派,别人在她背后嚼舌根,她过来搬弄是非,五十步笑百步,没什么区别。。
面对王氏的讨好,许翠兰不咸不淡地回道:“嘴长别人身上,她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管那么多作甚,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去看看我家鸭子跟鹅有没有把蛋下到别处,说不得还能捡回来一两个煮了当早饭。”
说到添菜,王氏就想起上次苏晚歌十四岁生日,她带着高梦兰过来吃饭,那一桌子菜至今念念不忘。
当时还以为是因为苏晚歌生日,所以做得丰盛些,但王氏后来才发现,鱼肉鸡蛋对许翠兰一家来说,是饭桌常客。
而现在鸭蛋鹅蛋在许翠兰眼里,竟然都只是早饭,而她家也有养鸡养鸭,可鸡蛋跟鸭蛋寻常都不舍得吃,攒着一块换钱做家用,要不就是给高振花。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王氏顿时没兴趣跟许翠兰聊下去,找了个借口就回家。
许翠兰巴不得王氏早点走,她也懒得应付,可人要是不愿意走,她又顾及是邻居,总不能强行赶人走。
等王氏一走,许翠兰只觉耳根子都清净了许多,但心底却忍不住想起苏立国来,也不知道他这一路怎么样,现在到哪里了,路上可有遇到什么危险。
不过王氏很快也没什么精力去操心苏立国了,因为她的家庭作坊已经有起色了,她研究的染布小有成果,不出意外的话,等苏立国回来,她的许氏布行都可以筹备得差不多了。
许翠兰这边的进展如此顺利,也多亏了苏晚歌的帮忙。
现在苏立国不在,武馆没关门,苏晚歌便直接把许翠兰新染的布给武馆的徒弟们做成统一的衣服,因着衣服颜色和款式都很新潮,引来不少人打听,就这样,苏晚歌直接帮着销出去不少。
不仅如此,还有大的布庄想采购一些,许翠兰虽然没有铺面销售,可有了销货渠道,赚钱便易如反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