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平安已经随着他母亲回了京城,苏晚歌也收到平安亲自写的书信,虽然就只有信封上“晚歌姐姐亲启”这六个字,但对苏晚歌而言,心中只有欢喜,想来平安回到家里恢复得极好,不然也不会提笔写字。
苏晚歌也回了一封信,告诉平安家里一切安好,说了一些琐事的事,提起小星星和小豆芽挺想念他这个哥哥的。
信里信外,似乎平安于苏晚歌一家而言是家里的一份子,不是将军府的小公子。
苏立国和许翠兰的意思也一样,虽然平安身份贵重,他们也无需特殊待他,当时崔氏是因为与爱子重逢,对他们颇有感恩,所以还破例认了苏晚歌为义女。
可等崔氏冷静下来,又回到京城,谁知道会不会猜疑他们想要攀附将军府。
尤其苏立国也知道苏晚歌先前得知平安的身份,确实有打过他的主意,想借着这恩情,能够让将军府成为他们的靠山。
但现在在云州,大家安居乐业,尤其又和云州第一富商苏有德成了本家,苏立国觉得也不必另寻靠山了。
对于将军府,就平常心来往便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要事。
苏晚歌也深以为然。
家里的日子,除了慢慢筹划未来,便是期许着家人平安康健,小星星和小豆芽快乐成长。
小豆芽和小星星接连着都满一周岁了,不过苏立国和许翠兰都没有给大办,还是如苏晚歌过生日一样,请了胡杨两家过来吃饭。
以前苏晚歌想着给两个妹妹大办一场是为了积攒幸运积分,如今攒积分的时效已过,苏立国觉得倒也不必铺张,毕竟他们刚来平河村没多久,相熟的不多,也不方便宴请。
而且经过逃荒和战乱,对他们来说,眼下这种平静的日子才是难得,等将来她们大了,及笄的时候再好生热闹一场便是。
进入四月,天气越发暖和起来,空间外的水田方才下种,而空间内的秧苗都已经长得有膝盖那么高了。
苏立国这边已经去市里边看地方,想把自己的武馆给开起来。
许翠兰也难得的将孩子交给杨氏和苏晚歌,跟着苏立国出门,也去看她的铺面,有些迫不及待地要想要重操旧业。
苏晚歌见爹娘都如此上心自己的事业,她反倒不急着开医馆了。
只是苏晚歌没行动,但病人却先找上门来了。
“请问苏小娘子可是住这里?”
苏晚歌还在屋内逗弄小星星和小豆芽玩,两个小豆丁如今都会走路了,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苏晚歌,苏晚歌走到哪跟到哪。
苏晚歌听得外面似乎有人喊自己,站住脚竖耳倾听,小豆芽和小星星一看姐姐突然不动了,开心得连忙扑过来,一人抱着一条腿哈哈大笑,到有种终于把姐姐给抓住的兴奋。
苏晚歌蹲下身子,一手抱一个,然后往外走,就看到杨氏打开大门,苏晚歌就瞧见一辆马车进了自家院子。
跟在马车前面的中年妇人,苏晚歌一看又眼熟,很快想起来是之前赶集的时候,在集市上见过的桂枝,云州县令妹妹身边的管事。
桂枝看到苏晚歌,面上虽然神色并未有什么变化,但眼底却露出些许笑意。
看到桂枝,苏晚歌猜着马车里坐着的肯定是上次犯病的夫人。
也确实如苏晚歌猜测的那样,里边坐着的是吴元芳吴氏。
吴氏自打上次在集市上突然发病,回家后虽然请过多次大夫,可都瞧不出什么,只让她安心静养。
最后吴氏想起苏晚歌之前跟她说,若是身体有不适可以找她,便挑了个好天气出门来找苏晚歌。
虽然当时苏晚歌并未告知吴氏自己姓名,可那会高二娘子却说过她们住哪里,吴氏到了平河村就一路打听苏晚歌的下落。
平河村说大也不大,村里都是知根知底的,吴氏要打听十三四岁会医术的,村里本地人都没有符合条件的,便让她去问问前一阵搬来村里的外乡人,说还确实有几个姑娘正是这个年纪。
外乡人都是熟悉苏晚歌的,刚巧打听到胡家,胡家那边得知苏晚歌救过吴氏,吴氏过来继续寻医的,便很爽快地给吴氏指了苏晚歌家的路,吴氏就找了过来。
到了苏晚歌家,吴氏就急着问苏晚歌,她的病有没有救。
不等苏晚歌开口,吴氏就先让桂枝递了一个匣子给苏晚歌,里边放着一匣子银元宝,估摸着有百两。
“若是姑娘能给我的病断根,这银子只是定金,事成之后还能有另外一匣子。”
苏晚歌倒是没料到吴氏竟然出手这么大方,一百两银子,普通五口之家都够用好几年的。
之后苏晚歌才晓得吴氏这么大方,着实是因为她这个病也不是第一次病发,虽然知道的不多,可她相公就见过一次她病发,对她避之不及,许久都不敢与之亲近。
而这次复发,又是大庭广众之下,幸亏当时她只带了桂枝在身边,府里也没有旁的丫鬟婆子在,不然传到府中,她这个主母怕是都没脸见人了。
“姑娘,我当时虽然神志不清,可桂枝事后跟我说,姑娘处理得当,我才恢复得快,想来你是知道我这病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知道怎么治。”
被吴氏无比期待地眼神,苏晚歌也不忍心让她失望,再者这个病她于她也不难,便直接点了点头,表示她有八成把握。
吴氏见状,喜出望外。
苏晚歌给吴氏把脉确定她的情况后,就给开药抓药,然后让吴氏连服七天后再来找她,她再根据情况调整药方。
吴氏连着来了几次后,平河村里的人慢慢知道外姓苏家之女,竟然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大夫,吃惊之余更多的是震撼。
而苏晚歌的医术技能曝光后,虽然有人对她的医术水平表示怀疑,但听得高二娘子的小侄子食物中毒也是被苏晚歌所救后,倒是让人信服不少。
之后,村里有人生病,也请苏晚歌过去看,每次都是药到病除,从此,平河村的人见着苏晚歌,都亲切地唤她一声“小苏大夫”。
之前苏立国还担心平河村都是高姓人家,他们外姓会不会被排挤,不曾想,苏晚歌一己之力快速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