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苏老太瞬间想到了苏立国一家,就是大房和三房,也立马想起二房来。
苏老太他们东西都没了,新安村其他家肯定不会管他们的死活。
可在大房和三房看来,二房总归都是姓苏,只是分家了,但血缘亲情还在的。
把希望寄托在苏立国一家后,苏老太当即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找到了苏立国。
苏晚歌他们也是被大家的呼喊声吵醒来的。
得知是苏老太一家被人纵火烧了东西,他们心底都只觉得大概是苏老太作孽的报应吧。
不过没曾想,苏老太竟然还能厚着脸皮找上他们了。
“老二,你不能不管我,也不能不管你的那几个兄弟。”
苏立国面无表情地问道,“分家的时候,你们既没有分什么东西给我,之后也不曾管过我,怎么现在要求让我管你们,凭什么呢?”
苏老太闻言,脸色涨红,但却咬牙道,“就凭我生了你,就凭你没有儿子,你将来百年之后,还得指望侄子给你捧火盆抱牌位给你送终。”
说完,苏老太指着许翠兰道,“难不成你还指望着她给你生个儿子?”
接着,又将视线挪到苏晚歌身上,道,“还是说指望这丫头能给你养老送终?”
许翠兰和苏晚歌心底很是不爽,不过不等她们两开口,苏立国火气直冒,当即出声反驳。
“你的生恩养恩,以前我给苏家做牛做马的时候就已经报答了,在你们赶我们一家四口出苏家的时候,就算是恩断义绝。”
“如今你们遭难了,就想起我来了,抱歉,我还要养妻女,可养不起你们。”
“至于我将来会不会有儿子,不劳你们费心,更别说百年后,我人都死了,还管是谁送的终,就是一把火把我的遗骸给烧了扔水里,我也觉得可以。”
苏立国这话一出,别说是苏老太听得目瞪口呆,就是新安村围观的人,也觉得苏立国这话也太狠了。
挫骨扬灰,从来都是诅咒别人的话,哪有咒自己的?
胡长顺忍不住跳出来,对苏立国道,“苏二弟,别生气,咱们犯不着这么咒自己,弟媳还年轻,养好身子,将来肯定能生个大胖小子。”
其实围观者也觉得苏老太有些狠,既然有求于二儿子,就好好说话,还咒老二没儿子,气得苏立国都口不择言了。
荣英看到苏老太竟然如此方式逼着苏立国接苏家的烂摊子,心底很是着急。
她原本也只能指望苏老太的关系在苏家过活,眼看着两房的东西都没了,他们都吃不上,那自己更是没得吃,更别说有活路了。
情急之下,荣英连拽了拽苏老太的胳膊,低声道,“姑母,二表哥瞧着就像是吃软不吃硬的,咱们跟着他对着干怕是落不得好。”
荣英心底也忍不住骂苏老太蠢,好好的一个儿子不知道笼络,竟然想靠母子关系逼他听从自己。
如果是以前,二房或许就听了。
可二房都被苏老太当累赘和弃子分出去了,如今想让他们再回来,谈何容易。
荣英都能想的明白的事,偏偏苏老太却想不清楚。
大房和三房的人也暗自焦急,觉得苏老太此举不仅不会让苏立国出面帮忙,反而会激怒他吧。
不过,苏老太倒是把荣英的话听进去了。
苏老太一向现实,以前觉得二房是累赘,可以果断舍弃。
那如今觉得只能依靠二房,自然也能低得下身段来求助。
“老二,你真的狠心不管娘吗?当年我十月怀胎生下你,命都差点没了,咱们可是母子情分,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之前我嫌弃许氏生了两丫头,这是我不对,可我也心心念念想着你后继有人呀。”
苏老太一边说一边哭,很是动容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老太真的是一片真心为苏立国。
但苏家的事,新安村知道得可不少,尤其当初分家,众人都以为苏家二房迟早一个死字。
不曾想二房峰回路转,不仅找到活路,还越活越好。
眼下,苏立国可没心思看苏老太变脸唱戏,这会他心疼许翠兰和苏晚歌忙乎那么晚,这会还被吵醒来不能睡。
想了想,他直接开口道,“这事等明天再说,今天先这样,大家伙还得睡呢。”
苏立国这么一说,围观的人也开口了。
“是啊,这都大半夜的,困得很,不如明天天亮了坐下来好好说说。”
“就是,你一把让苏二哥决定养老,还得负担两兄弟和他们的家人,这不是逼他吗,不如让他先好好想想。”
苏老太还想说,李氏连把苏立强推出来,让他赶紧劝着点苏老太,可别把苏立国给惹恼了。
现在他们都得指望着苏立国松口,不然,没得吃没得喝,一家人只能等死了。
苏立强当然也怕。
于是,赶紧过来劝苏老太,“娘,咱们先回去对付一晚上,二弟想好了,明天咱们再谈。”
说完,又堆着满脸地笑对苏立国道,“二弟,咱们可是一个爹一个娘生的亲兄弟,当初爹在世时就说咱们兄弟要齐心协力,也要好好孝敬娘,你还记得吧?”
苏立强试图打亲情牌。
然而,苏立国立马回话道,“当你们把我们一家从苏家分出来的时候,以前的话,我就都不记得了。”
二房困难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记得以前说的要齐心协力的话。
苏立强顿觉被打脸,但他也不恼,继续道,“是是是,大哥也确实做得不够好,但以后,咱们还是好兄弟,不然你带着许氏和两丫头赶路,也不安全,咱们人多,旁人才不敢欺负。”
说着,还特意把几个儿子喊出来,一副二房有难,他们大房儿郎都会挺身而出的样子。
苏立国闻言,只觉讽刺。
原主一家最先受到的欺负就是来自他的亲娘,亲兄弟。
“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苏立国可不想大晚上跟他们耗着。
苏老大他们最后到底是走了,现在的形势,他们只能看苏立国的脸色行事。
村里其他人都很好奇苏立国会怎样,不少人都觉得他最后肯定还是会重新接纳苏老太和两个兄弟。
但唯独胡长顺忍不住提醒苏立国。
“苏二弟,你也别怪我多嘴,你那老娘和两兄弟,可真不是什么和善人,要我说,你不如趁机跟他们划清界限,写了断亲书,往后再无瓜葛,谁也别打扰谁。”
听到断亲书,苏立国眉头微微一扬,心底便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