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这安乐伯府大小姐不是要嫁入沈国公府,就是和姜婵宁一样要嫁入皇家。
但奈何,无论是安乐伯府还是皇家都没有适龄的男子。
最后沈悠然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朵花落入余家。
只是她没有想到,错过了姜婵安,还有个姜修嗣。
沈悠然暗自咂舌,自己这个闺女,竟然暗戳戳的能整这么大个事出来。
不过,值得表扬!
沈悠然一扫刚进来时的不开心,这会满脸的春风得意。
用过午膳以后,柳氏就起身告辞,离开了皇宫。
回到安乐伯府,正琢磨着怎么跟家里人开口说这个事儿。
就先接到了一封信。
是姜修嗣的。
信封上四个大字:母亲亲启!
柳氏有预感,这里面的内容就是跟结亲一事有关的。
八九不离十。
柳氏拿着信回了房间,打开以后一字一句,仔细斟酌。
最后发现,全篇没有一个不愿意的字眼。
反倒是让家里先行跟皇后和皇贵妃提一下这个事情,待他日后高中了,在正式提亲。
柳氏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儿子有远见,知道媳妇儿要自己功成名就了以后再讨更容易。
但是同样这个远见,更是怕陛下把和嘉许配给别人。
柳氏揉了揉眉心,觉得有点头疼。
正巧姜兴盛从门外进来,“咦?夫人你什么时候回来了?”
柳氏答,“刚回来一会。”
“宫里如何?”
“唉,宫里已经没问题,但咱们家有问题了!”
姜兴盛一怔。
柳氏把信交给姜兴盛看。
姜兴盛看完信的内容,直接被惊的说不出话。
“这…这…”
柳氏点点头,“就是你看的那样!”
半晌姜兴盛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啥时候的事儿啊?”
柳氏知道他问的什么,叹了口气道,“我也不清楚,今日从东宫离开,我顺道去皇后娘娘那里看了硕哥儿,谁知道皇后娘娘就顺道提了这个事儿。”
“阿嗣这封信只怕是在路上耽搁了,不然这会就不是皇后娘娘先提了,而是我先去跟皇贵妃娘娘提了。”
“不过不管谁先提,这门亲事依我看,是实打实的要结了。两个孩子情投意合,我们又都互相了解,除了和静年龄比阿嗣大几岁,其他都蛮好的。”
“夫君,你觉得呢?”
姜兴盛说道,“这个我倒是没什么意见,大几岁也不算什么事儿,反正我们家对于孩子们的亲事,都讲究情投意合,互相喜欢才行吗?”
“既然两个孩子都有这个意思,那不如就顺他们的意思吧!”
柳氏点点头,“那咱们去跟爹娘,还有大哥大嫂说一下吧。事情要是定下来,还有的要忙呢!”
“行,那咱们这就去!”
不出意外,一家人都不反对这门亲事。
用王氏的话来说就是,“与其日后找个不知根底的,不如就和静公主,身份尊贵,本人性格也好,而且还知根知底。”
家里同意了,柳氏连忙给姜修嗣回了信,第二天又备了礼,再次进了宫。
“依着阿嗣的意思是要等下一次春闱以后再提亲,算算时间已经快了,明年开春以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春闱和第二届的春日宴了。”华启娴说道。
柳氏点点头,“阿嗣来信就是这么说的,我寻思他也是打算功成名就了,再提亲,这样对于和静公主来说,也是要长脸一些的。”
沈悠然笑得合不拢嘴,“阿嗣这孩子,考虑的真周到,我记得第一年春日宴那年,女子科举和静殿试第三,若是阿嗣再高中了,这两个孩子就是天作之合啊!”
柳氏也捂着嘴笑,“那阿嗣可得努力了,不然到时候连自己媳妇儿都比不上。”
华启娴清了清嗓子,“咳咳,说归说,但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他知道努力是好事,但顺其自然就好了。”
“昨天回去,妾身就问了和静,这死丫头一开始还不想说,最后妾身直接说你柳姨都知道了,她才支支吾吾的说了。”
“唉,妾身不懂现在的孩子,大大方方的多好!”
“不过呀,这丫头信心十足,妾身觉得她肯定私下跟阿嗣已经说好了,甚至还仗着二夫人一家对她的喜欢,才这么有恃无恐的。”
华启娴笑着说,“现在皆大欢喜的结果,还不好吗?”
沈悠然故作苦恼,“皆大欢喜的结果自然是好的,但是和静的事情解决了,还有一个阑儿啊,真不知道他又藏着什么心思呢!”
“若是也能寻个知根知底的儿媳妇回来,其实也挺不错的。姐姐和二夫人若是有合适的,定要给阑儿相看相看啊!”
柳氏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后说道,“既然您话都说了,臣妇倒是有个人选,二位娘娘也都熟悉。”
华启娴和沈悠然都来了精神,“谁?”
“莹雪!”
“赵家姑娘?”沈悠然惊讶的问道。
华启娴也问道,“可是礼部尚书赵大人家的嫡女?”
柳氏点点头,“正是!”
“那丫头是那年春闱的女状元,据说上门提亲的把赵家的门槛都踩破了,虽没有传出来成亲的消息,但本宫都以为她已经定亲了,没想到还定亲啊?”
“哪里定亲啊!这两年提亲的倒是不少。但娘娘您也知道他家的情况,独女一个,留在家招婿,赵大人一般人看不上。嫁出去又怕她受欺负,反正怎么样都好像不是两全之策。”
“再加上那丫头也没遇到心仪的,又一心扑在政事上,所以这么多年都还是孤身一人。”
“要说知根知底…”柳氏看向华启娴,“娘娘您娘家大嫂可是她亲姑姑,这还不够知根知底的吗?”
“再说了,莹雪自打身体好了以后,几乎都在南星村那边,跟阿宁他们几个这几年都是一块儿的。”
“也就齐王殿下一直在外面跑,与他们聚少离多,不过几个孩子之间的情谊一点也没有减少。”
沈悠然深思熟虑过后说道,“照二夫人这么说,那这赵家姑娘确实是个知根知底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