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出机器,马上开始赶货!”
姜婵宁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开始行动。
原来被赶出去的两个女工负责的那台一绣花机,则被姜婵安和周珊接手了。
一时之间,作坊里热闹的不行。
工人们的速度很快,直接拆了现在绣的,换成了需要赶制的大货。
各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工人们就开始工作了。
机器运作的声音在作坊里有序的响起。
姜婵安去了制衣作坊里,调过来两个人,来操作空出来的那台机器。
“大家也不用不眠不休的赶,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你们的三餐会让人专门送过来,辛苦大家了!”
离开绣花作坊,回到明月楼。
李云荷把这两个月的情况交代了一下,并没有什么问题,不羡仙也是正常运转的。
“镇上和县城里各有一家定了婚宴席面的,镇上那家决定来不羡仙,县城离得有些远,具体是我们过去,还是他们来不羡仙并没有确定。”
姜婵宁闻言点头,“不论哪种,一定要安排仔细,不出问题就行。”
“我明白!”
从鹤洲府带回来的海鲜,并没有送到不羡仙。
六辆马车的东西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
姜婵宁干脆直接留下,让家人吃。
反正都好保存,也不怕吃不完会坏。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了,来到了四月初。
淮安府各地陆续开始了准备小麦收割的工作了。
南星村的土地和种子,都是姜婵宁用灵泉水养过的。
再加上青城县这边的气候,略微比其他地方高一点点。
也就是这细小的差异,导致了南星村的小麦成熟早于青城县其他镇村,而青城县其他镇村的小麦成熟又早于淮安府其他各县。
两两之间都相差着十来天的样子。
又是一年大丰收,南星村继去年八月首次大丰收以后,迎来了第二次丰收。
如果说去年只是实验,那今年就是正儿八经的丰收年。
去年的麦地只是各家两亩三亩开荒出来的,而今年不光利用了剩余的荒地,更是是把稻田也种上了麦子。
其丰收程度,是肉眼可见的。
收割、晾晒、去壳、脱粒一气呵成。
忙忙碌碌了大半个月,每天早起晚归,中间遇到突如其来的雨,还得连夜收粮。
尽管有时候都吃不上热乎饭,也睡不好觉,但南星村众人脸上没有丝毫疲惫,和厌烦。
民以食为天,看着成千上万斤的粮食,晾晒在家门口,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让文理学院的学子们,来实地体验了一把粮食从哪里来。
这天村长召集全村百姓,宣布丰收成果,以及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同时县城来的负责收赋税的农司大人也来了。
今年没有意外的,还是先来了南星村,来的依旧是去年的梁大人。
虽然有了去年的亲眼所见,但今年看到那几乎堆满了整个大晒场的粮食。
梁大人还是感觉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这可全都是南星村缴纳的赋税!
只是赋税啊!
度赋税都这么多,那么今年他们该收了多少啊!
“咳咳!”村长清了清嗓子,“安静!大家安静一下!”
众人交谈的声音顿时小了很多。
村长满面红光,看起来高兴极了。
“今天我们在这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关于小麦的,第二件事是关于五月份种水稻的!”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件事,去年九月底十月初,我们在阿宁的带领下,让麦种下地……”
人群里的姜婵宁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笑,“村长这是给自己戴高帽子呢!”
“经过这大半年的等待,终于在半个月以前开始收割了。在这一过程中,从收割到脱粒装袋,都是由大家亲自动手的,而所有相关的数字,都由文理学院的学子帮忙计算记录,在此我代表全村百姓,感谢文理学院!”
众人掌声雷动。
村长抬手示意,众人慢慢安静下来。
“而这个数字都在我手里的这本册子里!首先全村共收割了一百六十亩地的麦子,最后脱粒结束最终一共是十一万二千斤,缴纳完赋税还有八万九千六百斤!相当于至少前十年全村粮食收获的总数!”
村长语气激动,声音高昂,不难听出还有一丝哽咽。
村民也是激动之余,也都是热泪盈眶。
比起去年,他们今年是真的感觉到了粮食大丰收,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是什么感觉。
即便是二成的赋税,也都是眼睛眨都不眨直接上交。
甚至一些村民还想再上交一成。
“去年的农司大人梁大人今年也来了,让我们欢迎梁大人验收今年的赋税,一共是二万二千四百斤!”
梁大人刚准备上前,台下掌声雷动。
一时之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疑惑的看向村长。八壹中文網
村长哈哈一笑,然后解释道,“大人不必多虑,这是阿宁教给我们欢迎的方式。”
梁大人挑眉,郡主果然不一般。
“比较奇特,有点意思!”边说边上前。
“首先,感谢大家对本官的那个……欢迎,其次呢,本官是第二次来到南星村,去年大家就给了本官一个惊喜,且今年更甚。如果说去年是惊喜,那今年简直就是惊吓了啊!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太好了!看着这么多的粮食,本官只想说一句,你们很了不起!”
人群一阵沸腾。
“大人太客气了!这也是阿宁的功劳,要不是她带领大家,我们也不可能变化这么大!”
“就是!朝廷体恤我们,对于赋税一减再减,如今我们有能力了,自然也不能辜负朝廷!”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大人!我们家愿意今年再多加一成赋税!”
一时之间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我们家也愿意!”
“还有我们!”
“我们也要多交一层!”
“我家不交粮食,但愿意再交五两银子!”
不知道谁说了个愿意交银子的话,引得那些本来不打算再交粮的,都说愿意再交几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