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但朱棣却没有打算直接插手。
如今徐妙锦既然嫁给了自己,那么她的事就是属于后宫的事了,而后宫的事情,交由徐妙云去处理才最合适。
当然,朱棣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劝劝徐妙云,让她对自己的妹妹不必过于严厉。
就这么听着徐妙锦的抱怨,朱棣来到了坤宁宫。
徐妙云原本是打算要出去迎接朱棣的,但是因为刚刚出了月子,太医让她要少见风,所以她就等在了坤宁宫内。
至于后宫里的其他妃子,新纳的几个没有资格去迎接朱棣,而有资格的就只有徐妙锦和青雅两位贵妃。
然而,清雅此时却有重任在身。
因为徐妙云要照顾才生下来的孩子,那朱棣的长子和长女现在都是青雅在照顾。
因为朱棣对历史上的朱高炽肥胖的问题有阴影,所以他一早就下了死命令,朱高炽必须要每天保证至少两个时辰的运动。
然而,因为朱高炽太小,找别人照看的话,运动的时候不小心就会受伤。
所以,现在照料朱高炽运动的事情,就落在了青雅的身上。
而朱棣回宫的时候,正好是朱高炽每日的运动时间,所以青雅也就没了空去迎接朱棣了。
所以,最终整个后宫的迎接就全部落在了徐妙锦一个人的身上了。
一见到朱棣,抱着才两个月大次子的徐妙云,就朝着朱棣拜了下去。
朱棣见状,一个箭步过去就扶住了徐妙云。
“娘子辛苦了,千万不要多礼!”
朱棣说完,伸手从徐妙云手中接过了自己的次子。
小孩才刚生出来两个月怕,还没有完全展开,但已经能看到七八分朱棣的模样。
此刻被朱棣抱在怀中,他先是瞪着两只大眼睛愣愣的盯着朱棣,然后突然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使劲蹬着小腿。
朱棣抱着自己的儿子,一时间却变得手足无措了。
最后,还是徐妙云接过去才安抚了下来。
“夫君。孩子叫什么名字?你可想好了吗?”
徐妙云抱着儿子,一脸的慈爱,然后问起了次子的名字问题。
“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就叫朱高煦吧。”
朱棣没有另外去想一个名字,既然老大都已经叫朱高炽了,那老二就还是叫朱高旭吧。
“朱高煦……这名字不错。”
徐妙云明显很满意自己次子的这个名字。
接下来,朱棣就去沐浴更衣去了。
他怀疑,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出征沾染的血腥气,所以才让自己的儿子哭得那么厉害。
朱棣沐浴完换了衣服,才再次回到坤宁宫。
他一眼望去,他的后宫居然已经全部到齐了,全都围坐在一起逗弄着朱高煦。
朱棣微笑着上前,先与青雅打了一个招呼。
青雅还是如同以前一样,性格阳光直爽。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朱棣的感情,看向他的眼神炽热而且奔放。
而另外几个朱棣新纳的妃子,表现的就十分拘谨了。
她们们四个,实际上被纳入后宫后还根本没有侍过寝,全都还是原装的黄花大闺女。
这也让她们感到十分的忧心。生怕朱棣是因为看不上她们,所以才不让她们侍寝。
对于他们的心态,徐妙云明却是心知肚明的,她早就想找个机会给朱棣聊一聊,让朱棣早点让这几个妃子尽快侍寝。
如今的,徐妙芸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对于很多事情逐渐就开始看的比较淡了。
这样一来,反而让她看起来,更加的有母仪天下的正宫皇后范了。
朱棣坐下来,与这一群自己的后宫聊了一会儿天之后,便转身离开了后宫。
现在的乾清宫里,可是还有很多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做决断。
他亲征期间,虽然是朱元璋在监国,但是监国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很多事情朱元璋也不可能代替朱棣直接做决定。
所以,朱棣回来之后就会面临着许多积压的重要事情,需要他立刻处理。
这时的朱元璋,已经顺利卸下监国的职责,回到了仁寿宫,将乾清宫这一摊子全部又还给了朱棣。
朱棣坐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王仁和诸亮前来。
现在的大明朝堂,包括朱元璋在内都清楚,王仁和诸亮才是朱棣掌握大明朝堂的关键人物。
如今的大明朝堂,最重要的常备军的军权被朱棣亲自捏在手中。
而整个天下的政务几乎被朱棣全部委托给了王仁在打理。
而诸亮,却是朱棣监察天下的耳目。
只要有这两人在,大明朝野任何异动都瞒不过朱棣。
早就知道朱棣会召见自己的王仁和诸亮,其实早早的就等在了皇宫外。
所以朱棣一召见他们,他们很快就出现在了乾清宫里。
先是随意聊了几句之后,王仁和诸亮就开始汇报必须要朱棣亲自处理的事情。
先是王仁汇报关于高产粮食作物的事情。
在朱棣亲征安南的期间,整个年度的高产粮食产量统计已经完成。
按照王仁收到的统计结果,各地的高产粮食产量都达到了预期,可以说,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听到这个好消息,朱棣也是感到十分的振奋。
只要全面铺开了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朱棣相信,接下来大明马上就会迎来人口暴涨的高速发展期。。
而这,也是朱棣最希望看到的,只有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大明才能完成文明程度的跃迁。
对于下一步全国铺开高产粮食作物种子的计划,政务院也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报告。
如果按照政务院的计划执行,永乐三年之内,整个大明境内应该就不会有饥荒之虞了。
哪怕再偏僻的山区和贫瘠的土地,都能种出足够食用的粮食作物。
说到这里,朱棣不禁想起了自己对云贵一带和安南的打算。
于是,他就对王仁和诸亮说起了自己计划利用高产粮食作物,来撬动云贵一带流传千年的土司制度的打算。
很显然,这个问题王仁和诸亮之前都并没有思考过。
如今听到朱棣一提出来,他们的眼前顿时都是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