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跟随在战象身后的安南士卒,在迟疑了一下之后,便绕过了战象群继续向明军大营冲去。
而早已严阵以待的明军士卒,弓箭和火铳齐发,冲上来的安南士卒瞬间就倒下了一大片。
特别是明军中的五千火铳,一旦开始发射,似乎就变得连绵不绝,永不止息。
冲向火铳手方向的安南士卒,如同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波接一波的倒在了火铳的铅弹之下。
王太子陈久义乘骑的那头战象因为是远远的跟在象群的最后面,所以侥幸没有被火焰弹命中。
但此刻,这头战象似乎也被其他战象的情绪所影响,开始变得狂躁不安,试图将背上的陈久义给扔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随着战象身上披挂的木板开始燃烧,火焰直接烧灼到了战象的肉体上。
在疼痛的刺激下,战象彻底疯了,完全不分方向开始狂奔冲刺。
其中有数头战象,选择的方向正好是明军的大营。
就在这个时候,明君阵前的火炮再次打响。
这一次,明军的数十门火炮全部放低炮口,瞄准了狂奔而来的那几头战象。
而且火炮的炮弹也换做了实心弹。
连续不断的炮声响起之后,数十枚实心弹全部射向了那几头正冲向明军阵地的战象。
此刻的这些战象,披挂在身体外的护甲几乎已经在大火中全部化为了灰烬。
在被明军的火炮直接命中之后,根本没有抵抗之力就会倒在地上。
而其他的战象,更多的则是冲进了安南军的阵营中。
而安南军似乎对上发狂的战象没有任何的应对方法,只能任由战象在人群中肆虐。
转眼间,安南军的阵型就被横冲直撞的战象冲击的七零八落。
再加上前方明军的火铳和弓箭连续不断的射击,安南军的阵型直接就这样被打崩了。
这个时候,原本高座在象背上的王太子陈久义,也在另一头战象的撞击下,掉落到了地上,当场就受了伤……
溃败的安南士卒中,一群王太子的亲卫急忙冲上去,将王太子陈久义抬起来就朝着升龙城而去。
典威知道,破城的机会已经来了,一声令下,五千骑兵追着安南溃军的身后,就朝升龙城而去。
而其他的明军士卒也跟在骑兵后面,快速冲向安南王都升龙城。
受伤的王太子陈九义刚刚被亲卫抬着冲进王城,还没有来得及下令关闭城门时候,明军的骑兵就已经呼啸着进了城。
而受伤的王太子陈久义和护着他的亲卫,就在明军骑兵的铁蹄下,被踩成了一堆肉酱,只在大街上留下了一副被压扁的黄金盔甲……
最先冲进城的明军骑兵,立刻分出了一个百人队,跳下战马冲上了城楼,将守在城门绞盘盘前的数十位安南士卒全部杀掉。
然后,这群下马的骑兵就守在绞盘旁边,防止城门再被关闭,等待着后续部队的进入。
四万多明军步卒,列队跑步冲进了安南王都升龙城。
入城后的明军按照典威事先的安排,分别奔赴不同的地方。
而典威,则亲自率领军府直属卫,直奔安南国王的王宫。
没有人知道,典威在接到率军出征安南的圣旨时,还同时收到了一封朱棣的密旨。
这封密旨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安南王室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典威虽然是纯粹的武将,但是他也知道,朱棣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大明以后能顺利的接手整个安南国。
对于这个朱棣私下所吩咐的内容,为了保证不出纰漏,典威只能亲自去执行。
等到典威来到安南国王宫门前的时候,发现安南国王还召集了所有城内剩下的部队,正准备死守王宫。
典威能猜到安南国王的想法,无非就是坚守王宫,然后等待调出去的兵马收到消息再返回来救驾。
可惜,典威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和机会。
五千火铳手立刻堵住了王宫大门,用火铳压制着王宫城墙上的安南士卒,没有一个安南士卒敢于露头。
等到炮兵千总带着野战炮,也气喘吁吁的赶到之后,在典威眼中,王宫的城墙和宫门就彻底成了摆设。
在明军火炮的轰击下,王宫的城墙很快就变成了一堆废墟。
而守在城墙后的安南士卒,则全都拼命朝着王宫后殿逃去。
典威亲自率领着五千火铳手轮番射击,朝着王宫后殿一路扫荡而去。
被安南国王召集到王宫的兵马一共还有三千左右,但是,这些兵马在明军火铳手的攻击下,却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典威很快就在王宫后殿堵住了所有的安南王室成员。
安南国王知道大势已去,急忙表示可以交出国玺和黄册,然后投降大明。
可惜,典韦是带着朱棣的密旨而来的,所以根本就不会接受他的投降。
在典威的命令下,所有的王室成员不论老幼男女,一共一百二十一口人全部被关到了王宫的正殿中。
将所有王室成员关进大殿后,典威又让人用大锁将正殿大门锁死。
再接着,搬空了王宫中的干柴,一层一层的堆在大殿的外面,甚至连大殿的屋顶都没有放过。
再接下来,典威又在这些干柴上浇上了数量足够多的火油,然后就一把火点燃了干柴。
熊熊的火焰就猛烈的燃烧了起来,这一场大火将安南国王宫主殿烧成一片白地。
而由于明军士卒忙着去搬空安南国王宫和府库中的东西,没有人注意到火势居然从王宫里蔓延的出去。
等到典威发现的时候,再想去灭火已经为时已晚,只能转而帮助升龙城内的居民撤离。
然后,因为升龙城内的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导致了这一场大火烧起来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制止火灾蔓延。
所以,等到典威他们也被火势逼得不得不撤出城之后,整座升龙城就彻底化作了一片火海。
剧烈燃烧的城池,将整片天地似乎都映成了一片血红色。
这就是朱棣能在上百里远的地方,都能看到这一片红云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