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大多只是卫所军的武官,但是不管怎么样,却都是朝廷有品级的正式官员。
他们被发现身份后,全都声称如果能够入选殖民武官,他们宁愿自动放弃现有的官职和品级。
对此不敢擅自做决定的李文忠,将这个难题就汇报到了朱棣的面前。
而朱棣在与徐达等人商议之后由大都督府出面向全国的卫所发出了通报。
所有殖民武官以及招募的士卒,都将优先从现有卫所军中产生。
所有入选殖民武官和士卒将正式脱离大明卫所军体系,由军籍转为民籍。
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朱棣本来就打算逐步削减数量庞大的卫所军数量,而现在正好借着殖民一事正好加快此事的推进速度。八壹中文網
这份通告一出,在全国的卫所军体系中掀起了一波转籍的高潮。
许多卫所军中的中高级武官在官绅富户的支持下,开始考虑脱离军籍参与殖民这事的可行性。
这些卫所军的武官,虽然朱棣看不上眼,但是比起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军事素养和能力却更加适合承担海外殖民的任务。
就在开海禁和选拔殖民武官两件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朱棣正式宣布了削藩令。
在朱棣颁布的削藩令中,首先就宣布废除了由朱元璋定下的藩王分封制度。
自永乐二年始,所有被封王的皇子将不再给予封地,也不再由朝廷为其修建王府。
所有皇子在成年后都由皇家一次性拿出一笔安家费,由他们自行出宫安家置业。
然后由宗人府按月按爵为出宫安家的皇子发放口粮与俸禄,以供他们养家。
而宗人府支出的俸禄和口粮,也仅仅只够这些成年皇子过上不错的生活而已,距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远。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出宫的皇子虽然依旧会被封为亲王,但是这亲王只是一个爵位,而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任何相应的权利。
除了有宗仁府为其提供的两百护卫之外,亲王也没有任何兵权,更不能对朝廷政务作出任何形式的干涉。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虽然失去了兵权和干涉地方政务的权利,他们却多了自由。
这个自由一是指行动的自由,他们可以任意决定自己的行止,随意行走在大明境内的任何地方,不再需要被困死在封地中。
而另外的自由,是指理论上他们可以选择除开带兵以外的任何职业。
当然,那几位在永乐二年之前已经就藩的王爷所拥有的王府和土地将可以保留,但是兵权却必须上缴。
对此,几位已经就藩的王爷显得十分的配合,就在诏书下达之后,马上就将兵权上交给了当地的都指挥使。
其中,最迫不及待的就是晋王朱棡了,他在上交了兵权的第二天,就快马加鞭直奔京师而去。
在交了兵权之后,他们已经可以在任意时间来往京师而不再受到限制了。
到了京师,朱棡入宫拜见了朱棣和太上皇朱元璋之后,立刻就去殖民都督府报名参加殖民武官的选拔去了。
他这一行动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没有人会想到,身为晋王的朱棡居然也会跑来参加殖民武官的选拔。
因为他的事,曹国公李文忠还特意入宫请示了朱棣到底该如何应对。
对此,朱棣给出了只有四个字的回复,那就是“照章办事”!
于是,晋王朱棡凭借着他的个人武勇以及军事素养,顺利通过了殖民武官的筛选。
整个永乐二年,从正月开始,先是永乐大典的编纂,紧接着就是开海禁,选拔殖民武官然后又是削藩……
大事一件接着一件,让整个大明朝堂中枢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没人知道的是,就在朱棣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在他的后宫之中,他的皇后和贵妃也正在谋划为他选妃。
自从上次有了帮朱棣选妃的念头之后,皇后徐妙云就找了个机会和被封为贵妃的青雅进行了一次谈话。
徐妙云成功说服了还有些不太情愿的青雅,决定共同为朱棣挑选妃子充实后宫。
为此,徐妙云还专程将父亲徐达召入宫中询问了他的意见。
徐达听到徐妙云的想法后,当即就表示了支持,同时也给出了他自己的意见。
徐达认为如今大明百废俱兴,并不适合大范围的选秀入宫。
要为朱棣选妃的话,就只能低调的进行,先调查清楚符合要求的官宦家的女性,然后由徐妙云以皇后的身份在这些符合要求的女子中,为朱棣挑选妃子。
整个选妃的过程都要保持低调,不能引起任何朝野的非议,以免影响朱棣的形象和招来大臣们没完没了上书弹劾。
徐妙云听了徐达的建议后深以为然,于是便按照这个思路悄悄开始选妃,而这件事,朱棣却被完全蒙在鼓里,一点都不知情。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永乐二年的三月。
第一批拿到贸易许可的海商,光明正大开始了行商了,上百艘商船已经从宁波和泉州两处港口正式出海。
在这些海商出海之后,立刻就有大明海外水师的战舰,对这些海上商船进行了全程护航。
经过了整编之后的大明海外水师,如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忠实的履行着为海商保驾护航的职责。
有了水师战舰的护航,第一批出海的海商几乎全都满载而归,一进一出就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下,因为慢了半步没有拿到第一批贸易许可的商人们纷纷捶胸顿足。
然后全都每日派人等候在商关打探消息,希望朝廷早日能够发放第二批许可。
而那些出海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给大明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仅仅是第一批海商出海,就给大明朝廷上缴了超过三十万两白银。
这个金额已经是往年大明全年商税总和的十倍有余。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永乐二年光是商关收上来的大民商税,就有望突破两百万两。
也就是说,一年的商税就可以等同于大明以前全年所有的税赋总额了,这也让满朝文武都感到震惊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