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当真?”
朱棣只是穿越者,他也不是神仙。
并不能完全了解整个大明所有的事情,所以此刻他也十分的吃惊。
“据微臣调查,自洪武三年开始,苏松嘉湖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就越来越少……”
“从一开始的九成到了洪武十一年,就变成了只有一成土地在种植粮食了!”
诸亮表情严肃的回答道。
“那他们又是哪里来的粮食来缴纳税赋?难道说靠买的吗?”
这就是朱棣想不通的地方,自己不种粮食,反而花钱去买粮来缴税,怎么看这行为都很难理解。
“就是买粮缴税,每一年苏松嘉湖地区的负责收税的粮长,就会在湖广等地采购粮食用来交税……”八壹中文網
“而且,据微臣所知,他们每年购买粮食都是用的真金白银,哪怕朝廷强行使用宝钞的时候,他们依旧在使用白银购买粮食!”
诸亮说道。
“这还就奇怪了,自己不种粮,然后花高价去买粮食来交税,那他们的土地到底都干了什么?”
朱棣直接抓住了重点,像这种情况,只有他们不种植粮食反而能获得更大收益,才能解释这个矛盾的行为。
“还能种什么?全部种桑树,整个苏松嘉湖地区,良田几乎全部都被种上了桑树。”
诸亮当时才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也是十分震惊的。
他也还是第一次知道居然有地方会把几乎全部的土地用来种桑树而不是种粮食。
“全种桑树?难道说是养蚕抽丝?”
朱棣忍不住问道。
在他印象中,大规模种植桑树,就只有这一个目的,那就是用来养蚕抽丝。
“正是如此……他们将田里种满了桑树,然后大量的养蚕抽丝之后纺成丝绸,然后再用出售丝绸获取的暴利,反过来买粮交税。”
诸亮两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苏松嘉湖地区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
“不过……这好像也不太对吧?如果如此大的规模种植桑树养蚕,那么制造出来的丝绸的数量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大明每年能消耗这么多丝绸?”
这时候,一旁的郭资忍不住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就是为了查清这个问题才多耽搁了几天时间,否则微臣早就在向陛下禀报了!”
诸亮抓紧时间再次给自己解释一下。
“好了,继续说……这些丝绸最后都卖到哪里去了?”
朱棣听懂了诸亮的话,但是却没有多说,而是催促他继续说下去。
“据微臣调查,这些丝绸大部分通过海上渠道销往了倭奴国,高丽和吕宋一带……”
“还有另外一部分,走运河到北方,然后出塞卖到了东察合台汗国一带。”
诸亮的调查工作还是做的十分仔细的。
“大部分从海上走了吗?可是据我所知,马和每年经手的丝绸数量,绝对达不到你说的这个规模!
朱棣可以肯定,号称垄断了大明走私生意的马和绝对吃不下如此数量的丝绸。
他原本以为马和每年走私出去的丝绸就已经是全部的份额了,没想到却并非如此。
仿佛知道朱棣所想。诸葛亮下一刻就说到了这个问题。
“据微臣现在掌握的情况,马和每年经手的丝绸,只占了全部份额其中的两层左右……”
“其余八成的丝绸交易,应该是都被沿海的各大海商给垄断了!”
诸亮的话,却让朱棣显得更加的疑惑起来。
“据我所知,从洪武四年开始就实施了禁海,基本上就已经没有正规海商的存在了,那这些沿海的海商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朱棣问道。
“这事儿说起来还起因还在陛下身上了……”
诸葛亮说到这里,忍不住给了朱棣一个怪异的眼神。
“当年陛下让马和到海外去搜罗海盗然后垄断海上贸易,在这个过程中,马和为了行事方便,就用了大把的银子喂饱了大明沿海的水师将领……”
“这样做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很快,整个海上走私就被马和给垄断了,其他海商也就没了生路……”
“然而,这些海商并不甘心,便也学着马和用银子开路,找上了沿海水师将领……”
“正面对抗不了马和,海商们就想出了新的主意,那就是直接和水师将领合作发财……”
“然后,这些海商只要出海交易,就有大明水师护航,或者甚至直接就使用大明水师的舰船来走私……”
“如此一来,就连马和他们也不知道,通过这种方式走私出去的丝绸到底有多少了”
“而且,这种情况近一年来愈发的猖獗,可以说整个沿海一带完全成了海商的天下……”
“他们从大明装着丝绸瓷器出海,然后去到倭奴国拉回来铜,去吕宋拉回来香料……”
“一船货出海一趟来回,就是接近十倍的利润,特别是丝绸既好销售重量又轻,这是他们走私的首选货品……”
“如此一来,也就导致了丝绸供应的不足,然后就有更多的土地被用来种植桑树养蚕……”
“所以,才会出现苏松嘉湖地区十成土地只有一成种粮食的状况出现!”
诸亮的话,让朱棣也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事儿最后居然还与自己产生了关系。
“原来是这样……不过,这又与苏松嘉湖地区的官员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抵制新作物又和此事有什么关联吗?”
朱棣又把话题转回了最先的那个问题,苏松嘉湖地区官员抵制新作物的真正原因。
“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在整个苏松嘉湖地区,不论是官员还是乡绅,都非常害怕陛下的新作物能够种植成功……”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新作物种植成功之后,紧接着的必然就是丈量田亩!”
诸亮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旦新作物种植成功,那么必然朝廷就需要根据新作物的产量,来重新核定苏松嘉湖地区的税赋标准。
而核定税赋标准,又绕不过去整个地区的田亩数量。
按照大明的规矩,一旦某地需要重新核定税赋标准,就需要对该地的田亩数量重新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