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这个说法,也有说燕王狼子野心早有预谋的。
一时间,市井之中,各种说法喧嚣尘上。
但不管怎样,朱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少他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燕王并没有收到任何直接来自朱元璋的旨意,所有针对北平的事全都出自于太子朱标之手。
北平,燕王府,朱棣的书房。
一群心腹将书房挤的满满当当。
“王爷!果然如你所料,京师对你的奏疏完全没有回应!”
诸亮的语气有些不屑。
“下官还以为,那边多少会顾及一下民意,专门发个声明什么的,结果……哎……”
王仁也在摇头,他觉得太子朱标选幕僚的眼光简直差到离谱,连最基本的危机感都没有。
“他们不做反应岂不是正好?真要弄封假的书信让王爷束手就擒的话,还真麻烦了!”
郭资却表示,朱标的行为对北平其实最有利。
“真要造了假书信,那才是真愚蠢,等于直接就把证据交到了王爷手中,到时候一旦公示天下的话,太子朱标可就……”
瞿应行也在摇头,在他看来,其实对燕王最有利的,反而是朱标他们真炮制一封假的书信出来。
“嗯……不管他们怎么反应,我们接着准备第二封奏疏吧,争取在征燕军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得到个回信!”
朱棣并没有对朱标他们的行为评论什么,而是直接安排继续按照计划执行下一步的方案。
于是,三天后,朱棣的第二份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
《燕王再祈陛下家信疏》
这一次,朱棣的奏疏中态度很端正。
首先,他质疑父皇朱元璋已经驾崩,而太子朱标为了某种不可见人的目的而秘不发丧。
于是,他需要太子向天下人证明,当今陛下朱元璋依旧还在人世。
而证明的方法依旧是让朱元璋写一封亲笔书信。
然后,朱棣又说了,如果陛下确实已经驾崩离世,朱棣请求太子朱标不要隐瞒,而是昭告天下。
作为儿子,朱棣希望能够回京奔丧。
其次,朱棣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眼前这种兵戎相见的情况,是有着其他原因的。
他认为太子朱标对自己有误会的,而误会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子身边有奸臣,专门在故意挑唆天家亲情。
最后,朱棣劝说太子要亲君子,远小人,希望太子能够冰释前嫌,与自己解除误会。
这封奏疏引发的风波要远远的小于第一封奏疏,哪怕朱棣言辞恳切,但是京师却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于是,朱棣的第三封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这一次,奏疏的名字已经变了。
《燕王请诛奸贼疏》
在这一封奏疏中,朱棣的语气不再客气。
首先,他回顾了之前两封奏疏的内容,并且表明自己没有收到任何京师的回应。
然后,朱棣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他不为造反,只是为了维护父皇授予自己的正当权利。
现在父皇朱元璋生死未卜,但亲大哥太子朱标却对自己的合理要求一再忽视。
于是,朱棣有理由相信,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有奸臣挑唆,故意离间自己和太子的兄弟之情。
而且,又以征收“平燕税”为例,痛斥东宫属官罔顾民间疾苦,肆意搜刮,借此中饱私囊……
直接列出了一个奸党名单,按照奸恶程度排序黄子澄排第一,齐泰排第二,方孝儒排第三梅殷排最后……
朱棣还在奏疏中列出了这几人的十大罪状。
罪一,离间天家亲情。
罪二,贪婪无度,利用大明宝钞中饱私囊。
罪三,为一己私利,蒙蔽监国太子,施行恶政。
…………
这十大罪,每一条都列举出了证据,而且这些证据都是很轻松就可以查证的。
在奏疏最后,朱棣引用了朱元璋的《祖训录》的话。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
“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然后以此为据,索取这四名奸臣,并请五军都督府履行职责,抓捕奸臣,将之族灭!
这一份奏疏一出,举国一片哗然。
朱棣的奏疏中对奸臣的定性有理有据,族灭其家的请求也有《祖训录》支持。
这样一封奏疏,就绝对不是可以置之不理就能对付过去的了。
你别说,朱棣这封奏疏曝光后,五军都督府居然真的做出了反应。
他们没有去抓人,而是正式写了奏章递交给了朱标。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事涉开国帝王朱元璋亲自拟定的《祖训录》,他们必须要有所反应。
所以,正式奏请监国太子朱标,是否如燕王所请启动对黄子澄等人的抓捕……
这封奏章一上,不仅吓坏了黄子澄等人,就连朱标都被气的脸色发青,却也不好发作。
自从大都督府被朱元璋亲手拆分成了五军都督府之后,能被称为大都督的人就有了十个之多。
这意味着,只要这十个人里,有一个人觉得朱棣说的有理,就能代表五军都督府奏请抓捕奸臣。
朱标严词驳回了五军都督府的奏请,然后终于用明旨公开回应了朱棣的奏疏。
这封圣旨没有对朱棣的请求有任何回应也没有就黄子澄等人是否奸臣做出解释。
通篇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燕王朱棣是反贼,早就私蓄兵马,意图谋反……
如今征燕大军不日就将扫荡北平,奉劝朱棣要认清形势,早点投降……
这圣旨一出,引发的轰动甚至超过了朱棣的《燕王请诛奸臣贼疏》。
不论民间还是朝堂,都表示了对这封圣旨的不解。
因为这圣旨,居然完全回避了燕王朱棣的提出的质疑和请求,根本连一字一句都没有提起,显得有些心虚。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刻最郁闷的其实正是太子朱标。
因为他发现,自己引为知己,引为国之大才的臣子,居然背地里真的瞒着自己干了无数龌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