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士卒既是保护他的安全,也是在防备他偷跑。
而王衢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的情绪似乎也不是太高。
新建成的书院很漂亮,一水的青砖大瓦房。
整个书院是完全按照朱棣的规划所建设的,足足可以满足上千学子的住宿学习和生活。
“雄英,十二,以后你们就搬到这书院里面来吧!”
朱棣对朱雄英和朱柏说道。
“好的!四叔(四哥)!”
这两孩子听说书院里还有其他许多的同龄人,早就兴奋的不行,这会忙不赢的答应。
“从你们进入学院开始,你们就是普通人,不会受到任何优待,能接受吗?”
朱棣打量着朱雄英和朱柏,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四叔(四哥)放心!”
朱雄英和朱柏看着书院那宽阔的操场,整齐的房舍,把头点的如同小鸡啄米一般。
朱棣又看了看站在远处的王衢,想了想还是朝他招了招手。
王衢一脸不情愿的走过来,规规矩矩的朝朱棣行礼。
“王衢,你以后也进入书院学习吧,等到书院里的老师说你的水平足够的时候,本王为你安排参加科举!”
对于这件事,朱棣既然承诺了,肯定也不会反悔,哪怕最后常守道的计划被证明是失败的也不会影响。
“真的?”王衢的眼睛都亮了。
“当然!”朱棣点点头。
“学生多谢燕王殿下!”王衢这次的感谢,倒是显得情真意切。
王衢的表现让朱棣有些无语,这个奇葩的高丽王太子,似乎是铁了心要在大明混官场了。
朱棣没有继续理会王衢,他找来了郭资推荐的学院山长吴长岭。
吴长岭只有三十多岁,自洪武三年中了乡试成了举人之后,连续几次都会试落榜,后来干脆就断了科举的念头。
去年郭资上任之后,才邀请他做了私人幕僚。
当朱棣看到吴长岭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人不错,五绺长髯,一身素色儒衫,举止沉稳有度。
“学生吴长岭参见燕王!”
大礼参拜后,吴长岭便肃手而立。
“吴山长!以后这学院本王就委托给你照料了,还请吴山长多多用心才是!”
朱棣的语气很温和,也很客气。
“敢不为王爷效命!”吴长岭再鞠躬。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吴长岭太知道眼前这位王爷的丰功伟绩了。
“来!你们三个,过来见过吴山长!”
朱棣一挥手,朱雄英朱柏和王衢立刻上前给吴长岭见礼。
“这三个人,本王就交给吴山长了,本王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给予他们任何特权,必须和普通学员一样的对待!”
朱棣对吴长岭交代道。
“学生遵命!你们三人现在就跟我去上课,上完课,再与你们安排住宿!”
吴长岭很是雷厉风行,立刻就带着三人离开了。
“朱能!”
“末将在!”
朱能一般并不跟随在朱棣身边,今天他能来还是朱棣特意要求的。
“你从亲卫中调拨五十五人出来,其中五人作为学院的武学教授,其余五十人负责学院的安全!”
朱棣吩咐道。
“是……可是,这样的话,王爷身边的护卫就少了!”
朱能有些犹豫,因为朱棣的亲卫队一直没有扩编,虽然后来把预备队也全部并了进去,但总数一直都只有两百。
“缺额就从燕王卫军中选拔吧,以后亲卫队就负责学院内的安全保卫,整个西山的安全还是交给燕王府卫军!”
朱棣随口安排道。
“好的,不过……据末将所知,这书院中似乎还有数十名孤女……”
朱能提醒道。
“本王差点忘了这事,这样吧,你从王府女眷卫队中再抽调五人,以后常驻学院,专门负责女学员教导和安全!”
朱棣是真的差点忘记学院里还有孤女了。
回到王府,朱能就去安排亲卫调动的事了,朱棣则找来了诸亮。
“现在京师那边什么情况?”朱棣开门见山的问道。
“毛镶还是不放人!咬死了说还有公务没有交接完成!”
说起这事,诸亮也有些情绪不太好。
这事的起因,还是那一万燕王府卫军,因为一直等不到调令,只能在京师军营滞留。
一个月前,朱棣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现在的锦衣卫指挥同知郭铭,让他去给朱标说一声这事。
原本朱棣想的是,能不用手段就不用,毕竟有些事说破了就有些伤感情。
而半月前,郭铭的回信来了,结果却让朱棣有些不爽了。
郭铭在信中说,他接到朱棣的信不敢怠慢,直接去了东宫,找到太子朱标说了这事。
当时太子的态度很好,说这是小事,他会帮朱棣办好,甚至还埋怨朱棣不直接找他。
第二天,朱标就将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镶召进了东宫。
原本郭铭以为这是个小事,既然太子过问了应该就没事了。
结果他等了好几天却没有了下文,这下他也觉得丢面子了,干脆又去见了朱标。
而这一次,朱标的态度却有了变化,只说似乎确有公务尚未交接,等交接完成后再说这事。
郭铭回去后,左想右想都觉得有问题,于是便私下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事的关键居然在毛镶身上。
这毛镶不知道是急于表现还是本来脑子就有问题,他给朱标提了一个建议。
他说这一万燕王卫军精锐善战,且还做过锦衣卫,太子就应该将这支兵马掌握在手中。
他建议朱标拖一拖这事,反正兵马这事本就敏感,量燕王也不会为了这一万兵马干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来。
至于理由,就是咬死公务未交接完成,而这个理由,就算打官司到陛下那里,也绝对是有理的。
拖上个半年,到时候,等燕王的气过了,太子再出面补偿一下燕王也就是了,说到底无非也就是多拨一些钱粮罢了。
太子朱标顿时就动心了,他对于老四手下的兵马早就是艳羡不已,如今又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于是,便默许了毛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