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此人。曹操,早已看穿:“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所谓“乍前乍却”,用贾文和语曰:“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郭奉孝,一语中的:“坐谈客耳”。
其人行事,亦如此般。
时,天子都甄。刘表虽遣使贡献,却又暗中结好,汉中史侯。治中邓义,屡次劝谏,表不听,答义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汉室,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貌似,有礼有节,万全行事。实则,首鼠两端,待价而沽。正因看穿刘表为人,治中邓义,辞疾而退,不为刘表所仕。稍后,流离江东,与袁忠、袁沛、桓邵、桓晔等人为友,待袁绍攻略江东,与众友,同仕合肥侯。
又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彼时,史、董二侯,势均力敌。甄都,深陷党争,政令不出三台。为求自保,刘表居中调和,一力促成兄弟联盟,共抗江东。
稍后,合肥侯为曹孟德,掘环渠所败。被逐过江。立足未稳。不足为虑。今稳坐江东。更兼袁术,一己之力,败四家围攻。阵斩长涂二龙,威震关东。袁绍不甘其后,亲提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攻入荆南。虽如约退兵,然障道要冲,随时可卷土复来。荆南若丢,荆州去半,实力腰斩。
时过境迁。二袁助合肥侯,势强如斯。刘表又岂能,坐观成败,从容自保。
唯恐不足交心。刘表又私语李历:“能灭二袁者,必曹司空矣。”
袁术虎视荆北,袁绍垂涎荆南。二袁,实属荆州,心腹大害。刘表欲假曹孟德之手,除之而后快。
“明公,明见。”李历肃容下拜。
此番出使,幸不辱命。
永乐宫,偏殿。
不知何故。逐鬼童子夜惊。此起彼伏,哭声震天,远近可闻。永乐宫门紧闭,生人勿进,闲人莫入。
偏殿正中置榻。永乐董太后,披头散发,声嘶力竭。
午时宫口先开,羊水遂破。万幸,永乐太仆封谞,久为中常侍,手眼通天,轻车熟路。早已假募食母,哺育童子之名。预备好一切所需。
更有太医令张奉,亲自接生。自当,万无一失。
封谞命宫中卫士,谨守宫门。便是天子亲临,亦不可放入。话说,天子于西园中,飞鹰走狗,纵情声色。如何能顾及,生母死活。
封谞亦心生忐忑。万一,永乐太后,难产而亡。永乐宫上下,俱殉葬矣。
毕竟,永乐太后,年过四旬。久不行房事,更久未产子。但凡有失,吾命休矣。此时,方知后怕。加之偏殿,婴儿哭声震天。更添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间,忽觉婴儿啼哭渐弱。
封谞急忙殿前求问:“太后,安否。”
少顷。便听永乐太后心腹中大夫言道:“太后,母子皆安。”
闻“母子皆安”,封谞欣喜若狂。须知,日前王美人亦产子。试想,若董太后诞下女婴,又如何可行,鱼目混珠。
有顷。太医令张奉,出殿相见。
四目相对,张奉脱口而出:“隆准、日角,贵子不凡。”
“哦?”封谞将信将疑。“隆准”,乃指高鼻梁。“日角”,儒宗注曰:“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亦云:“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王莽篡汉,朱祐亦言光武帝:“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八壹中文網
所谓龙犀,相者称囟下骨隐起,下连鼻梁不断。以为贵人之相。
区区无赖贱种,岂有王者之相。
无怪封谞不信。
然待亲眼得见。襁褓之中,贵子“庭中骨起,状如日”。果然,“龙犀日角,帝王之表”。封谞不由大骇。莫非,此乃天意也。
早在显怀之初,封谞便遣人,告知天子。托言,太后染疾,卧床不起。天子纵百般不愿,亦不敢大意。朝夕移驾永乐宫,问候不提。彼时,恰逢入冬。董太后身披大氅,不露形迹。待隆冬时节,滴水成冰。董太后遂传诏命,天子毋需亲临,遣西园小黄门,早晚问安,足以。
天子有感太后体恤。听命行事,不提。
如此,陆陆续续,一年有余。直至悄无声息,产下贵子。
假以时日,当无迹可寻。
董太后产后虚弱,急需调理。假哺育逐鬼童子之名,封谞命人取中署奇珍,滋补永乐宫中食母。彼时,程中大夫,亦多受滋润。
夜深人静。董太后必亲临偏殿。于童子从众,取贵子哺育。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多有食母,见董太后,横抱童子于怀中。皆以为,母性使然。殊不知,正背身哺乳。
这日喂食贵子毕,董太后起身出殿。
封谞低声进言:“闻何后,馈钱千万于张让,欲求大将军。太后不可不防。”
董太后言道:“屠儿岂为大将军。”
“然千万宝钞,足可成事。”封谞躬身答曰。
“莫非,乃出蓟王。”闻“宝钞”,董太后遂之事大。
“然也。”封谞再告知以隐秘:“闻濯龙园,华云舟上,何后欲委身蓟王。”
“蓟王如何?”董太后,出声骤冷。
“蓟王清白守节,未曾僭也。”封谞如实相告。
“为今之计,该当何为。”董太后又问。
“太后何不,移驾云台。”封谞进言。
“窦太后。”董太后如何能不醒悟。
“窦太后,乃陛下嫡母也。”封谞忠言逆耳利于行:“太后若与窦太后,歃血为盟,共扶贵子。足可敌何后也。”
“共扶贵子……”董太后,美眸流转,已会其意:“‘贵子’非王美人子,乃朕之所出也。”
“太后,明见。”封谞再进忠言:“然需先得王美人子,与逐鬼童子共豢之。”
“此计,甚好。”董太后,欣然笑纳。若不先取王美人贵子,豢养于永乐宫中。如何说窦太后,歃血为盟,共扶贵子。
此亦是,鱼目混珠,张冠李戴之计也。
封谞又叮嘱道:“太后立誓,不可言‘王美人’。只言‘贵子’,足矣。”
“善。”董太后,心领神会。